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泳:胡适的一篇轶文
胡适一生写过很多文章,有些虽然不很重要,但对于胡适研究来说,尽可能了解他早年所写的一切文章,还是有帮助的。
1922年,胡适在北京大学做教授时,曾给当时在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当教授的美国人柴思义(Lewis Chase)选编的英文本《散文名著选》(Prose Selections or English Essays For Chinese Students)写过一篇序言。这篇序言,一般的胡适作品集都没有收入。如《胡适全集》《胡适作品集》《胡适文集》等,胡适的日记中也没有提及,胡颂平编著的《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也没有记录。
胡适1922年5月23日的日记中记有:“六时半,到柴思(LewisChase)家吃饭;饭后到燕京大学向他们的教员谈话,讨论‘教会学校在中国教育制度上的位置’。”(《胡适全集》第29卷第629页,安徽教育出版社)同年8月30日的日记载:“到柴思(Lewis Chase)家吃饭,谈甚久”。(同上第730页)
关于柴思义的情况,胡适在文章的序言中介绍的很清楚。查《国立北京大学历届校友录》中有柴思义的名字,说他来自美国,在英文系任教授。(第60页,五十周年筹备委员会编,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国立北京大学出版部)胡适序言和北大校友名录中都写为“柴思义”,所以《胡适全集》中译为“柴思”欠妥。下面是胡适序言的全文,原文没有题目。
序言
北京京华教育用品公司,请我写此序言论到我的朋友柴思义(LewisChase)先生,所以最好的介绍是略述他的历史。柴思义先生是美国东北角上梅恩省的人,生于1873年。他曾进过五个大学:Rochester,Leland Stanford,Harvard,Grenoble(法国),Columbia。他的三个学位(学士,硕士,博士)都是从Columbia得的。那时候Columbia大学的文学部负一时盛名;柴思义先生从Brander Matthews研究戏剧,从George Edward Woodberry研究诗与文学。Woodberry为美国有名诗人及文学批评家,柴先生和他相处七年之久,得力最多。Woodberry在Columbia教授期内,在他手里得博士学位的只有六人,柴先生居其一;馀五人中,如J.E.Spingarn及Frank Wadleigh Chan-dler,皆负盛名于文学批评界。
柴先生教学的经验也是很丰富的。他在美国任过五个大学的教席;又在法国Bordeaux大学任过一年讲师;最近三年中在印度Aligarh的回教大学任文学教授。他现任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两处教授英文学的事。
他的文学研究,最擅长于下列各方面:(1)十七世纪英国的“英雄剧”(English HeroiePlay);(2)英国诗人Swinburne的研究;(3)美国文豪Poe的研究;(4)近代诗的研究。在这四方面他都曾有一些有价值的贡献。
这一部《散文名著选》是柴先生到中国后编著的第一部书。他取材的范围是很广的;从Baccon直到近代的作家。柴先生是一个富于诙谐风味的人,所以他所选的有几篇是很滑稽的。他也知道中国青年研究外国文学,往往偏重思想内容而不很注意文章的风格与技术;所以他这一部选本一方面很著重思想,例如NewmanH uxley的文章;一方面又不肯忽略文学上的风趣,如HuntLamb的文章。他的排列法是依着历史的顺序的;我们藉此又可以略知英国散文体裁变迁的大势。我们很欢迎这部选本,盼望他能够供给国内研究英文的需要。
一九二二,胡适,在北京大学。
这本书没有在当时有名的出版社出版,又是教材一类的书,所以不常见到。但从胡适的序言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英国文学的教学情况,对于那一时期在北大和燕京学生的英国文学程度也可以有大体的了解,因为那时这两所学校出了许多对中国现代文学有贡献的人,了解他们当时的学习情况,也就是了解一代人的文化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