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洪影1930 年出生在唐山滦县,自小就是个乖乖女,每当有人问:"石榴,长大挣钱给谁花呀?"她的回答:"给爸爸妈妈花!"就会招来一阵夸奖。可是怎么才能挣钱给爸爸妈妈花呢?那时小洪影经常随着母亲到戏园子看戏,每当看到当时的著名艺人小摩登(钱玉舫)风风光光地进出剧场,她就羡慕不已,而且认定唱好戏就能挣大钱孝敬父母。但是,当得知女儿要学唱戏的时候,一直把女儿视为掌上明珠,从来没有动过女儿一个手指头的父亲,第一次痛打了小洪影。可即使这样,也没有改变洪影学戏的想法。无奈的父亲只好把她送进了戏班学习京剧,开始了她的艺术生涯。那年,洪影8岁。
进了戏班的洪影,虽然十分刻苦练功、努力学习,但是直到解放后进了唐山专区的胜利剧社,洪影一直是舞台上跑龙套的角色。一天,剧团领导突然让洪影排演评剧《刘翠平哭井》中的小生,而且晚上就要演出。这可急坏了洪影,因为她只是小时候随母亲听过评剧,这么多年唱的一直是京剧。好在洪影有京剧老生的深厚功底,再加上她的艺术天赋,经过一天的刻苦学习,晚上的演出不但没有演砸,反而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领导认为洪影具备唱评剧的天赋,而且还有不错的京剧功底,就决定让洪影改唱评剧。当洪影听说评剧是个新剧种,还不太成熟,确实需要有人投身评剧艺术,而且更容易出成绩时,就坚定了改行唱评剧的决心。
洪影学习评剧,因为没有专门的老师,她学得很辛苦,只要是会评剧的,她都会向人家求教,然后刻苦练习。就拿练习甩发来说,她曾经练得呕吐出胃里所有的东西,直到最后吐尽了绿色的苦水。就这样,洪影的评剧功底有了很大的长进。直到1954 年,她排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来到唐山演出,她塑造的梁山伯形象一下子征服了唐山观众。那时一天两场演出,场场爆满,连演40天,观众就是看不够,不让剧团走。
洪影的天赋,加上她的执着与坚持,使评剧成就了洪影,同时洪影也成就了评剧。也许是受到评剧"要吃饭一窝旦"一说的影响,在洪影之前,评剧舞台上的生角戏份很轻,评剧有"半台戏"之说。洪影极大地丰富了评剧舞台生角的形象,确立评剧生角、旦角同度领衔的地位,也使洪影的艺术独领风骚,自成一派。在评剧的百花园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享誉全国,为唐山的戏曲艺术在全国争得了一席之地。洪影从艺70多年来,共演出了200多个剧目、10000 多场次,代表剧目就有《红龙传》《刘伶醉酒》《御河桥》等20多个。
洪影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评剧,为了评剧的发展、传承,她在24岁就开始收徒传艺。到目前为止,她的入室弟子就有57个,至今仍有28人活跃在专业评剧院团。他们之中不乏获得梅花奖、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大奖的得主。
近年来,评剧的不景气让耄耋之年的洪影忧心忡忡,特别是2008 年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剧的代表性传承人后,更是感觉责任重大。为此,洪影不顾年老多病,把每周的星期六定为传承日,按时给学生和戏迷上课、指导;她不定期地去社区、上网,和戏迷朋友切磋技艺,普及评剧知识;她还时不时地给学生打电话,在电话里指导学生,和学生探讨评剧的传承、发展和改革。洪影先生孜孜以求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熟悉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