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红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903273255
本馆由[ ]创建于2010年08月25日

追思我的爱妻—小红片段(10-1)

发布时间:2011-06-17 22:43:06      发布人:

 

纪念林平安 (Fredrick Buerklin)牧师逝世五周

 

我的好朋友林平安牧师在即将迎来他的八十三岁庆寿的前夕,于2011513在美国离世。听到这个悲痛的消息是在526我在南昌机场接到他的侄子林铭立牧师时,三天后,即29日我收到了他夫人给我电子邮件, 告诉我这个噩耗。尽管我知道中国有句古话:七十不留夜,八十不留餐,但他的去世还是令我感到突然,因为他的身体一直都很健康。他一辈子都在为我们的主快乐地工作、在世界各地转播主的福音,而且我和他之间的认识有传奇色彩,我与我爱妻和他的交往有了永恒的回忆。这两位中一位是我至亲至爱,一位是我可信赖的老朋友,现在,他们都先后离开了我,先我而去到我们的天父那里了。

 

我认识林平安牧师是一种偶然。1991那年我到德国进修,住在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市赫克斯特区(Hoechst bei Frankfurt am Main)。中国朋友王牧师(已经在1998年离世)托我带封信给林牧师。他住在德国的达姆斯达特市(Darmstadt)的郊区,两地大约有60公里。这之间没有直通的公共交通工具,只能从法兰克福绕道转车,所以我去他那里,得乘四趟车,大约要三个小时才能到他住的地方,很不方便。他得知我到了德国后,开着车同他的夫人来我住的地方。我们见了面,算是认识了。从交谈总得知他父母是德国的买海姆(Mannheim)市早年在江西鄱阳县,清江县,临川县,崇仁县和宁都县传教。因为他是在江西清江县出生的,这点使得他时时念起他是江西老表(他能说点中文,尤其是这句说的特别中国味),这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感情距离。但他不无遗憾地说他已经不能用中文同我交流了,我们就用德语慢慢地交流。第一次的见面就这样点到为止。分别时他邀请我到他们家里做客。

 

同他们见面后,我给爱妻回报了我们的见面,那时我们每周都会通信,很感谢那时的电信没有现在这样发达,国际长途电话很贵,不是急事,不会花这样的钱,所以都是用书信汇报我的情况。我将同林牧师的见面的情况给她详细的讲了,她看信后也感到吃惊,在那样遥远的地方,竟然还有德国老外的江西老表,而且我们是老乡,他在宁都生活了十几年。但当时还不知道他的父母在宁都是和我的父亲是至交,如果这样算起,我同林牧师就是世交友情了。当然,这是后话。从那时起,爱妻进入了我同林牧师长达二十年的交往当中,他数次来江西,有时我出差在外,都是爱妻亲自接待,即是车夫,有时导游,还是厨子,总之,从南昌落地后到离地前的所有事务都是有爱妻打理,她就是我的全权代表。

 

几个月后的一个周末的早上,我带上地图(德国的地图比例尺很小,可以标到村庄,这是这个国家很小),倒腾了四趟车,将近中午时分,到达他村子附件的车站,他来接我了。德国的连公共汽车都有时刻表,车子行驶正常情况下不会晚点,所以我出来时告诉我们坐什么车几点钟到,如果没有意外,一般不会相差几分钟。这种时间安排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他开车来到那里接我,大约几分钟就到了他的家里。他的家位于二楼,不是很大,但厅堂很大,当然就是他们夫妻两人住,是绰绰有余。这是因为他们做牧师,经常要换地方,有房子反而不方便迁徙,所以是租人家。

 

他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用的是中西合璧的做法,当然,大米饭是少不了的,知道江西老表爱吃辣椒,所以他们在中国书店买了辣椒酱。边吃边聊,我们相互了解了对方,尤其我了解了林牧师不仅仅出生在江西的清江县,而且一直生活到1950年,才离开中国。如果不是后来的变故,他会在中国呆上一辈子,在谈话中,他一直将他是江西老表,如数珍宝似的列出江西的县名,特别讲到宁都,临川和崇仁时,他那种流露的感情是自然的和真挚的,对江西的山山水水表现出很深的感情,这样我们的心灵距离自然就靠近了。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