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竑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91457
本馆由[ k79rzomy ]创建于2010年02月03日

状元焦竑和日照——3

发布时间:2010-09-20 16:27:41      发布人: k79rzomy

  该《丛书》以探求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深厚底蕴,揭示其发展变迁的内在规律为目标,遴选了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二千多年来文、史、哲、经、农、工、医、政治、军事、教育、科技和宗教等各个领域有杰出成就的百余名人物。

  焦竑以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与同一时代的海瑞、黄宗羲及其后的顾炎武、蒲松龄等人当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文史哲诸领域的贡献

  焦竑一生博览群书,涉猎广泛。除著作等身、藏书两楼外,在史学、金石文字学、考据学、文献目录学、印刷出版、哲学、佛教等诸多领域里颇有建树,赢得了他在这诸多领域里的历史地位。

  最突出的应是史籍文献学研究。对焦竑的历史文献研究成果,后人评说:“焦公是明代中国文献学第一大高手,博学淹贯,稀有能及”(《新语丝》1995年,第16期)。

  对古籍藏书的分类整理,又使他成为了一位目录学家。

  考据学方面,他将考证研究书籍中发现的错误,汇编成了《俗书勘误》一书。

  在印刷方面。他一生以“致用”为目标,广泛搜辑抄撰存世书刊,成为了明代著名的古籍出版家;他在为皇长子做老师的过程中,创造性的将历代有作为的皇帝年少时奋发图强的故事,插入绘画,编写了文图并茂、适合青少年阅读的课外读物——《养正图解》。备受当代印刷界、出版界推崇。

  南京大学著名学者、民革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徐雁教授评价焦竑:“他是我国明代后期著名的学者,在理学、史学、文学、语言文字学、文献考据学等领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建树,从而在中国思想学术历史上自成一家。”(《明代南京学术人物传》)。

  徐光启的恩师

  在今上海市徐汇区南丹路光启公园内,有一座气势恢弘、庄严肃穆的墓区建筑群——它就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著名科学家、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之墓。

  上海《徐汇区志·徐光启传》载:

  “(徐光启)36岁应顺天府(今北京)试,主考官是名儒焦竑,从落卷中发现他的才识,认为是‘名世大儒’,拔置第一。”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焦竑受皇帝之命,为国选拔人才,任会试副主考官。

  他在落选卷中得到了徐光启卷,“(焦竑)阅而奇之,拍案叹曰:此名世大儒无疑也。”毅然决然将已名落孙山的徐光启拔至第一名。

  徐光启后来的成就,证明了焦竑的眼光与胆识。徐光启后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毕生致力于研究天文、历法、水利、测量、数学、农学等自然科学与技术,成为学贯中西、富于远见卓识的明代科学家、政治家。他一生著译达六十余种,主要有《崇祯历书》、《测量法义》、《勾股义》、《九章算法》、《徐氏庖言》等;总结中国历代农业生产经验,编撰了《农政全书》,成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

  徐光启终生不忘焦竑的知遇之恩,终生尊焦竑为恩师。这在徐光启后半生及后人的著作中、徐氏宗谱中,多次记载了这一旧事。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徐光启的后代人才辈出。其第十三代孙是位军人,他有一个外孙女叫倪桂珍,她便是名震中国现代史的“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的母亲。

  治学思想——焦竑与李贽及西学

  研究焦竑,有一个不能不提的重要人物,那就是与焦竑同一时代的李贽。

  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泉州晋江(福建)人。明代卓越的思想家,官至姚安知府。一生有著作几十部,最重要的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李贽与焦竑,首次会见意大利人、天主教传教士、学者利玛窦。

  焦竑与李贽开始接触西方思想——西学。

  焦竑在为著名学者管志道(号东溟,江苏太仓人)所作的《管东溟墓志》中写到:“冀以西来之意,密证六经,东鲁之矩,收摄二氏(以孔孟儒学为本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