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甲洲找中央组队抗日
翌日清晨,一辆黑色轿车悄然停在张甲洲住宿的楼下。他钻进车后,头戴鸭舌帽的陈赓,先前后左右观察一番,接着发动汽车。小车七拐八绕,张甲洲也不知到底绕了多少圈子,最终在法租界一幢乳白色小楼前停下。陈赓首先跳下来,两只虎目照例环视一番后,快速引领张甲洲进入楼里。
陈赓时任中央特科情报科科长。他是湖南湘乡柳树铺人,生于1903年,其祖父陈翼怀任过清军管带,据云善使大刀。陈赓自小随祖父练功习武,棍棒拳脚样样精通。他1923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第二次东征时救过蒋介石的命。1926年9月,陈赓被党中央派往苏联远东地区学习政治保卫和武装暴动经验。1927年10月返回上海不久,周恩来就创建了中央特科。
特科是中共中央的保卫机构,前身是武汉时期的中共中央军委特务工作处。主要任务是依靠党的组织和革命群众,深入敌军警宪特机关,探取敌人破坏我党的阴谋,向党的秘密组织报警,保卫党的领导机关和革命活动安全。下设总务、情报、保卫、通信4个科。
进屋后,张甲洲提出,希望尽快见到中央领导同志。陈赓笑着说:“稍安勿躁,伍豪同志在会客,客人走了我带你进去。”见张甲洲有些着急,陈赓拉着他来到楼外的草坪上说:“听说你功夫不错,趁现在有点时间,我和老弟比比拳脚如何?”
张甲洲在齐齐哈尔上学时,为强身健体自习过拳脚,在哈尔滨、沈阳、北平等地时,对其他门派的拳术均有研习,虽师出无门,但以实用为主,招招见狠。陈赓自小习武,掌式猛勇。俩人大战80多个回合未分胜负。陈赓称赞说:“老弟,你自学拳术,能和我打个平手,可见身手不凡啊。”
俩人一试身手后,回楼里用凉水洗了脸,待西装革履的客人离开,俩人走到客厅门前,陈赓抬手轻轻敲了三下,门开了,一位中等身材、相貌英俊的中年男子健步迎了上来,那人紧紧握住张甲洲的双手,亲切地说:“我是伍豪,欢迎你呀,甲洲同志。”
张甲洲惊喜地说:“你不是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同志嘛,您的文章,您的大名,我太熟悉了。”周恩来开怀大笑道:“对呀,伍豪是我,周恩来还是我,有假包换。”
在沙发上落座后,周恩来说:“甲洲同志,我对你可是久仰大名呀,你领导地下斗争经验丰富,学生运动也搞得如火如荼!”
当周恩来听出张甲洲的普通话里带有东北口音时,动情地说:“黑龙江是个好地方,我读书时去过两次,1928年去苏联参加六大会议时路过一次,也算三到龙江喽,咱们也算得上半个老乡嘛!”
张甲洲没想到周恩来如此和蔼,平易近人。顿时打消了局促,一股暧流涌上心头。
周恩来仔细地听着张甲洲回家乡组建游击队抗击日寇的汇报。他用欣赏的目光凝视着年仅24岁的青年人,听完汇报后,他说:“甲洲同志,中央苏区的毛泽东同志早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就明确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我马上就要前往江西,去加强中央苏区军事工作。在目前日寇入侵的非常时期,你有组建抗日队伍的想法,说明你已是成熟的共产党人了,我代表中央和中央军委支持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嘛,在东北你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定必胜信心,我相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两个小时转眼过去,张甲洲怕占用周恩来过多的时间,便起身告辞,周恩来和他依依握别。
1932年4月底,张甲洲带领于天放、夏尚志、张清林、张文藻、郑炳文等6名党员大学生扮成商人,携着在南京示威时夺得的两支德国造20响驳壳枪,由北平、天津、营口辗转回到哈尔滨。经过半个月的紧张筹备,5月16日,200多人组成的巴彦游击队宣告成立。游击队成立后,上级任命他为司令,赵尚志为参谋长。张甲洲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因此,队伍发展很快,巴彦游击队成为我党领导的东北第一支抗日武装。为激发游击队的抗日热情,他还挥笔为游击队的宣传队创作了《反日大同盟歌》:
一九三一年,倭奴侵蒙满,
半载间,攻我辽吉,炮击龙江垣,
杀我同胞似牛马,血流东北边,
言之落泪,思之痛惨。
痛哉,惨哉,死者真可怜!
愤哉,慨哉,生者有何感?
朝鲜沦亡数十年,可做前车鉴。
反日同盟齐勉哉!
溯自“九一八”,远东起惨案,
全中华,帝国主义铁蹄任踏践,
试看英法与美日,爪牙犹如剑,
太平洋上暴露白刃尖。
起来,起来,起来上前线,
起来,起来,起来去迎战,
我们大敌还有那些走狗和汉奸,
反日同盟共勉哉!
青年须立志,创造自由光,
低头看军阀政客先后去投降;
国民政府抱镇静,一味不抵抗,
听候国联欺骗受摧残。
打倒,打倒,军阀大集团
打倒,打倒,消灭帝国联,
中朝民族联合起来,夺回我河山,
反日同盟共勉哉!
伟哉大同盟,中华救命星,
牺牲了赤心热血,跳出铁牢笼;
黑暗世界已冲破,东亚放光明,
奋力自由与平等,
自由,自由,人类乐融融。
平等,平等,阶级不再生,
一切恶势都成落花,实现真大同,
反日同盟共勉哉!
巴彦东兴战敌寇
1932年7月7日,日本关东军第十四师团师团长松木中将令第五十九联队第二大队向巴彦进犯,11日占领巴彦县城。
7月下旬,张甲洲带领队伍向兰西镇一带进行第一次西征。一路上破土堡、攻城镇,所向披靡,一个多月里行程千里,队伍扩大到1000多人。
为打击日本侵略军,激发东北同胞的抗日信心,8月16日,张甲洲决定攻打巴彦县城。经过侦察,得知城内有日军1个小队和步兵营、警备队、商团共300余守敌。为求全胜,张甲洲联合了驻巴彦北部的反日义勇军才鸿遒500多人和土匪“绿林好”200多人,3方商定,以8月30日第一声鸡叫为号,共同发起进攻。
8月30日后半夜,游击队来到县城南门外,各中队摆开阵势,指挥部设在马家店,指战员和游击队的政工人员分别戴着红、蓝、白三色袖标,严阵以待。
东方天际刚刚泛出白色,随着第一声鸡鸣,进攻的冲锋号便在巴彦城外嘹亮响起,顿时枪声大作,巴彦游击队的将士们个个如猛虎下山,经过一番激战,游击队员机敏地抓住云梯翻过城墙,攻入城内。
巷战激烈展开,张甲洲率领一个大队的队员直扑日军兵营,他手中的两把德国造驳壳枪,左右开弓,忽东忽西,枪响处敌人应声倒地。队员们见司令员不顾命地猛打猛冲,顿时士气高昂,日军被密集的弹雨逼到最后一栋营房内负隅顽抗。张甲洲命人拿着几束手榴弹爬上房脊……只听“轰!轰!轰!”几声巨响,房内鬼哭狼嚎,队员们冲进,将敌人杀了个片甲不留。
赵尚志指挥的二大队遇到伪军的顽强抵抗。伪军队长沈大黑瞎子挥着手枪大骂:“妈拉个巴子,谁敢后退,老子就毙谁!”
张甲洲率队前来增援,两个大队合二为一,力量大增。沈大黑瞎子毙了两个退兵,见仍吓不住后撤的伪军,只好下令缴械投降。伪县长程绍濂趁乱由北城壕向兴隆镇方向逃窜。
日伪《松江日报》9月7日报道:“巴彦,八月三十日被有力团匪占领,同地民团完全与匪合并。”
攻克巴彦县城的战斗,是九一八事变后,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东北进行的一次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战斗,为我党东北军事统战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巴彦之战后,部队进行了短期休整。为解决枪支匮乏的问题,张甲洲决定攻打东兴县城。他首先派何干青去找有200多人马的“绿林好”协同作战,决定联手攻打东兴县城。
10月29日,张甲洲带着将士们顶风冒雪向东兴县城开进。上午10点,游击队轻重机枪一齐开火,打得东兴城头尘土翻飞、硝烟四起。
城内的警察和伪军共有400多人,事先没有准备,闻听枪响,才从烟馆、酒楼和窑子里跑出来仓促应战。
一声巨响,西城门被炸开了。一个伪军哭喊着说:“妈呀,张大个子占了巴彦又打咱这疙瘩啦,咱打哈呀,跑吧!”他这一说不打紧,里边的人也不知张甲洲来了多少人马,像一窝蜂逃向东山里。不足半个时辰,巴彦游击队就占领东兴县城。
惨败的敌人发誓要血洗东兴,炒张甲洲的心肝下酒。第二天中午,敌人或五个一群或三个一伙,扮成小贩子、皮货商潜入城内,寻找好地势后,突然掏出手枪、步枪、机枪,向游击队开火。傍晚时分,3000多伪军、警察和土匪逼近张甲洲的指挥部,用火力网封锁住大门,双方展开了拉锯战。巴彦游击队的战士们艰苦鏖战10多个小时,一直打到后半夜。张甲洲挥枪大喊:“不怕死的跟我杀出去。不打退敌人决不回来!”他带领敢死队向外猛突,终于打退了敌人的第八次进攻。
“张司令,德胜门被咱扒开了,30多名重伤员已上了爬犁。”左眼受伤的赵尚志脸缠绷带低声汇报。张甲洲果断地说:“你带一、二大队先撤,我断后。参谋长同志,敌人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执行命令。”
游击队骑兵和拉运伤员的爬犁在夜幕中出了西门,向前疾行。敌人认为是张甲洲跑了,死命追击。指挥部这边,张甲洲命令牵出战马,“同志们,冲啊!”他一马当先,在冲出大门的瞬间,一抬手就是一梭子,一蹭大腿又压上20发,紧随其后的队员们也挥枪齐射。狂追之敌在城西正欲大摆战阵,忽听背后枪声大作,游击队内外夹击,敌军死伤惨重。
游击队从东兴撤出后,来到姜家窑一边进行整训,一边着手做二次西征的准备。并计划与在西北部地区活动的抗日义勇军李海青部和邓文部联合起来,攻打齐齐哈尔、哈尔滨等城市里的日本侵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