娄师白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99419485
本馆由[ 罗兰 ]创建于2010年12月14日

把娄师白的名字和白石老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发布时间:2011-12-13 23:44:37      发布人: 罗兰
12月13日清晨,书画界泰斗级人物娄师白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他是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入室弟子,被齐白石称为“我最好的学生”。

    娄师白原名娄绍怀。少年时期,娄师白即跟随白石老人学习书、画、治印及诗词。他的代表作品有《蓖麻丰收》《鸭场》《八哥百合》《南国花木》等。出版有《怎样治印》《娄师白画集》《画鸭》《齐白石绘画技法》等专集、专著。

    师从齐白石

    在齐白石门生之中,娄师白应是从师时年龄最小的。1932年,娄师白的父亲娄德美在北京香山与齐白石邂逅,以同乡之谊结为朋友。那年娄师白14岁,时常帮长辈去齐白石家办些事,有机会看到齐白石作画。两年后,齐白石有一次到娄家,见到娄师白画的十几个扇面,很高兴地说:“你们这个孩子胆子很大,敢画,笔墨很像我,我愿收他作徒弟,好好教教他。”那年立秋前一天,娄师白向白石老人行了拜师礼。此后二十多年间,娄师白一直随侍老师左右。

    齐白石以指导临摹的方式教导学生,少年娄师白不几年工夫,画艺大长,临摹老师作品竟能达到乱真的地步。有一次琉璃厂的画店来人取齐白石的画,齐尚未画出,来人见到侧案上摆着娄师白作品,以为是齐白石画的,一定要从中取走两张。事后齐白石为其中的一幅《青蛙芦苇》题:“少怀弟能乱吾真,而不能作伪,吾门客之君子也。”

    师白之名是老师给起的,娄师白曾在文章中讲过其过程:“老师为我刻名章时,把绍怀的‘绍’改成‘少’。他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少’字比‘绍’字更好些。刻完名章,老师又为我刻号,他说:‘燕生这个号太俗了,你跟我学画,学得很像了,将来变一下,必能成个大家。他日有成,切莫忘记老师。我给你改个号叫师白吧!’”

    擅画小鸭子

    书画界有这样一句话,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娄师白的小鸭子。娄师白以画鸭子成名是偶然也是必然。

    文革期间,娄师白被派去永丰公社体验生活。公社正好有鸭场,每天参加完劳动后,他就在鸭场看孵鸭子、刚破壳的小鸭子,看着这些小鸭子,就像幼儿园的小孩似的,今天在这里头,明天就挪到那边去了,好像小班升大班了,大班就成填鸭了,就出口了。看着小鸭子生龙活虎憨憨态态的,因为怜悯它,又喜欢它,娄师白不忍心让其消失,永远停在最可爱的那个时候,就琢磨怎么样用擅长的绘画塑造小鸭子。

    从技法来说,画鸭子是从齐老的小鸡演变来的。利用齐老画小鸡的笔墨改画小鸭,再不断地观察,将小鸭子的“活”和“神”表达出来,再用画虾的笔墨刻画出鸭子绒毛的感觉。画了上千只以后,终于定型了,形成了现在活灵活现、憨态可掬的样子。娄师白在闷头创作中把小鸭子人格化,也为后人开创了一种新的绘画风格。

    开创新画风

    在中国画坛,人们很容易把娄师白的名字和白石老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有人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但大树底下难以成为大树。娄师白乘了凉,但必须承受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首先来自齐白石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他非凡的艺术造诣,也就是白石老人的“名”。伴随着这种始终追随着他的压力,摆在娄师白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继承和发展的问题。对此,他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更加清晰地看清自己,找到自己,以至于不淹没自己。

    在绘画题材上,娄师白有了很大的拓展,较白石老人更加丰富多样。在画集出版的《自跋》中,娄师白写了这样几句话:“入耄耋之年,虽不敢有‘老夫聊发少年狂’之想,但仍有奋力一搏的念头,执意继承齐白石老师‘衰年变法’的精神,不断探索具有时代气息的新题材、风格,以国画创新为一大快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也许是由于时代的关系,娄师白入画的题材内容的确超出了齐白石时代。娄师白不仅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而且跨出国门,十几次到世界各地,传播地方文化和齐白石的绘画艺术。而每到一地他都留下了自己深刻的艺术痕迹,这也是齐白石时代无法比拟的。

    娄师白在绘画艺术上受齐白石影响最大,同时在写意花鸟画上承徐渭、朱耷、扬州八怪以及吴昌硕、陈师曾之精髓,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力。他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作品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他作品中的花朵比白石老人画得更鲜明、色彩更丰富,画面中突出的叶子更加写实。他画主藤时采用篆隶的笔法,笔墨浑厚。画面用色鲜而不艳,雅而不俗,突出质感,在布局和格式上也与白石老人迥异。

    他的画作,明朗、清新、简练,洋溢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作品把诗人的灵气,文人的逸气,笔墨的神气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境界,可谓将水墨功夫发挥到了极致。

    他的篆刻与绘画书法一样,师承齐白石,从汉《祀三公山碑》得到启发,改圆笔的篆书为方笔;从《天发神谶碑》得到启发,形成了大刀阔斧的单刀刻法;又从秦权量、诏版、汉将军印、魏晋少数民族多字官印等受到启发,形成纵横平直、不加修饰的印风。“做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为妙,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娄师白深得白石老人的艺术真谛,并牢记老师的教导。在大树身边最终成了大树,而且结出了累累果实。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