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日记选摘(八)
发布时间:2014-10-22 20:06:00
发布人:
南山
日记选摘八:一九八七年五月至八月
一九八七年五月十一日 晴
参观红军长征文物展览
今天上午,我们来到工人文化馆,参加红军长征文物展览。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那艰苦卓绝的斗争,那动人的事迹脍炙人口的。今天,我又一次地从图片中了觧到了其中浴血奋斗的英雄事迹。那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更深刻地认识到长征的重要性和艰苦性。
红军长征曾经过我市的几个县市,打了几场仗。那些战斗遗址的图片,使人不由得想起那战火纷飞、枪林弹雨的年代。革命者出生入死,浴血奋斗的情景。他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想到这里,我的心不禁沸腾了。
我抬头向窗外望去,左边是邵阳市最好的新村。一??楼房像雨后春笋一样拔地而起,整齐地排列着。中间是一个大花坛。红灼灼的花,绿茵茵的草,给原本嘈杂的街道增添了几分宁静。两条街道宽阔平敞。。。。。。
我心中在澎湃:这就是先烈们创下的英雄业绩,经过后人们的努力建设,更是锦上添花。曾为人民打下江山的革命先辈们,看到这美好的情景,一定会感慨万千,欣慰无比。他们在黃泉之下也会安息。
五月十四日 星期四 晴
激烈的争夺
“好球,好球!”场上不断地传来喝彩声,(同174班)的女子排球赛在激烈地进行着。
第一局我们打得很顺手。尽管一开始174班领先我们四分,但是我们班的女排毫不气馁,一分一分地追上来。我们的心情由紧张转为兴奋。最后一个球发过去,又快又猛。对方看到这球像闪电一般疾冲过去,吓呆了,。。。。。球落地开花。我们不禁喝起彩来。于是,我们领先一局。
第二局争夺更加激烈。看来174班决定拚了,我们班也不示弱。一个高球发了过来,前锋跨上一步,弓步上前,双手伸得笔直,握成拳形,把球轻轻地回了过去。对方的后卫把球回了过来,而且打得极其刁钻:顺着界线,需用朝我们的空处打。我们紧盯着那个球,手不由得紧紧地握紧了拳头。这时候,我们班上的周丹同学,一个箭步冲了上去,伸手猛地往球上一击。可是球路偏了一点。我的目光顺着那个球而移动。就在球落地的一瞬间,发现球落在界线上。于是,齐声高呼:压线球,压线球!
可是174班打得很顽强。他们紧追不放,猛打猛追,从而扳回一局。
场上出现一比一的平局,最关键就看第三局了。
邬艺发了一个长球。对方的一个球员几乎跪在地上才接起。我们毫不客气,把球打向对方的空处。对方的一个球员,身子一侧,将球轻轻地拨过了网,擦着球网就要落地。我们的心都提到嗓子边。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小将朱阿曼疾冲上去,身子向下一俯,手紧跟着往下一垫,球一下子蹦了过去--球被救起来了。此刻,不但我们未能想到,对方更不敢相信。朱阿曼身手之敏捷,可谓迅雷不及掩耳,真使我们叹而观止。
这一局打得确实惊险。比分一直追至14:11。在最后关健的发球权,交到朱阿曼手上。我想:朱阿曼拿着这球,将有千斤重!只见她对我们微微一笑,咬紧嘴吧,把球高高一抛,用力一击,球似离弦的箭,冲向敌阵。对方虽然早有准备,但还是来不及应付,球猛地砸向地上。这真是一锤定音啊!我们胜利了。
五月二十六 星期二 雨
言和行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总喜欢高谈阔论自己的理想,一说起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可是实际做起来,却是畏缩不前,半途而废。
我们不赞美这种人。
我们要把自己言论付于行动,做到言行一致。列宁有一句名言:“我们不要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我们要努力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说到就要做到。
明 日 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
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今 日 诗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日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
努力请从今日始。
六月二十八 星期日 晴
茫 然
考试完了,我茫然了。脑海里一片空白,心中空荡荡的。眼望着同学们从我身旁谈谈笑笑地走过,心中竟发呆了。
三天难熬的时间过完了,接下来会是怎样一段时间呢?如果时间能倒流,我一定会再去熬三天,甚至一个月。如果世界上有后悔药,我一定毫不犹豫地吃下去。。。。。。如果我平时刻苦学习,如果考试时我能认真仔细,。。。。。。一切如果在我脑海里翻腾。
如果不是这场考试,也许我永远也不会清醒。黎明,你应该从迷雾中清醒过来,你应该振作起来,你应该开始新的学习。
七月一日 星期三 阴
痛 悔
我在数学成绩单上触到两个数字:20、68。我把眼光死死地盯在“68”上,心弦猛地一颤;又把目光向上移,是“20”。是的,是我的分数。我的整个身心仿佛凝固了,死死地盯着那张成绩单。20号,68分;这个声音响在我的耳边,在嘲笑我,在挖苦我。我不知道我身心在休何处,只觉得“68”分渐渐胀大了,拉着我渐渐往下滑,往下滑,。。。。。。下面是无底深渊哪,我几乎叫起来,就像作了一场恶梦。
天啊,“68”分,这是我有生一来最糟糕的数学成绩。而且题目并不是十分难,班上还有得100分的呢!比较起来,相差多远呀!在家长面前,在老师面前,在同学面前,在任何人面前,我都会羞愧得无地自容。
在失败面前,我必须振作起来,“吃一堑,长一智”,这是中国人的古训。我要牢记这次失败,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七月二日 星期四 雨转阴
压 抑
我手里揑着成绩单,心里就像压了一块石头,沉甸甸的;两条腿也像灌了铅一样的。平时笑语连珠的我,这时候,嘴巴像被什么封住了,相对无言,只是一脸苦笑。
“语文87分,数学68分,外语84分”,这叫我如何向家长交待呢?三门主课没有一门上90分,比起期中考试来不知差了多少。我眼前浮现爸爸铁青的面孔,妈妈那尖利的批评;其实,这也算不了什么,也是应该的。爸爸妈妈对我寄予那么大的希望,我却那么不争气,能令他们不痛心吗?可是,最痛心、最后悔的当然是我自己啰!
。。。。。。。。。。。。。。。。
不能灰心丧气!努力吧,黎明!成功总是属于奋斗者的!
(注:对女儿这次期未考试不佳成绩单:语文87,数学68,外语84分,似乎没有什么记忆。)
七月四日 星期六 晴
到妈妈厂(参观)
今天天气真好。早晨一层薄雾朦朦胧胧地笼罩着,天边现出一抺口红;空气是那样新鲜,天空是那样明朗。我们要去妈妈工厂去参观。
我们坐上公共汽车,来到妈妈所在的工厂。我们已经来过一次,对这里也比较熟悉。我们经直地来到妈妈所在的医务室,三个人异口同声地顺道:“妈妈!”妈妈站起来说:“你们怎么就来了?”她给我们介绍着医务室的阿姨们,她们热情地询问我们的学习成绩和生活情况,我们有点拘束地回答着她们的问题。
一会儿,那鬼机灵的小弟弟却不见了。我和大弟弟到工厂各处参观。参观了从稻草压榨出纤维“液汁”,再过一步步地加工我们手中那洁白纸张。这中间要经过多少人的辛勤劳动呀!我们对那些轰鸣着的机器也产生敬意。
我们参观回来时,那鬼机灵的小弟弟不但一个人去剃了头,还借了妈妈的单车玩,骑得那样高兴。我们也跟着玩了起来。
我们在妈妈单位吃了中餐。我们觉得这里的饭菜十分好吃。一个个都吃得饱饱的。
七月七日 星期二 晴
花
当我走进菜园时,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惊喜地叫了起来:“多美的花呀!”真的,我还真的没见过这么美的花呢。几十朵呈雕琢成的花缀在那浓绿的叶子中,探头探脑地伸出小脸,多喜人啦!那叶子层层叠叠地掩盖,形成了一副很大的屏障。我看了半天,也叫不出它的名字来。
那花确切地说,应该是洁白中微微透出一点粉红,就像姑娘家的粉脸。这更为花这花增添了生气。花的外层是五个较大的花瓣,仿佛轻轻一弹,就会弄破。凑过去细看时,花瓣并非清一色,下面竟像有一滴红墨水滴了进去蔓延在花瓣下面的花管纤维中,多有趣啊!
花瓣里面是较小的花瓣,就好像蒜头一样层层叠叠拥挤着,挺有规律地分成四组,成了四个莅花瓣;仿佛轻轻一碰那一个个娇小的身子,就会轻似杨花地飞往那无边无际的梦境!
由于拥挤的花瓣,那粉黃色的花蕊见乎看不见了,它在和我们捉迷藏呢!但还是有些调皮的小家伙从中探头探脑地伸了出来,好奇地望着这个奇妙的世界。
(女儿:这是什么花,什么菜?你能告诉我吗?)
七月八日 星期三 晴
故乡的小路
看过刘志坚的《井边乌桕树》,我被作者那浓厚的故乡之情感动了。心中不禁也升起一般温馨的故乡之情,想起了家乡的小路。
那是一条何其平常的小路啊。那不是被开凿出来的,而是人们的脚踩出来的,一双双脚踩出了这条蜿蜒曲折的山间小道。它就像刘志坚描写的井边乌桕树一样,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了。
刘志坚喻山为海,山村成舟。乌桕树便是桅杆。此时此刻,我也觉得故乡连绵起伏的山倒像一条游龙走蟒似的大表龙,那么这条小路便是龙爪了,它紧紧地连着乡村的木屋和一条柏油马路(女儿,你当时看到的还是砂石路,你上天后看到的才是柏油路)。没着这条小路走着走着,远远地望见故乡的木屋。心中不免泛起一股亲切的故乡之情。
作者接着写了乌桕树在童年时代给他带来的快乐和梦幻。我也不是在这条小路上洒下汗水和泪水吗?在小路上奔走雀跃。小路旁的青草绿了又黃,黃了又绿,印下了我童年的足踪,摄下了我童年的欢乐和笑脸。
作者不是为了写乌桕树而写,主要是为那些和乌桕树一样古朴、普通的乡亲,广大的农民唱一首赞歌。而那些用脚板踩出来小路的乡亲们,不也是这样的吗?他们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汗水开辟的难道仅仅是这条小路吗?不,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更多的。。。。。。
想到这里,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冲动,我要记下这条《故乡的小路》。
(注:这条小路你没有走几次,难为你还记得它。但愿你永远记住它。年仅12岁的女儿,此时不是在记事,而是在抒情。读此日记,再现少年黎明)
七月十一日 星期六 晴
值日当厨师
根据爸爸的建议,我们姐弟三人,每天轮流值日当厨师。这是我第一次当厨师,闹出了不少笑话。
我切辣椒时,一筒一筒地切下来,弄得妈妈哭笑不得。切瓜也是如此。这切菜还有这么多知识。
平时看见爸爸妈妈切菜时真利索,一刀接着一刀,“咔嚓,咔嚓”,简直是刀不沾砧板。可是,自己刚开始切菜时,还差点切了手指。年来,切菜这本事还得从头学起啊。
炒菜,我更外行了。在厨房里忙得手忙脚乱,简直不知如何做起。
炒豆角时,我滔了一勺油往锅里倒,“咝”,锅中冒出黑烟,溅起的油滴差点溅到我脸上来,我连忙把沾着水珠的豆角往锅里倒,“咝咝”,发出更大的声音。我急忙操起锅勺在锅里乱炒;接着奶奶又指导我赶快放盐,炒一会,再盖上锅盖。从未做过的这类事的我忙得团团转。
盖上锅盖后,闲得无事,我便拿起一本书看。正看得入迷,一股焦味传了过来。我腾地站起,揭开锅盖,用锅勺飞快地翻动着,看到几块焦黃的豆角,只有在心里埋怨自己:“真是个马大哈”。这时,妈妈叫道:“快放水煮一会儿。”于是,我接了一碗水倒进锅里,再盖上锅盖。
一会儿,豆角熟了。我又看了妈妈炒茄子。
炒菜其实也不很难。只要平时多锻练,是完全可以掌握的。
七月十三日 星期一 阴
“摸瞎子”
今天我们玩得很愉快。我的好朋友王燕、李飞都到我家来了。在我家那狭小的客厅,搞起了捉迷藏的好游戏。
客厅很小,捉的人容易,躲的(即被捉的)人却难了。小弟弟用爸爸的草帽罩住眼睛,游戏就开始了。
小弟弟伸出双手,在前面茫然地搜寻着。我们屏住气,不敢动弹,房子里一下子静了下来。我大胆地站在房间中央,看见他向我这边搜寻过来时,心中有些慌张,蹑手蹑脚地从他身边绕过去,却不慎碰了一下桌子。心中一惊,弟弟听到声音后朝这边摸来。我知道:现在需要的是镇定,便呆在那里不动。当弟弟的手向我扫来时,我便矮下身子,笨弟弟竟然没有摸到我。我心中暗暗发笑,几乎笑出声音来。
小弟弟继续朝门口摸去。大弟弟被近无奈,朝桌子底下钻去。桌椅发出一阵响声。小弟弟发觉了,也朝桌子底下摸去,还用脚扫。大弟弟只好钻出来,小弟弟听到声音后紧跟着摸去,大弟弟只好朝门后退去。终于被小弟弟擒获了。大家都笑了起来。
我们玩得很愉快,而且愈来愈机灵、愈来愈大胆。有时甚至蹑手蹑脚地绕到“瞎子”后面、蹑手蹑脚地跟着“瞎子”后面走。有进还调皮地在“瞎子”背上点一下,又机灵地绕开了。有的甚至从“瞎子”的手下钻过去。捉的人也学聪明了。有时故意装作茫然,时而发起突然袭击。有一次,我轻轻绕过去时,被“瞎子”手一挥,给捉住了。
七月十五日 星期三 阴
倒画的肖像
肖像还能夠倒画?这倒真使人感到瞠目结舌。回答是肯定的。而且倒画的肖像比正置的肖像不安了得多。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临摹的人有特异功能?我怀着极大的兴趣看了《科海拾贝》中的这则科学小论文。
原来,这不是什么奇怪现象,这是每个人都具备的功能。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右脑,左脑与右手有联系,右脑与左手有联系。--这我早知道了。我们一般习惯于用右手来工作,所以左脑一贯是盛气凌人。
左脑指挥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右脑却具有空间的形象力量,擅长艺术性与创造性的工作。
右脑的本来可以胜任画画工作,但关键是怎样摆脱左脑的控制。
如果把肖像倒置的话,留给人的就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线条和空间,就是把思维功能从左脑引导到右脑,这样画肖像这一项工作就被右脑完成得比较好一些。
老师曾号召我们走出左脑。于是我也兴致勃勃地临摹了那幅倒置的肖像画。没想到平时画画成绩一塌糊涂的我,竟而画出了一个轮廓,还有几分像呢!
科学真神奇啊!仅仅是科学之浩瀚大海中的一枚小贝壳,就足以使我回味再三了。
(注:读了女儿的这篇日记,受到了右脑擅长艺术与创造之启发。)
七月十七日 星期五 晴
笑
她依在栏杆边,笑了。笑得那么舒畅,笑得那么自然,笑得那么天真。笑得身子都在发抖,如同花枝乱颤。
我从未见过这么动人的笑。不因为是美,而是因为那种发自内心的、毫无拘束之感的自然,那种掩饰不住的纯真与洒脱。
一头乌黑长发行云流水般地随随便便地披散在后面,一缕头发很调皮地甩到了前面。额前的几丝头发,也似乎刚被手络了一下,汗津津地贴在额头上。秀眉微扬,似乎?头也在颤动。明亮活泼的眼睛带着一抺儿童的纯真,盛着笑意,都溢到眼角了;挺秀的小鼻子似乎也带着笑意。红润的嘴巴咧开了,成很好的弧线形,露出一排白玉般的牙齿;瓜子脸蛋上的小酒窝,都溢满了笑意。
她双手相叉放到栏杆上,递给我这样一个纯真而美好的笑,一个热情而爽朗的笑。我看着这幅活脱脱的摄像,觉得她在对着我笑。于是,自己也不禁对着“她”傻乎乎地笑了。
七月二十二日 星期三 雨
雨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细雨细如梦。”对着外面正在“嘀哒,嘀哒不”下过停的雨,不知不觉地吟出了这句诗。吟完,我叹了口气,对着镜子的我,无可奈何地带着那么点丧气味的一个苦气。
自从今收到通知书以后,不,自从考试完以后,我就提心吊胆,隐隐有一种不安。特别是今收到通知书后,叹气、苦笑、泪水拌着忧愁,就从来离开过我。只要一触到那个字眼,心中就会涌上哀愁。
我知道,那一次不可避免就像链索一样牵动我的心。虽然已经过去,虽然我自己也不愿提到。但是,当我有了几分高兴时,它就会隐隐拨动我的心弦,使我感到一阵酸楚。而爸爸妈妈,甚至弟弟们,时时会扯到这个问题上,我的心就会被什么东西铰了一下的痛。
我想到过振作,以自己新的面貌从人们心里抺去这个阴影。而自己却深深地埋在心底。激励自己,让自己在泪水中获得新生。
雨,还是嘀嘀哒哒地下过不停,你可知道我的心事?
七月二十五日 星期六 晴
谈“持之以恒”
午间闲谈,无意间扯到了诗歌上面。妈妈指着一本《唐诗三百首》说:“谁能背完这本书,就奖励五元钱。”弟弟一撇嘴,说:“谁背得这么多的诗?”我不以为然地说:“就是一天背一首也可以背完!”“要是背完又忘了呢?”弟弟反驳道。“你每天读新诗之前,就把前面的诗再回忆背一次,第星期复习一次,每月再复习一次,如此类推。那有背不完之理?”我据理力争。
确实,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那有做不到之理?只可惜:我自己说出这样的话来,自己却未能做到。
七月二十七日 星期一 晴
小猫失踪
一大清早,弟弟就满脸慌张地跑到我面前说:“小猫不见了!”我心头掠过一丝惋惜,但并不感到特别意外。
这只小猫昨天就有脱逃的苗头。我们给它东西吃,它瞧都不瞧一眼。最后我们只好硬灌了一点麦乳精。可它一点也不领情。一会儿就不见踪影,好像在跟我们捉迷藏。我们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它找时,它都灵巧地蹿来蹿去。最后,我们把它今追到一个角落里,它却对着我们呲牙咧嘴,并且拚命地往高处跑!
还有一次,弟弟去橱柜底下去抓它,它却瞪着愤怒的眼睛、张开那长着几颗奶牙的嘴巴,嗬嗬地喘着气,甚至快扬起它的爪子。那样子可吓人啦!弟弟吓呆了。小猫还愤怒地冲着他吐了口水!
看样子,小猫是要逃出我们家呢。
我听妈妈说,是昨天夜里大猫把小猫引走的。我们仿佛听到了大猫呼唤小猫的急切声音。小猫回到大猫怀抱里,它们抱成一团,也许还流泪呢。小猫回到妈妈身边,一这会非常幸福的。只要它对妈妈诉说落难经过时,不诅咒我们,我们也就满足了。
小猫是幸福的。我们也是幸福的。我们都有世界上最美好、最崇高、最纯洁的母爱!
八月二日 星期日 晴
写 信
奶奶老催着我为在广东当兵的哥哥去一封信。我开始还是不在意“嗯”地应着,却拖延着总是一个字也没有写。到后面,奶奶便问写好了没有。我便含糊其词,手里捧着本小说,嗯嗯啊啊地点着头。到后面,奶奶再提起这事,我便一头钻进书房里,恨不得把耳朵堵起来,要不就是不耐烦地应付着说:没有时间。
近来,奶奶总是唠叨着说:我变了。小时候,总是偎依在奶奶的怀里,说些贴心的话,逗得奶奶乐哈哈;如今长大了,人也变了,奶奶问个什么事,就不耐烦地嘟起嘴巴,大声大气地不耐烦地回答,奶奶向她诉说一些话,拿本书放在眼前,理也不理,有时还耐烦地嘟嚷几句;求个什么事,更是三请四求求不动!
不时,奶奶讲起这些,我总是皱起?、撅着嘴巴,跺跺脚,躲进房里,捂着耳朵不听。
可今天想起来,也确实,我近些年来对奶奶确实不太亲热了。讲起话来大声大气,带着满脸不耐烦的脸色;要不发脾气。奶奶求我什么事、要我做些什么事,我总是装聋作哑,理也不理,动也不动。
奶奶从小把我带大。我出生后,奶奶就在我的身边。我生病时,她总是守护着不肯离开,几天没合眼,后来就得了心脏病。可我现在却对奶奶这个样子,这不得不令我羞愧。“谁言寸?心,报得三春晖。”
想到这里,我不得不拿起笔、写起信来,。。。。。。。
八月七日 星期三 雨
参观市电子计算机站
在蒙蒙细雨中,我们来到市政府,参观在这里的市电子计算机站。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计算机是越来越普及了,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人们急于一睹电子计算机的容貌,无奈一次只能进去20个人,我们只得耐心等待。
我们一个个脱了鞋子,悄没声息地进了计算机站的房间。这是一间很洁净的房子,桌子上摆着几台我们只有在电视里看见过的所谓电脑。我们兴奋得直想用手摸一摸。
徐叔叔向我们介绍说:“这个方形的主机,储藏着大量的信息,相当于人的大脑。”我们不禁用惊奇的眼光望着那正方形、外面有一层坚实的外壳,觉得它是一个神奇的匣子。“这像电视一样的屏幕,相当于人的眼睛。所需要的数据,通过它来显示。这是键盘。”我们又随着他的手指,看到了键盘上的一个小正方形。上面有许多符号。这大概就是计算机的语言吧。叔叔们通过它来向计算机发布命令,传递信息。“最后一个结构是印刷机(注:即打印机)。”徐叔叔指着一个长方形的机体说:“这相当于电脑的嘴。我们所需要的文件通过它打印出来。”徐叔叔还给我们介绍了电脑的应用。在工程技术方面,能够帮人们控制一些比较危险的工作,计算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
几位叔叔一边说着,一边帮我们演示起来。随着他们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屏幕上出现了一行行的文字,接着文字又消失,屏幕上出现了一台电子琴,一上小白点在琴键上欢快地跳跃着。随之,一阵悠扬轻快的琴声传来了。如同泉水叮咚。一个个一眼不眨地望着屏幕,听得如痴如呆。
接着,他们又让电脑为我们画图形。屏幕上出现了一根斜线,接着无数根这样的斜线慢慢地移动、延长,成为什么呢?我们一个个睁大眼睛、伸长脖子。“扇形!”我们叫了起来。“三角形”、“锥形”、“伞”、“帽子”、“篓子”。我们都欢呼起来。
叔叔们还为我们表演了游戏。鱼雷一个个像如离弦之箭,准确地射出,舰艇连连爆炸,从屏幕上消失。鱼雷更勇猛地轰击,天上的飞机也来拦截。。。。。。我们欢呼雀跃。
八月八日 星期六 晴
参观二纺织机械厂
当我们走进那林荫道路,远远地望见了厂门旁边的厂名,斗大的金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邵阳市国营二纺织机械厂”。
进了厂,一条宽敞平展的道路展现在面前。两旁树木成荫,黑板报上的标语使人振奋。环境虽说十分幽静,但还是传来了机器的轰鸣。再往前走,楼房林立,街道也不断地向两边延伸。
厂里的一个干事带领我们到了一个车间。这里的机器,一个个都是厐然大物,巨人般地立在那里,令人生畏。头顶上蜘蛛似的布满了铁杆。油污气扑面而来,电风扇夹着热气卷来。这些钢铁巨人,有些需要仰望才能够看清。叔叔阿姨们,满身油污,却是也顾不得,只是神情专注地盯着机器,不慌不忙地操作着机器。在我们的头顶上,也有叔叔阿姨们忙碌着。一列火车似的“列车”在铁杆上横穿运行,下面吊着的方框中有一位阿姨,在镇定自若地指挥着把两个大铁钩慢慢地降下去,再在另一个工人叔叔帮助下,把一些重物勾起,吊到另一个地方去。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五、六米长的粗大钢管,长龙似的摆在那儿,闪闪发光,亮得似龙鳞。听人介绍说,光这样的一根钢管,就值四千元!工人叔叔阿姨们,只有技术过得硬,不出差错,才能为国家创造巨大的财富。我不禁对这些叔叔阿姨们油然而生敬意。
我们参观第一车间后,又来到第二车间参观。这里主要是生产小件的零件。一台台机器整齐地排列着。工人们紧张地忙碌着,机器飞快地转动着,一片热火朝天的影像。我们小心翼翼地从地上跨过过去。地上堆满了小钢管、螺丝,以及弯卷的钢铁“刨花”,薄薄的铁板。这都是工人叔叔的杰作啊!
当我们跨入冷作车间的时候,又是另一副情景。机器在钢板上扎眼,马达的轰鸣声、切割声等,发出刺耳的声音,耳朵都有点受不住了。但是听人介绍说,这里可是个重要车间。二纺织厂每年要上交一千万利润,其中十分之六、七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的。我们惊得一下子舌头都伸出来了,一下子来了兴趣,睁大眼睛看个够。
在一个用木板和玻璃围成的小天地里,有几台崭新的机器。其中有一台机器,有一张磨扇一样的扇面,沉重地砸下去,就是一大片孔眼,并移动着钢板,又自己寻找着地方砸下去。介绍人说,这是从日本和西德引进的先进设备,在世界上都是比较先进的。
一片火花,吓得我们不敢过路。原来是焊接工举着铁锤(焊枪)、带着面罩,在焊东西。火光闪烁,火花四溅,有时突突地变成紫色的光剑,刺得人们睁不开眼。映红了工人叔叔一身,让他置身一片绚丽的红霞中。使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只是他们再也不在炉火边灸烧、流汗了。
我们在车间中穿行。忽然,一高耸的巨人出现在我们面前。除了高大,似乎并没有别的特征。上书着几个十分显眼的字:“水压机-1975”。后来,经人介绍说:“这台水压机是利用水的压力来铸造机器,是工人叔叔、阿姨在1975年自己设计、生产的。它的四个墩压下去,压力达到1200吨。这是中南地区仅有的一台,是十分先进的。”我惊异地连嘴都合不拢了。真想再去看几遍。“这说明,外国人能制造的机器,我们中国人一定也能制造!我们一定能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希望在你们这一代!希望你们将来有人制造出二、三吨的水压机!”我们听了热烈鼓掌!
在回家的路上,我回忆着这些激励的话,不觉热血沸腾!现在他们为四化奋斗,将来我们要为四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4-7-13选摘完,10-22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