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我的父亲——徐厚原
父亲(1914.4—1990.11)出生在江苏省丰县首羡乡李庄村大张庄,。在父亲近十岁时,祖父母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供我父亲念了几年私塾,直到1939年父亲25岁参加革命前,就一直帮助我的祖父母种庄稼,当时那里的主要农作物也就是红薯、小麦、棉花等,人们的主食是红薯干、馒头、馍馍。其次就是帮助祖父在村庄周围扫盐碱,熬硝,由于那里属于华北大平原,祖父与父亲长年累月倾倒的土渣都把院落外边堆成了一坐小山包了。在劳作之余,父亲与抗日积极分子和革命人士不断接触,思想逐步向着共产党倾斜。
父亲一九三九年四月经当时的区委书记黄佑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八月在当时的首羡区抗日联合会工作。一九四四年提任首羡区文教助理员。一九四五年九月任首羡区副区长,一九四七年七月任首羡区区委书记直到一九四八年十月随军南下。在战争年代智勇双全,屡建战功。一九八五年我带着儿子徐磊与母亲陪着父亲到上海治疗前列腺炎,中途回老家去了一趟。父亲一到家乡,马上来了许多老年人,他们一块回忆战争年代的往事。向我介绍父亲那时的机智勇敢事迹,如父亲“手拿双枪,弹无虚发;国民党出告示:悬尝一千块大洋捉拿徐厚原的人头”等等,总之,父亲在家乡可说是威名四方。
1950年1月父母南下到贵州省到铜仁,被分配到德江县。父母所在的工作团到德江后开展工作不到两个月,由于尚未消灭的国民党残匪328师和当地的土匪卷土重来,十分猖狂,不断袭击工作团。在这种情况下,铜仁地委下令工作团3月31日撤离德江,4月10号到达铜仁。待解放军正规部队消灭了残匪后,10月5日,工作团重返德江,德江也迎来了第二次解放。接着,父亲被安排到煎茶区任区长。与工作人员一起发动群众开展大规模的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征粮五大任务。这期间,父亲拿出了他在北方的战斗姿态,加之,枪毙恶霸地主土匪的杀人权下放给了区政府,因此,父亲亲手枪毙了一批罪大恶极大恶霸、土匪和地主,稳定了形势,增强了广大贫苦农民当家作主的信心。
1958年,德江县也和全国一样,开展大炼钢铁运动,大概就在同年,父亲从县工商科调到县商业局任局长。这时,商业部门开展了“大购大销、买空卖空”运动。时隔一年,父亲就随工作组赴文新公社开展反“五风”(共产风、浮夸风、一平二调风、强迫命令风、瞎指挥风)“一化”(生活特殊化)运动试点。在这次运动中,父亲实事求是地向上级提出了农民生活十分困难等等意见,在1961年1月普遍开展的整风运动中却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份子”。之后,父亲被下放到德江县的所谓“万猪场”劳动,当时我正在上小学四年级,每天晚上都要到那里陪伴父亲。、
1962年父亲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终于得到甄别平反,恢复职务。
1966年6月底,德江县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正式开始。红卫兵造反,“革命派”造反夺权,“两派”打砸抢,大字报、大辩论、大串联、大夺权,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本意是整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但是却没有按照毛泽东的意志运行,变成了一派无法收拾的混乱的局面。父亲毫无疑问地被夺权、游街、斗争,与大大小小的各级领导一起发配到农场劳动改造。一九七一年,德江县兴建闹水岩水电站,父亲作为县革委生产指挥部工交办的负责人,被抽去闹水岩任副指挥长。父亲在那里工作了近两年的时间,直到水电站竣工发电。
一九八五年,父亲因患前列腺增生到上海住院治疗,母亲与我带着不到五岁的磊磊到了上海,呆了近一个月,中途还与父母回了一趟江苏省丰县首羡乡老家。
一九九○年七、八月份,我的父亲却走到了他的人生尽头。在德江县医院已无法治疗,只好转院到遵义医学院。为此,我也就请假到遵义去陪护重病的父亲。我与弟妹们在遵义医学院附近租了一间民房照顾父亲,开始时,父亲的病情还比较轻,有时吃了晚饭还可以与我们到附近的火车站去走一走,坐一坐。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就只能终日躺在病床上了,我在那里照看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买菜、做饭、照看父亲,单位批准的时间也不能超过太长,革命多年的老父亲也非常理解,多次催我离遵返铜上班,真的,我真是想多照顾父亲不想离开,后来是单位打电话到遵义科委叫 我上班,我只好守着父亲哭了一场,万般无奈才返回铜仁。11月初,弟弟们从遵义打电话通知我,说父亲的病情已经无法治疗,需要送回德江,我听后心情万分沉痛。匆匆忙忙与志美及叔叔一起赶回德江。父亲见到我们说:“都来了”?第二天早上,即一九九○年十一月三日上午,父亲大概是回光返照,突然精神很好,跟我们有说有笑,大家都没有想到他会在这一天离开我们而去。大概上午11时左右,叔叔跟母亲在谈话,我与弟妹们在做饭,这时父亲独自一人,可能因为一口痰咳不出来造成缺氧而永远离开了我们,还是妹妹过去看望痛哭失声,我们大家才慌忙赶去,虽然经妹夫张翊海全力抢救,可是为时已晚,父亲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由于他是正县级干部待遇,德江县在当时的电影院召开了追悼会,由县长张玉早同志致悼词,我代表弟妹们表达了对父亲的追念和对组织及所有关心父亲的人表示感谢。远在老家的敦富哥等都赶来了。最后父亲被埋葬在德江县的烈士陵园。
第二年八月,我们兄妹几个共同给父亲树了墓碑,碑文的两边撰刻着我拟的挽联:“半世纪革命生涯英勇善战一生浩气 一辈子勤奋工作无私奉献两袖清风”。墓碑的正文为:“父亲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半世纪革命生涯可谓是俊杰多磨难,百折志不馁,生死何足论,肝胆照天彻。勤奋一辈子,俯首做公仆,清正又廉明,为党献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