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安是一位为人宽厚、中国传统文化渗入其骨髓的乡绅
马英九:祖籍中国湖南省衡山县人,1950年7月13日出生于香港,1952年随家人移居台湾,1967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72年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赴美留学并在美国纽约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哈佛大学法学博士研究生毕业。1998年12月当选台北市市长,2002年12月连任。马英九是国民党第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1999年8月、2001年7月分别当选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2003年3月,当选为国民党副主席。2005年7月,以72.36%的得票率当选为国民党主席,同年8月正式就任。2008年3月22日,中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举行了投票,中国国民党籍候选人马英九、萧万长胜,2008年5月20日正式就任中华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马英九和夫人周美青育有两女,长女马唯中,次女马元中。著有《勇者的证言——追索忍尼辛的哈佛演说》等。
马英九当选中华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后,来自中国大陆的报告文学作家兼记者李荣刚发表了有关马英九祖父的报告文学作品,今天本博带您一起走进马英九祖父马立安的乡绅往事。
在马氏后人的记忆中,马立安是一位为人宽厚、中国传统文化渗入其骨髓的乡绅。
马立安于清朝同治年间(1868年2月12日)生于湘潭县马家堰寺门前,民国十六年(1927年)卒于衡阳衡山县。马立安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记者提出这个疑问后,负责管理马氏族谱的马大洋老人没有多说话,而是带着记者朝码头方向走去。沿着一段青石板台阶拾级而上,不一会儿就到了三块有近百年历史的大石碑前。走近一看,原来是纪念马立安等马家堰人当初捐资兴建码头的功德碑。在功德碑的旁边,两尊石狮子遥望着江面。它们已在这里守护了近一个世纪,提醒后人要铭记马立安等人的仁爱之心——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由于经年累月的风化,石狮子的眉目已不是很清晰。但当地人一看到它们,就会想起马立安。
告别石狮子,记者又来到侯玉昭老人的家。老太太虽已年过九旬,但仍能清楚地记起“1948年看着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离开家乡”时的情景。有关马立安的故事,她知道得也不少。“我嫁到这里的时候,马英九的爷爷马立安已经去世了。但是,他在我们这里太有名了,我从老人们那里听说了很多他的事情。”
在老太太的叙述中,马家发展到马立安这一代,家业已非常大。马立安很会做生意,开有铸铁锅厂、屠宰厂、米厂等。马家的店铺也很多,大多临江建在码头旁,交通十分便利,所以生意非常红火,买卖越做越大,“光账房先生就请了3个呢!”此外,马家还有300多亩水田,雇了40多名长工,管家也有好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