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笛王”俞逊发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52383448
本馆由[ 孝在天地间 ]创建于2012年04月20日

长留清气满乾坤—深切怀念我的恩师俞逊发先生

发布时间:2012-04-20 14:31:55      发布人: 孝在天地间
长留清气满乾坤—深切怀念我的恩师俞逊发先生
毛云岗
  俞逊发老师去世已半年了。半年来,我一直想写一篇文章表达一下胸中郁积的失去慈爱恩师的哀痛之情。几次提笔,几次泪湿稿纸,悲痛使我语言混乱,词不达意,难以成文,只好搁笔,把草稿撕碎扔掉。今天,我又重新坐在书桌前,铺纸提笔,一任思念的清狂在我心中涨满。不管什么语法、逻辑,也不讲什么修辞文法,一路写下去,只要写出心中的情就行。只要能让记忆中恩师的长留清气满人间的形象在纸上浮现即可。
  2000年,怀着突破自我进入更高艺术境界的急切,我卖掉了家中的钢琴,凑足路资和学费,从当时任教的河南漯河艺术师范奔投身上海音乐学院的笛子大师俞逊发先生门下求教,俞老师热情地接纳了我。从此,我便成为中国民乐界一代大师,著名笛子演奏专家、教授俞逊发的学生,我感到无比自豪,一种攀上华山峰顶倚偎苍松,天低群峰云烟的豪迈和飘逸便涌上心头,因而也有一种对未来自我的坚信也在四肢百骸中漫延开去。
谁知上第一堂课,俞老师就泼了我一头冷水。
  上课后,他让我把自己最熟练的一首曲子吹给他听。我就把《黄河岸边的故事》和《春到湘江》吹奏了一遍。谁知他听罢,却把眉头一皱,变得严肃起来,说:"如果仅把艺术当做猎取名利的谋生手段,必然气浮心躁,难有大作为,很难进入回归自然,妙然天成的最高境界。只有把艺术作为一种事业来经营,才有可能搞出成绩,给后人留下有益的珍稀。你现在已处于选择艺术品格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必须做出明确的决策!"听了他的话,我好象一丝不挂地暴露在聚光灯下,脸一阵发烧。是啊,我这个出身农家的放牛娃,少年丧父,是母亲历尽千辛万苦供我上完高中读完大学,"一定要学点本事,为母亲争光,让母亲过上体面的生活。"这一直是我奋发学习的动力。经过在校学习和毕业后的自学,我凭着一管竹笛被聘在河南漯河艺术师范任教,成为一名专业音乐教师。俞老师双目如炬,一下子看透了我的灵魂,我十分惊恐。我知道老师的话既是教导,更是指引和希望。我呐呐地回答:"你说的很对。但我不知该怎样做,望老师明示。"他说:"方法很简单,就是把你以前学过的全忘掉,从练习吹音阶开始,把笛子各个音区的每一个音都要吹准确,吹到位。"听了俞老师的话,我仿佛拨云见天日,面前光亮、空阔起来。我暗自下定决心"_一定要把基本功练扎实。"_
  在俞老师的指导下,我从头练起。上海音乐学院的琴房、校园、上海的公园、湖边、黄浦江边、星晨、月夜,凡是可以练习的地方和时段,都留下了我的身影和笛音。课堂上,俞老师对我指导更是尽心。他几乎一直是手把手地教。他吹一个音,吹一个乐句,就让我跟着吹,跟着学。吹对了,他当即予以肯定,吹不准了,当即予以纠正。在我的课堂录音里,他指导我吹笛子的"错了,口风太缓"、"口风太急"、"手指抬错了"、“口形不对"、“角度太低”的话,不知说过多少遍。俞老师在教我笛子演奏技能的同时,也教我有关笛子方面的教学方法,因为他时刻想着我是一位老师。在他的指导下,我的笛艺进步很快。2000年3月份到上海,2001年春节回河南,同行、同事、老乡们听了我吹的低音大笛《妆台秋思》、《寒江残雪》等几首曲子,都说我进步很大,吹出了曲子的特有韵味,完全是在吹情。可他们哪里知道,这是著名笛子演奏大师俞逊发老师指导的功劳啊!
  为了帮我掌握低音大笛的吹奏特色,学好他的绝世佳作《琅琊神韵》,他把自己心爱的、被俞老师称为是“万里挑一”的笛子借给我用。我知道,他这样做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尽量减少我的开支,减轻我的经济负担。每次同他上街,吃饭时他从不让我掏钱。当我同他争竟时,他总是说:"不要争了,你才挣几个钱?上海消费这么大,你一人在这里生活已经很不容易了。”一边说着,一边把我拿着钱的手挡了回来,他自己却掏钱给了收银员。
  2001年夏季,我从宿舍出来往他家里去加课并准备去取他给我改的曲谱。半路上突降暴雨,电闪雷鸣,风大雨狂,使人艰于行走。由于没带雨具我只好躲在一条弄堂口暂避,以免变成"落汤鸡",在老师面前显露不雅。不一会儿,雨蒂中一个人披着雨衣,骑一辆自行车。在风雨中歪歪扭扭地走着。近了,才看清是俞老师。原来他怕我淋雨,特意送伞来了!这使我想起了在老家上学时,父亲雨中给我送伞,接我回家的情景。我的父亲已在15年前去世了,而今天,却是一代笛子大师,我的恩师啊!热泪从我眼中涌出……,2002年元旦前,我接到漯河艺师的通知,说我以前排练的"云岭舞风"乐舞节目,河南电视台准备推荐到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举办的"《校园之春》春节联欢晚会"栏目演出,要我回校一趟。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俞老师,他非常高兴。一边给我交代应注意事项一边从他的笛盒去找出笛子和笛膜,交给我,说:"你把我演出的笛子带上,以壮行色!”他的笛子却是特制的,价值不菲,是他在国内外非演出时必用的心爱之物。捧着老师的笛子,我觉得心跳加快,血往头上涌、喉咙一阵阵发紧,兴奋、激动和 受到鼓励的感觉,一齐笼罩了我的每根神经。他象自己演出那样为我做了一番精心的准备,然后送我出了家门。
  在俞老师的教励下,我的演出获得成功。中央电视台、中央教育电视台面向全国多次滚动播出,并给我颁发了"特别优秀奖"。手捧证书,我眼前立即浮现出所有那些帮助过我、教育过我,寄希望于我的人物形象。而俞老师的形象最为突出、完整和高大。随后,我在河南漯河艺术师范和我的老家洛阳,认识我的人们奔走报告,我成了当地的名人,成了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关注的小人物。当俞老师接到我的电话,听到我向他致谢,他却说,这主要是你努力的结果,跟他没有关系,并说,自己不努力,再好的老师也没用。他的谦虚使我想起了伟人毛泽东的那首《咏梅》词中的名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_。这使我意识到:俞老师在艺术上指导我,经济上体谅我,生活上关心我,他的恩情泽被了我生存的方方面面。而连我一句真诚的道谢也不愿接受,这是品格和心灵进入崇高境界者的无私和灿烂,这是中国儒者超脱私欲和世俗的清雅与旷达。
  俞逊发老师是中国音乐界的笛艺大师。他创新了十七项笛子演技。发明了口笛,以他从艺五十年的艺术觉感悟,兼中国笛子南北二派之长,自成一家,用中国竹笛演凑西洋乐曲,惟妙惟肖,赢得世界一片掌声一片喝彩,终成至今笛艺的一代宗师,他以中国儒者的风雅和旷达,以神指仙气催魔笛的功力,成就自己"回归自然,妙然天成的艺术风格,确定了在中国和世界笛艺界无出其右,无可替代,不可动摇的崇高地位,即使如此,他对笛艺的发展依旧孜孜以求,犹念再上重楼。台湾笛人林谷珍语:“身为一个优秀的笛子艺术家,俞逊发老师的突出的同质性演化角色主要并不在这些特殊技法的发明与应用上,更重要的是,还由于他对许多乐曲的诠释。深厚的人文是他给人最大的感觉,我们知道,近代笛子音乐的一大成就,就是接续历史中 为许多诗词歌诵但于今几乎断层的文人传统,即次,俞逊发老师可以说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笛子艺术家,无论是传统曲、创新曲,他给人最深的印象正在于此;即使连一曲大家所熟悉的《妆台秋思》,经他娓娓道来之后,也既足深情,又富苍茫,令人为之低回吟咏,“质变”在其中其实已经产生。”
  在俞老师的精心辅导下,2002年8月我以专业突出之条件被浙江省湖州师院音乐系破格引进,从此,我便从河南省一个中专学校的老师变成了全国经济大省—浙江省湖州市的一位大学老师。到南方上班后的一个星期天,我专程赶到上海去看望我的恩师,俞老师得知我已经调到南方高校工作,无比开心,中午特意带我到他家附近的酒店吃饭,以示祝贺。并嘱托我一定要爱护学生、认真执教,大量培养笛子人才。
  我决不辜负俞老师对我的期望,调到湖州之后,面对大学生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尤其是俞老师教给我的笛子演奏技能,通过本人演出、比赛、录制电视专题片、录制出版个人演奏专辑等渠道,向学生广泛宣传民族音乐,尤其是笛子、葫芦丝、排箫、洞箫等乐器使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大学生器乐主修、选修、公选等课堂向学生辅导乐器的演奏技能。并在湖州市部分中小学通过艺校的形式进行培训。在两年时间内培养了200多笛子学生,俞老师闻讯大悦道:你的任务完成的很出色。
  2004年7月,我还向往常一样拨通了他家的电话,接电话的不是俞老师,而是他的岳母大人,得知他身患恶疾的凶信,闻此消息我们全家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彻夜未眠。次日我们全家迫不及待地赶到上海去看望他,在上海长海医院的病榻上看着身患顽疾、面黄肌瘦的俞老师,我们的心里如同刀割一样难受。此后我多次到上海去看望他,带上钱和营养品,帮他同病魔作都斗争。每次见到他,他总是极力克制着病痛的噬咬,在一次我到医院探望他时,俞老师拉着我的手,极力用平静的语调对我说:"小毛,你没有使我生望,我很欣慰!但我有一个愿望,望你能代我完成。”他说到此,双眼满舍深情地看着我,“我希望你能组建、训练一支学生排箫乐队。具体搞法可以从少儿入手,先普通及后提高,我们让曾经失传多时的中华排箫在我们手里发扬广大!”我知道这是一位大师对我中华非物质文化的关心,我当即答道:"老师请放心,我决不会辜负你的期望,一定会尽我所能,让你听到中华大地上的排箫声声!”听到这里,他长长地出了一品气,我觉得他把我的手握得更紧了。
  对老师的交代和我自己的承诺,我不敢懈怠。从2004年9月起,我在湖州市环球小学办了一支35人的排箫乐队,教他们吹笛子,吹排箫。现在他们中部分孩子的演奏水平已达六级,排箫合奏可以达到相当的水平。这使俞老师的那口清气仍旧回响在天地乾坤间,尽管在中国乐坛上他们还是不起眼的"小不点儿",但若假以时日,他们具有向世人招示自己是"中华排箫传人"的实力是完全有把握的。
  我知道俞老师的病根不好,但我以为,他的情绪一直不错,一副坦然,旷达的神情,没想到竟然走得如此匆匆,连同我最后见面的机会也没有,他就走了。我望着满山遍野的一片银白,望着山坡上那片顶戴雪冠的松柏林,我感到初霁的这场雪是老天为他而下的,是上天在表达自己对失去一位笛艺大师的哀痛之情。风吹起来了,树林发出低沉的衰号,田野上雪粉舞成一片白雾。这风声似一片排箫声在飞扬,这摇曳的树似那些学排箫的孩子们在向他顿首告别,这雪雾就是孩子们晶莹的泪花酒下的一片迷蒙……
  俞老师,您安心地去吧,你的笛子艺术、你的大师风范、你的师德风尚都会汇成一道豪然清气永满乾坤。


作者简介:毛云岗,河南洛阳人,现任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专职笛子教师,2000—2002年在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修笛子专业,师从著名笛子大师俞逊发。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