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改则县纪委原副书记其梅
雪花在凛冽的寒风中狂飞乱舞。阿里地区改则县纪委原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其梅,在这一天的清晨,随着纷纷扬扬的雪花飘然离世。
其梅是阿里地区日土县人,1986年,他从日喀则地区师校毕业后分配到改则县完小教书,从此,他在改则扎下了根。26年间,他的工作不断调整,当过教师、乡干部,也从事过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工作。难能可贵的是,无论干哪一行,他都被人们竖起大拇指夸赞。
有人说,其梅是个平凡人,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但其梅绝不平庸,他把根深深地埋在群众中,用深沉的大爱、博大的胸怀,用自己短暂的一生生动地诠释和践行着“老西藏精神”,树立了共产党员的高大形象。
在教师的岗位上,他像一支蜡烛,燃烧着自己,把光明和智慧奉献给学生。他是学生眼中尊敬的师长,他的身教总是多于言传,他把爱的种子撒播在一个个小小的心灵中,让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都有着温暖的记忆。他教过的学生说:他是我们永远的老师
其梅从日喀则地区师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改则县完小教书。年轻的其梅身体素质特棒,曾创造了日喀则地区师校100米短跑的纪录,对工作也是一腔热情,雄心勃勃。他的教学方式在当时显得与众不同,他的身教胜过言传,让学生记忆犹新。
改则县完小优秀的年轻教师罗次仁是其梅教过的学生之一,他最难忘的就是其梅老师的教学方法。罗次仁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其梅刚好从山西师大附中进修回来。每次他来上课,都要带些自己的照片,有的是在天安门广场照的、有的是在长城上照的、还有在天坛上照的。他指着照片给学生们讲北京,讲天坛的回音壁,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将来也到这些地方走走看看。这个看起来似乎没有新意的教学方法,却激起了同学们一定要到内地学习的渴求。罗次仁本来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经老师这么一引导,更加刻苦学习,成绩上升很快,从五年级直接考入了内地西藏班。如今,自己成长为一名老师的罗次仁,沿用了其梅老师的教学方法,把他在内地求学的照片带到课堂,激励更多的学生。
现任改则县完小副校长的桑木觉,来自偏远牧区,1992年他在改则完小读书时,是班里最小的一个住校生。那一年的冬天特别冷,碰巧桑木觉宿舍的烟囱坏了不能生火,他只能裹着所有的衣服,在墙角瑟瑟发抖。这时,其梅刚好散步经过宿舍门口,问道:“你们宿舍怎么不生火呢?”桑木觉怯怯地回答:“我们的烟囱坏了没法生火。”“这样会冻出毛病的。”其梅话没说完,就开始修补烟囱,忙了一会儿仍没修好,又看了一眼瑟瑟发抖的桑木觉,赶紧跑回家,从家里拿来一截烟囱安上,并亲自点燃了炉火,不一会儿,宿舍变得温暖如春。
在其梅所有学生中,现任改则县中学校长的才俄和其梅相处的时间最长,得到的帮助也最多。1989年秋天,才俄考上山西师大附中西藏班。才俄来自偏远的牧区,汉语底子差,教课的又都是汉族老师,所以上课时他根本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心里着急,只能暗自掉眼泪。在才俄最艰难的时候,其梅也被派到山西附中进修。此后,其梅每天晚上都把才俄带到自己的宿舍,把课上老师讲过的东西又用藏语给他讲一遍,才俄的学习成绩这才慢慢有了提高。每逢节假日,其梅还常常带他出去改善生活,给他买买衣服,让才俄在异乡感受到亲人般温暖。
才俄的家乡在偏远的牧区,交通不便,在内地上学的他很难收到家里的讯息。其梅说:“以后你把信寄到我家里,有牧民到县城卖畜产品时,我给你的父母带过去。”从那以后,其梅就成了才俄与家人联系的唯一方式。每当有才俄家乡的牧民到城里办事,其梅总不忘打听一下他家里的情况,然后写信告诉他。
“他是一个乐于奉献的人,我报师范也是受他影响,我一直想做他那样的老师,用自己的行为教育学生。”1993年从湖南岳阳师校毕业后,才俄先后在改则县麻米乡小学、先遣乡小学、改则县完小当过老师,今年又被提拔为改则县中学校长。在追思其梅事迹时,这位高大的男人失声痛哭,他说:“我的成长离不开其梅的帮助,他是我永远的老师。”
托达也是其梅的学生之一,说起其梅老师的好,他的话就止不住了。托达是改则县麻米乡人,去年,他的阿妈病重,当时刚好有辆拖拉机到县城,托达就带着阿妈坐着拖拉机往县城赶。哪想车子太颠,把原本就病重的阿妈颠得满头大汗,托达急得不知该怎么办,当他们来到古昌村村委会时,托达一眼就看到其梅常开的那辆破旧的车子停在门口,心里升起了一线希望。当得知托达要把阿妈送到县里治病时,其梅二话没说,抛下自己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立即把托达的母亲扶上车,亲自送往县城医院。
在学生们眼里,其梅永远穿着一件灰色的、肩头已经泛白的旧衣服,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学生们心中的偶像。在他的影响下,有很多学生都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在改则县,就有尼玛加措、罗次仁、桑木觉、才俄、托达、尼玛普布等,他教过的学生,如今又接过他手中的接力棒,活跃在改则的教育战线。
阿里地区改则县高寒缺氧,连县城所在地也是一年四季风沙不断,更别说海拔更高的乡村了。然而,其梅却凭着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在基层工作了多年,赢得了牧民的尊重。在牧民群众心中,他是最亲的亲人,无论什么样的难事,牧民们都愿意找其梅说说。而他,也总是认真地倾听,不厌其烦地解释,真心实意地帮助解决。牧民说,其梅就是阿里的“红柳”,植根于我们的心中,我们信赖这样的好干部
在海拔4500米的改则县麻米乡那木起村,村民尼玛石加在他为其梅树立的经杆前,双手合十、满眼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