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竑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91457
本馆由[ k79rzomy ]创建于2010年02月03日

状元焦竑和日照——6

发布时间:2010-09-20 16:30:11      发布人: k79rzomy

  十八年(1590年),日照县由知县杜一岸主持,创修了日照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日照县志》。

  四百多年来,日照历遭兵燹,这首部县志至今还没有下落,但所幸焦竑为这部县志所作的序言,在清“康乾盛世”中所修撰的康熙版及光绪版的《日照县志》中保存了下来。

  焦竑十分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

  焦竑考中状元后,与家乡保持了密切的联系。除了在物质上力所能及帮助家乡外,对家乡教育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

  清代《日照县志》在《乡贤·焦竑》篇中记载:

  “公笃维桑,遥遥花崖里族党亲,问讯不绝,邑士员笈从游者,甚众。安公重、李公蕃执经最久,用登甲第,得公甄陶之力居多云,余详儒林。”(见康熙版《日照县志》第39页)

  明代,日照县共有含焦竑在内的进士9人。其中有焦竑的学生2人:安重,今两城镇安家岭人,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李蕃,今后村镇后马庄人,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

  在《日照县志》中,保存了焦竑的两篇关于记载、论述日照教育发展的文章。

  一篇是《日照县重修庙学记》。他对日照县儒学的发展,尤其晚明日照县的发展情况作了全面记载,并描绘了大力兴办日照教育,推动日照文化事业发展的前景。他期望有一天,“余还故乡”,看到日照文化繁荣发展的景象。

  另一篇是《日照县修尊经阁记》。写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是焦竑晚年应日照的另两位学生申劝、牟国华的请求而作。他赞扬了明代李文星、陈如锦等开明知县领导日照人民,通过修尊经阁、伦明堂等教育设施,兴办教育、教化民众、抵御倭寇等政绩,记载了日照文化发展的脉络,同时也高屋建瓴指出了日照文化发展的浮躁与陋习之处。

  焦竑的《新修火神庙记》,写于万历36年(1608年),它一方面记载了这一年日照火灾严重,损失惨重的史实。另一方面,颂扬了莫逆好友、仁人申公修庙、筑路,救民于水火的一系列善举。字里行间,充满对善事善举社会风尚的颂扬与倡导。由于明代《日照县志》的散佚,它成为人们了解明代风土人情、气候、价值取向等不可多得的一篇史料。

  对状元故里开发的建议

  1、将状元故里遗存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争取日后列为全省乃至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聘请有关专家,结合旅游等规划,兼顾生活生产,进行总体规划,使林、寺、祠、树、碑、路等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文物体系。

  2、建成日照市首个融儒、佛、道、西“四合一”的文化纪念地。一是恢复佛教遗存花岩寺;二是在花岩寺建设日照古代儒学教育蜡像馆,再现日照旧时教育特点与日照旧时风俗;三是建设东西学成就展览馆。筹建焦竑著名门生——西学先驱徐光启成就展、明清两代东西方学科学交流成果展、日照肖派艺术(肖九成)、邢派艺术(江苏太仓邢少兰)等书画艺术展馆;四是将道教遗存——西湖回龙观道观修复一并纳入规划。

  3、建设焦竑纪念馆。展览其生平与成就(包括先辈);迎取焦竑他乡黄土归里,在先祖墓后建状元冢。建设名副其实的“状元林”;设计建设焦竑半身汉白玉或花岗石雕像。由公助民办,参照北京文天祥纪念馆建设模式,社会与海内外焦氏后人募资修建。

  4、建立焦竑著作陈列室。将焦竑一生散存于北京国家图书馆、南京、上海、济南、台湾及日本、韩国等海外的著作搜集起来,回日照陈列。

  5、编修山东首部状元志——《焦竑志》。并争取纳入《山东诸子百家志》。成为继各地孔子、孟子、王羲之、颜真卿、刘勰、蒲松龄、戚继光、郑玄……研究后,日照推出的一位山东杰出人物。

  6、适时将焦竑生平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市场化运作,邀请国内艺术家,再现焦竑一生的思想、成就。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