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厚原智擒敌人
徐厚原同志是丰县首羡乡张庄人,在抗日战争初期曾任大张庄小学教师,一九四四年提任区文教助理,一九四六年任首羡区副区长,一九四七年任首羡区区委书记。徐厚原机智勇敢,曾多次擒获敌人。我所知道的有这样两件事。
(一)
一九四七年七、八月间,山东金乡县的羊山地区炮声隆隆,一群群的飞机象乌鸦护巢似地在空中飞来飞去,不时发出刺耳的怪叫声。这正是我刘邓大军围歼羊山十余万国民党军队的时候。蒋介石派遣了大批的军队开赴羊山救援。由徐州派遣的整编第三师经丰县直奔金乡县,路边吃残的鸡鸭羊骨、瓜果皮壳狼藉满地,村里的梨枣都吃光,鸡鸭鹅羊也宰杀一空,行军所经之处四十米宽的土地上禾苗尽平,这些兽行的军队,整整过了一天。
这天区委书记徐厚原和渠敬文、褚贵卿三人,一整天都潜伏在高粱地里,侦察敌人的动态。日已黄昏,大批的军队基本上已过完,最后的一个连驻在渠三座楼村。徐厚原等三人,穿着浅蓝色的衣服,夜色中不易被敌人发现,悄悄地潜入村里,隐蔽在村东头渠时欣门前的粪堆旁,详细地观察敌人的动静。
这时院内的敌人正在开饭,门外打谷场里停放着装满货物的大车,牲口拴在场边的树上,被抓来的赶车的农民都躺在地上休息,几个哨兵在场外溜来溜去。
三人耳语了一阵,计议已定,徐厚原轻轻地站起来,手提二十响匣子枪进了前院,他冒充农民,大声喊着:“老总,老总!”,“干什么的?”从后面走出来一个士兵端着碗,一边吃一边问。
“我是赶车的,有事要问。”
“什么事?”这家伙说着便凑过来了。突然一只大手抓住了他的手腕,“不许动!吭声就打死你,快跟我走!”敌人趔趔趄趄地被牵出来了。渠三座楼西北角的柿子行里,成了临时审讯室。
“你们是那一部分的?”
“整编第三师。”
“你们在这个村里驻有多少人?”
“一个连,是辎重连,不过百多人。”
“车上装的什么东西?”
“子弹、炮弹。”
徐厚原等三人侦察实情后,立即赶回驻地——田老家(在渠三座楼西,丰单边境的单县境内),夜间开了个动员会议,东方尚未发白,就集合了十五名武工队员,奔赴袁庄南坡青纱帐里等候敌人。
这帮蒋军押运着牛车,一小时难走五里路,早上七点左右才到袁庄南边。一个象军需官的还坐在太平车上自由自在地哼着小调。突然,持枪的武工队员围着车辆,车上的家伙一见形势不好,刚一举手,就被徐厚原抓住手腕,摔倒在地,他投降了。我们的武工队开始射击,枪弹掠空,嘎嘎直响,这突如其来的截击,使敌人魂飞胆丧,不知所措,争相逃命。我武工队员奋勇追击,俘虏了敌人官兵十名(其中:军需官一名),缴获的武器有汉阳造手枪一支,步枪五支,装军火的太平车十四辆,装人字呢军服的车辆两辆。
(二)
一九四八年四月三日下午四时,国民党第七十师从丰单边境蹿扰归来,路经张后屯(今首羡乡)村西头,沿着惠河匆匆地奔赴山东鱼台老巢。踉踉跄跄的士兵,有的背着油瓶、醋瓶叮叮当当,有的抬着猪、羊,嗷嗷咩咩,有的挑着鸡鸭,呱呱嘎嘎。
这支扰民军刚越过张后屯约二百米,在村西南二里路的地方,又跟随而来的是单县黄堆集乡的十几名地主还乡团的人员,他们趁机混在后面,做个帮凶。他们赶着抓来绑着的男女粮户,背着抢来的衣物,牵着抢来的牛、驴,惊慌失措地开赴鱼台城。
这时,徐厚原同志和两个武工队员正夹杂在张后屯通往宋庄的路沟里的难民群中。他们替群众牵着牲口,背着衣物前进着,忽然发现还乡团这批歹徒之后,便机智地各牵一头大牛,伪装难民顺着路沟向东北走去,借以引诱敌人追击。这些歹徒贪心不足,认为是牵牛逃难的老百姓,那里肯放过,从敌群中冲出两个手持短枪的家伙,越野斜追过来。
“路沟里牵牛的站住!……还不站住!”两个家伙喘着粗气赶来喊着。徐厚原等三人装成害怕的样子,把牛赶得更快了。两个馋狗靠近了,其中一个忽然停住脚步,惊诧地一看,“啊!那个人好面熟!”嘴里说着,愣了一会,猛然一惊,“我的天啊!这不是徐厚原吗?”顿时,脸上煞白,好像走了魂似的。徐厚原神出奇谋,他早已清楚,今天一遇到他,知道又上了当,他不敢接近,又怕徐厚原看见后跑不掉。说时迟。那时快,他象丧家犬似的逃蹿了。原来逃脱的那个家伙和徐厚原家住的虽说是丰单两县,但实际距离不过三四里的邻居,两人从小就认识。那人是单县边境皇亲府人,名叫茌传新,外号人称“铁公鸡”,是国民党的保长,幸亏他今天认出了徐厚原,才得以逃脱。另一个匪徒是单县黄堆集人,名叫孙尚海,也是国民党的保长,从小不干好事,平时也听说徐厚原的威名,但没有见过面。今天他看到这三个人,都头戴破毡帽,扎着腰,酷似庄稼汉,万万没有想到是徐厚原。他利令智昏,一心想抢这三头牛,连铁公鸡的偷跑也没有顾得上看见,于是气势汹汹地跳进路沟。那知他还没有站稳脚跟,徐厚原的二十响匣子枪已对准了他的脑袋。
“不许动,缴枪不杀!”
他的匣子枪(羊山造)立刻丢在地上,双膝跪下,举手求饶,他被俘了。
徐厚原等三人对地主还乡团便开始射击,歹徒们猛然听见枪声四起,连续不断,不知其中真相,再加上“铁公鸡”茌传新跑回去一说中了徐厚原的计,更是惊慌。于是这些歹徒,把粮户、牛驴包袱等一起扔掉,丢盔弃甲地往鱼台城狼狈逃蹿。
——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丰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8年3月编
《丰县文史资料》第七辑p91~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