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0985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16日

胡适与民权保障同盟的一桩公案(一)

发布时间:2011-06-27 17:07:09      发布人: 黑白双煞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在上海成立的 “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 ,据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保障民权为宗旨的政治组织。它由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等发 起,成立之初,汇集了中国左中右三派重要知识分子,堪称一时之盛。主席宋庆龄,副主席蔡元培,总干事杨杏佛,宣传主任林语堂,盟员有鲁迅、郁达夫、胡愈 之、沈钧儒等人。次年元月三十日,成立了北平分会,又有胡适之、蒋梦麟、成舍我、梅贻琦等四十余位教授、校长加盟,以胡适为北平分会主席。

  几乎从北平分会成立开始,胡适等人就与宋庆龄、鲁迅等左翼人士,在争取民权的手段和目标上产生了激烈冲突,结果胡适被开除出会,蔡元培、林语堂等持中 间立场的人士也大失所望,渐行脱离。等到一九三三年六月十八日,总干事杨杏佛遇刺身亡,同盟遂告瓦解。从轰轰烈烈成立到实际上终止活动, “ 中国民权保障同 盟 ” 历时仅半年,时间虽短,却也在中国现代史留下令人深思的轨迹。

  当年,宋庆龄、鲁迅等视胡适为背叛民权保障同盟的罪魁祸首,对他深恶痛绝,曾发表文章猛烈抨击。这些攻击,在事实真相早已水落石出的今天,已被证明很 难成立,然而在大陆新近出版的不少著作中,却仍旧被不厌其烦地重复著,甚至还有变本加厉者。例如陈廷一《宋庆龄全传》骂胡适 “ 造谣诬蔑 ” ,林贤治《五四之 魂》攻击胡适故意 “ 美化监狱生活 ” ,沈卫威《无地自由 • 胡适传》指控胡适 “ 助纣为虐,迫害青年、摧残异己 ” ,等等,不一而足。房向东的《鲁迅和他骂过的 人》,算是对胡适有不少正面评价的了,说到这桩公案,仍不免指控胡适 “ 为虎作伥 ” , “ 他是有罪的 ” 。事实上,凡攻击胡适一类自由主义者,很少有不在这段公 案上做文章的。

  本文重提这桩公案,首先是想澄清一段经常遭到歪曲的历史,其次还因为其中有不少经验教训,至今仍未失其现实意义,很有重新检讨的价值。

  一、 “ 我憎恨残暴,但我也憎恨虚妄 ”

  一九三三年二月四日,胡适收到一封航空英文快信,没有签名,从语气看应为史沫特莱所发。内附孙夫人宋庆龄签名的英文一纸,还有一篇英文匿名信,题为 《北平军人反省院政治犯Appeal(控诉书)》,长达五页,详细列举了反省院中种种私刑拷打,残酷异常,骇人听闻。来信请求民权同盟北平分会立即向当局 提出严重抗议,废除反省院中种种私刑。孙夫人函中并要求胡适向当局交涉, “ 立即无条件的释放一切政治犯 ” 。信中说,这个呼吁书业已交付发表了。

  胡适读罢,大吃一惊。控诉书里说的这所北平军人反省院,他并不陌生。刚刚在四天前,他与成舍我、杨杏佛一行三人,曾亲自去北平几个监狱作了调查,其中就有这所反省院在内。

  反省院共有监犯九十一名,另女犯一名,全数均为共党嫌疑。不少人与胡适等人作了详谈。他们诉说了种种苛刻的待遇和侮辱,主要是脚上带镣,屋小人多,潮 湿黑暗,缺乏取暖设备,伙食被克扣,营养不良等等。还有就是他们虽然可以读书,却不许看报。然而却没有一个人提到控诉书描述的那些 “ 骇人听闻的酷刑 ” 。

  这一天,在胡适等视察离开以后,反省院里一位叫韩麟符的狱囚,还以真名实姓写封信给胡适,信中提出改善监狱的五项建议: “ 一、凡爱国学生及嫌疑犯和判 刑已久者,请求当局释放,俾得共赴国难;二、保释重病者;三、读书看报写作,在不犯禁限度内允许自由;四、改良饮食,添加运动,准予随时接见亲友;五、下 镣以重人格人命。 ” 信中同样也无一处提到控诉书里的那些酷刑。

  据胡适观察,反省院只是一个判决以后对监犯实行所谓的 “ 感化 ” 的地方,并无酷刑逼供的必要。 “ 在一个完全不需要逼供的反省院里,要施行如呼吁书所提到的这些酷刑,看来是不能置信的。 ”

  胡适发觉控诉书不可信,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当时有人用英语与他交谈,完全可以畅所欲言而不会被狱官察觉。他在二月四日致蔡元培、林语堂的信中,特 别提及此点: “ 谈话时,有一人名刘质文,是曾做苏联通讯社翻译的,他与我英文谈话甚久,倘有此酷刑,他尽可用英语向我诉说。 ”

  这个曾做苏联通讯社翻译的 “ 刘质文 ” ,另有一个名字叫刘尊棋。他是苏联塔斯社记者、中共地下党员,当时被拘留于 “ 军人反省院 ” 中,已经一年有余。说来 也巧,那封让胡适大吃一惊的英文控诉书,恰恰出于刘的手笔。宋庆龄逝世后,刘尊棋著有《庆龄同志,感谢你的救援》一文,发表于一九八一年六月四日《人民日 报》,披露了控诉书的来龙去脉。

  那是一九三二年底,刘尊棋从被买通的看守员那里得到一份报纸,读到一段消息,称上海成立了以宋庆龄为主席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他和同狱的中共领导人薄 一波、刘澜涛等商量,经狱中支部同意后,以 “ 北平军人反省院政治犯 ” 名义写出两封英文信,一封揭露狱中政治犯的黑暗生活,一封请求释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于一九三三年元月十日交看守员寄发。

  宋庆龄成立民权保障同盟,志在营救政治犯。收到此信,发觉这正是她孜孜以求的材料,极为重视,特令英文秘书史沫特莱登记备案,提交同盟执委会讨论,决定派总干事杨杏佛利用赴北平成立同盟北平分会的机会,调查北平监狱实况,进行营救活动。

  一九三三年一月三十日下午,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北平分会宣告成立,旋于当天晚上七时举行会议,决定视察监狱。杨杏佛马上在当夜十一时去见了少帅张学良。 张学良当时与宋庆龄颇有私交,也与胡适有不少往来,当即同意他们次日视察监狱,并派外事秘书王卓然陪同。第二天上午十时,杨杏佛,胡适之,世界日报社长成 舍我,与王卓然等一行,前往监狱视察。此即他们这次监狱调查的来由。

  刘尊棋回忆中,没有提到与胡适有英语交谈,却提到与杨杏佛有一段不短的英语对话。当时,杨杏佛沿这长长的走廊,一间间牢房看过去,来到他门前,见到门上名字,知道他是记者,隔著牢门铁窗问他,是否写过信给孙夫人。

  刘尊棋望著身穿黑色斗篷的杨杏佛,回答:写过。

  杨杏佛说; “ 我就是奉孙夫人之命来视察北平政治犯监狱的。 ”

  刘尊棋道: “ 我们实际受的不是政治犯待遇,而是比普通犯人更坏的残害。这是你亲眼看见的。 ” 接著,他情不自禁,高声说: “ 我们没有任何罪,我们只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失地。 ”

  杨杏佛以同情口吻答道: “ 我们知道你们无辜。我们一定促使当局改善你们的待遇。 ” 这时,张学良秘书王卓然也用英语表示,将尽力改善待遇,要刘尊棋耐心等待。

  从刘尊棋本人的这些叙述看,胡适断定当时用英语交谈可以畅所欲言,显非虚语。

  视察结束时,杨杏佛请王卓然向张学良转达宋庆龄关于大赦政治犯和释放爱国青年的要求。一个月后,张学良因热河失守,备受各方指责,不得不辞职赴欧考察。临行前,他从王卓然报告中得悉这些要求,当即签批了王的报告。刘尊棋以及其他一些囚徒,不久终于获释出狱。

  大陆许多传记史论文章不曾提及的是,于此事胡适也出了大力。视察监狱后不久,他致书王卓然,提出改善政治犯待遇的建议,并转去狱囚寄给他的信件和申诉,要求处理。王卓然二月十三日回函称, “ 所提各节然即向汉公(注:张学良字汉卿)商办,冀能一一实现,不负先生苦心。 ”

  刘尊棋回忆,一九四四年夏他在重庆见到宋庆龄,曾当面向她致谢。宋庆龄谦虚地说, “ 那可不是我个人的力量。 ” 然而刘尊棋却没有提到,他出狱后跟胡适也 有交往。现今保存下来的胡适来往书信中,就有刘尊棋于次年二月二十一日致胡适的一封信。当时刘自称他的妻子被控以共党罪名判刑,关押于济南第一监狱。胡适 已答应写保信,保释她出狱。刘的这封信提供给胡适写保信所需的材料,最后还叮嘱,保信 “ 似应说到她在狱中写信出来,表示对往事痛悔。此点望博士斟酌提出! 一切费神负责之处,容当后日报谢。 ” 由此看来,胡适表示尽力救助政治犯,不仅口头上说,而且确实付诸行动了。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按下不表。

  却说上海那边,宋庆龄早已等不及北平分会的调查结果了。杨杏佛尚未回沪,同盟总会就于一九三三年二月一日举行记者招待会,宋庆龄签发了刘尊棋写的两封信。接著,英文《大陆报》和中英文合刊的《燕京报》刊载了这两封信。

  胡适看到《燕京报》登出的 “ 控诉书 ” ,是在二月五日。是日张学良秘书王卓然打电话给他,质问此文的来源,口气很是不满。言下之意,怀疑此种文件乃是他 们这些亲到监狱调查的人,私自携出甚或妄自捏造的。胡适觉得,他们以后再要调查监狱,恐怕不易下手了,因而对上海同盟总会愈加不满。

  恰巧在这天,胡适又收到《世界日报》社转来一封控诉信,落款为 “ 北平姚家井河北省第一监狱全体政治犯致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北平分会函 ” ,内容与控诉书相 同,详述种种 “ 摧残压迫之惨毒,虐待酷刑之残狠 ” 。信封上的地址竟然是胡适的寓所米粮库四号,写信人声称此件乃胡适本人亲自交他要求发表的!

  如此公然盗用他人名义,毫不掩饰的作伪捏造,越发使胡适感觉愤怒。他认定孙夫人收到的那封 “ 控诉书 ” ,也是以类似手法捏造的。而宋庆龄不加考察,遽信 为真,遍登各外国报纸,并用 “ 全国执行委员会 ” 的名义发表,是为大错。本来,他二月四日致蔡元培、林语堂的信,尚希望蔡、林二人及杨杏佛等,与孙夫人慎重 一谈, “ 如有应由总会更正或补救之处,望勿惮烦,自行纠正,以维护总会的信用。 ” 现在他觉得民权同盟几乎快信用扫地了,情绪激动中,又致蔡元培林语堂一 函,针对宋庆龄、史沫特莱说了很重的话: “ 如果一二私人可以擅用本会最高机关的名义,发表不负责任的匿名稿件,那么,我们北平的几个朋友,是决定不能参加 这种团体的。 ”

  作为补救,胡适还立即致函《燕京报》提出纠正,陈述了他所看到的事实。最后表示:

  “ 我写这封信,并没有意思认为此地监狱的情况是满意的。民权保障同盟北平分会将尽一切努力来改善那些情况。然而我不愿依据假话来进行改善。我憎恨残暴,但我也憎恨虚妄。 ”

  胡适此信,在上海同盟总会搅起了喧然大波。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