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龙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98475920
本馆由[ 老虎 ]创建于2010年08月22日

徐帅指挥战晋中,首战歼灭亲训师。

发布时间:2010-08-22 17:39:41      发布人: 老虎
徐帅指挥战晋中,首战歼灭亲训师。
徐帅指挥战晋中,首战歼灭亲训师。 攻克临汾后,中央军委命令,由晋冀鲁豫军区临汾前指及第八纵队、第十三纵队、太岳军区部队(后编为第十五纵队)组成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总兵力为六万人。徐向前兼任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周士弟任副司令兼付政治委员,陈漫远任参谋长,胡耀邦任政治部主任。军委还同意徐向前“向晋中作战”的请示,并指出:这次作战的任务是,保卫晋中麦收,断敌粮源,大力杀伤闫军的有生力量,缩小敌占区,创造打太原的条件。 当时,盘踞太原及晋中地区的闫锡山部队有三个集团军(五个军、十四个师)三个总队(内有投降日军编成的第十总队)二十二个保安团、二十一个保警大队,共十三万人。担负“保卫晋中”“固守太原”的任务。闫锡山的作战方针是:固守点线,以攻为守。即以一部兵力,据守晋中各县城据点,控制晋中平原通往山区隘口要地;以其主力组成“闪击兵团”,机动于铁路、公路站线。闫锡山认为这样可以“永保晋中,万无一失。”他还认为共军都是些游击队,用土枪土炮能打下临汾,绝对攻不破太原城。他说,共军多年来所能节节胜利,其战术就是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他借鉴我军的经验,归纳出十六个字诀,叫做:“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一跑万有,一跑万胜。”他解释说::“时机好就出太原打,风势不妙,跑回太原来,寻打时机,再出城去打。” 我军参加晋中战役的兵力为六万人,兵力对比不占优势。但是,我军是胜利之师,在临汾战役中打出了威风,士气高涨,又掌握着战役的主动权。上下团结、依赖,又有人民群众大力支援,对取得胜得充满信心。打下临汾后,在徐总指挥作战的东堡头村,新华社晋南前线记者来访,与驻地群众座谈,召开中央军委批准命名“临汾旅”的命名大会,整整忙了几个白天。但一到晚上,徐总就“进入”晋中战役了,在窑洞里摊开晋中地区的敌情标图和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 徐总为了在运动中歼敌。他命令吕梁部队攻击汾阳、孝义;太岳军区部队由南向北,正面推进,相机占领灵石,兵团主力则由太岳山区东侧,隐蔽向晋中开进。在这之前,徐总就已派出一支地方部队伪装解放临汾的兵团主力部队,开赴风陵渡征集船只,作出准备横渡黄河支援我西北作战的姿态;同时释放了一批俘虏,有意让他们传播这一消息,使敌人真以为我主力不会马上推进晋中   主力部队向北开进,徐总多病的身体仍不十分好,他坐一段担架,步行一段,再打开随他多年的一把木制躺椅,靠着休息一会儿。徐总就这样“开进”了晋中地区。   我临汾旅在临汾战役胜利后,以缴获来的武器改善了装备,补充了兵员,还未来的急休整,就接到北上晋中作战的命令。根据旅党委的命令,我从轮训大队调回69团任该团参谋长,协助团长张国斌、政委蔡剑桥进行工作。6月10日,我团随主力部队由洪洞出发,经岳阳、郭道向晋中开进。隐蔽集结在王和镇地区待命。 六月十一日,我吕梁部队出现于汾阳、孝义以西之高阳镇地区。十二日,太岳军区部队攻占灵石县城。灵得很,敌人“听从”徐总的指挥。十三日,阎锡山指派其三十四军军长高倬之率“闪击兵团”等部共十三个团的兵力,以所谓“藏伏优势”、“三只老虎爪子”的战术向我高阳镇地区之吕梁部队分进向心合击。吕梁部队坚守阵地牵制敌人,阎锡山又派其“亲训”之第七十二师和“亲训”炮兵团前来增援。这样一来,调动了阎锡山的五大主力师:第四十师、第四十六师、第七十一师、第七十二师、第七十三师。   为了减轻吕梁部队的压力,调动敌人回撤平遥、介休一线,战役提前一天,于六月十八日发起。我临汾旅奉命以突然动作,攻破平遥东南山口据点和原家庄据点,随同兵团主力打开了晋中的大门,突入晋中平原,向祁县、平遥、介休和同蒲铁路线逼进,迫使围攻我高阳镇地区的“闪击兵团”所部三十四军仓皇回转平遥、介休方面应战。   我军原定于平遥、介休之间的汾河西岸地区,歼灭回撤的敌第三十四军。六月二十一日,阎锡山增派配属给“闪击兵团”的“亲训师”和“亲训炮兵团”,由“亲训师”少将师长陈震东率领,从介休向平遥方向开进,企图与三十四军会师平遥。“亲训”部队,这条阎锡山“闪击兵团”的后腿,一下子跌入徐总设下的陷井里。 按原先计划,我八纵队拟于平遥以南张兰镇以北高庄地区伏击第三十四军。当我军向这一地区前进时,发现敌三十四军沿汾河西岸向北走了。八纵队首长即令我23旅直奔平遥城西南曹村一带开进,消灭由汾河东渡的敌人。 敌34军在平遥踌躇不前;我8纵队向平遥迫近;敌“亲训”部队向平遥靠拢;我太岳部队自介休北进……天已发亮,地面犹暗。同蒲铁路线上,隔着雾障,同向而行的几路兵马越靠越近。高焯之见“亲训师”前进无阻,推动“闪电兵团”主力,渡过汾河,沿同浦路两侧北上平遥, 21日早上,部队由贾村一带出发,冒着上空敌机的袭扰,急速赶进。这时,侦察员报告,西南方发现大部队。经验丰富的黄旅长,马上命令部队停止前进,他连忙登上桥头村的西寨门高处,用望远镜观察。因为,纵队在行动之前曾通报,13纵和8纵24旅在我旅左右。因当时敌我军颜色一样,此时很难分辨。细心果断的旅长发现行进中的部队与我军部队的服色虽然一样,可骡马特别多,另外,所不同的是背包上有两根用柳条弯成的背包架夹着。他立即判断出这支部队是敌军,连忙报告八纵司令王新亭。 另外,旅长急令67团、68团掉回头,面向西南隐蔽摆开,强占有利地形。命我69团跑步到桥头村,隐蔽在麦田、水渠、塄坎和树林里。全旅都做好了伏击准备。 与此同时,“亲训师”也发现了我军,但没有采取应有的措施,也可能因服色相同或者不大相信解放军会在这里突然出现,因而仍以九路纵队正常的速度前进。但“亲训师”这一走,却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我军的包围圈。在距我200米时。在黄旅长的指挥下,全旅冲锋号齐鸣,上百挺轻重机枪,几十门大小炮突然开火。如同急风暴雨,正是:“枪扫人流如风卷麦浪”;战士们如同下山猛虎,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向前冲杀,手榴弹象雨点般在敌群中爆炸,成片的敌人被打死打伤,战士们越战越勇,不需要指挥员下命令,哪里有敌人就向哪里冲,敌人逃到哪里就追到哪里,打得敌人屁滚尿流,尸体成堆;活着的成批举手投降。 我69团“攻运先锋营”,在营长司相海、教导员乔文顺的指挥下,在歼灭敌人先头部队后,5连和6连以迅速勇猛的动作,直插敌师部所在地大甫村,打乱了敌人的指挥系统,使敌人乱做一团,四处逃散。我旅各团协同友邻部队将敌人主力截成了数段,分割包围在了曹村以南,汾河与铁路中间狭小地区内,加以歼灭。 枪炮大作,战马嘶呜。我军围住敌人,猛打猛冲。由日本军官担任顾问、教官的敌“亲训”部队,依仗全新装备,拼命抵抗。反复冲杀之下,敌人崩溃了,被赶压到了汾河岸滩。我军乘胜而进,追击中不少残敌逃至汾河岸边,争相渡河逃跑。这时,我们集中了二十多挺轻重机枪,象刮风似的扫向河心,打得逃敌人仰马翻,顺水漂流。 这次不期而遇的战斗,从上午10时开始不到4个小时,打的干脆利落。我旅毙伤敌人1000余人,俘虏敌人1217人(内有日寇教官5人),缴获山炮12门,五零炮72门,八二迫击炮11门,各种枪支1105支(挺)。在这次战斗中,我旅有86名同志光荣牺牲,395名同志负伤。 闫锡山苦心经营的王牌“亲训师”和“亲训炮兵团”7000余人,山炮24门,重迫击炮12门,全部被我军歼灭和缴获。,闫锡山王牌“亲训师”和“亲训炮兵团”的覆灭,为阎锡山的野战军在晋中战场的覆灭敲起了丧钟。 阎锡山的一只“老虎爪子”被我军一刀斩断。 21日至24日,友邻13纵先后攻占了祁县东南的张名村、梁官村和平遥北营村敌人的据点,切断了平遥和祁县之间的交通,给敌19军军部和暂编40师、71师以歼灭性的打击,歼敌4000余人。 敌人在遭到我军连续打击后,慌忙调整部署。阎锡山遂派其第七集团军中将总司令兼野战军总司令赵承绶出马,来南线指挥作战。二十五日,赵令高倬之率三十四军两个师,由平遥北上;沈瑞率三十三军两个师,由祁县南下,日本军官晋树德率第十总队,由榆次开抵东观,企图在祁县、平遥以东地区,与我军决战。根据战场的变化,徐司令员放弃了歼敌34军的计划,决定我主力北上继续调动敌人,待机歼敌。 6月29日, 晋中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首战告捷。我旅全体指战员们都称赞徐司令员指挥得高明,人人信心十足,期待着在徐帅指挥下,参加更大的战斗,为人民立新功。 作者:张裕龙(张京安整理)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