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胶东半岛的四川移民——以明代掖县为中心
综上所述,明初政府陆续平定西南地区之后,考虑到胶东人口稀少与沿海地区的倭患,从四川、云南一带向胶东莱州府一带新设的卫、所迁移军户驻防屯种,北方罕见的600多年树龄的黑弹树在掖县的出现就是600多年前四川移民存在的明证。当然,在迁移的时间上,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较长的时间段,从洪武四年之后一直到明中后期,其中尤以洪武、永乐之际为集中,清一色的“洪武二年”表述并不准确。这些军籍移民来到后,在当地屯种,与土著居民杂居、通婚。由于灾荒、倭患等原因,土著居民大量渡海移民关外,而军籍世袭,军户后裔不便外移,因此土著人口的下降,恰恰凸现了军籍移民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剩下的土著姓氏,或为寻求宗族保护,加入迁居境内的同姓大族之列,联宗修谱,共叙辈分,久而久之,以假乱真;或因“先世失考”,后世道听途说,人云亦云,讹传附会,从而造成了掖县居民中明代四川移民后裔的高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