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包野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87599
本馆由[ sjklg ]创建于2010年02月14日

許包野傳

发布时间:2010-09-16 16:59:55      发布人: 小A

  許包野,原名許鴻藻,乳名許金海,曾用名許寶如、伯勒、阿寶、寶霞、寶爾、老劉,廣東省澄海縣冠隴鄉(今冠山村)人, 1900 年 5 月 31 日誕生於暹羅(今泰國)華富裡一位僑商家裡。父親許錫昌,自小離家赴暹謀生,是一個思想開朗、熱愛祖國、熱愛故鄉的華僑。母親吳阿棉,是暹羅人。許包野兄弟 4 人,他居長,二弟許澤藻,三弟許英藻,四弟許文藻。許包野 7 歲回國跟隨嫡娘,先在家鄉念私塾, 11 歲進縣城縣立鳳山小學, 15 歲進澄海縣立中學,因勤奮又聰穎,考試常名列前茅。平時愛讀古書,涉獵頗廣,孔子、老子、墨子的著作,他都啃過﹔《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他也潛心進行研究。 17 歲那年,嫡娘逝世,父親按家鄉“娶孝婦”的習俗,給他物色了一位賢良卻沒有文化的農村姑娘叫葉巧珍的為妻。婚后,他給妻子改名叫葉雁蘋。

  1919 年上半年,許包野中學畢業,時值五四運動,他受新文化、新思潮的影響,於是年冬毅然投考蔡元培為會長的“華法教育會”組織的赴法勤工儉學,以優異成績被錄取。 1920 年 4 月,他辭別故鄉,到法國裡昂中法大學學哲學也學法律。同年,他生一子,取名適歐( 7 歲夭折)。這年冬,他寫信給暹羅的父親,告訴法國社會動蕩,法郎貶值,生活費用太高,而德國的生活費用較低,科學較發達,打算轉到德國留學,要求寄給 2000 塊銀元,作為轉學的准備。父親經過設法籌措,滿足了他的要求。第二年,他便從法國轉到德國的哥丁根,進入格奧爾格——奧古斯特大學繼續學哲學,並學習了軍事學。在這裡,年青的許包野如飢似渴地自學馬克思主義書籍,研究馬克思的哲學思想,認真探索革命真理,並積極參加中共旅歐支部組織的革命活動。

  1923 年,經朱德介紹,許包野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旅歐支部的一名先鋒戰士。

  1925 年 6 月,五卅運動的消息傳到德國。中共旅歐支部立即動員全體黨員,全力以赴,組織廣大旅歐華人,反對帝國主義鎮壓中國革命,聲援國內五卅運動。許包野響應號召,積極投入運動。他在朱德的帶領下,同旅德的中共黨員,到一些城市和工業區講演,組織中國留學生和僑民舉行示威集會。 6 月 18 日晚 ,在柏林陶樂珊中學舉行集會時,朱德和許包野等 40 余名中國革命者被德國當局逮捕。 3 天后,在德國共產黨的營救下,他們全部被釋放。不久,許包野被驅逐出德國,來到奧地利的維也納,繼續學哲學。他在德國和奧地利都獲得了博士學位。

  1926 年,中共組織安排許包野到蘇聯莫斯科,在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任教,還兼任過地方法官。這時,他曾用許寶如、伯勒等名字。他在蘇聯工作 5 年多,不遺余力地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作出貢獻。

  許包野在國外學習和工作達 11 年之久,他除了英國沒有去過外,幾乎所有西歐的國家都去過,他懂法、德、意、俄、奧、西班牙等 6 國文字。

  中國革命運動的蓬勃發展,工農紅軍隊伍的不斷擴大,需要更多的德才兼備的干部到紅軍中工作。 1931 年九·一八事變后,共產國際便派許包野回國工作,要他到紅軍中與朱德一起領導武裝斗爭。他從蘇聯的西伯利亞經黑龍江秘密回國。入國境后即受到國民黨特務的監視。他設法擺脫了敵人的跟蹤,幾經周折,於年底回到澄海縣冠隴鄉,與闊別 10 余年的親人會唔。

  許包野在家裡隻住了 10 天,當他得悉二弟許澤藻在廈門搞地下工作時(注:許澤藻當時化名許依華,任中共廈門中心市委常委兼宣傳部長),因急要同黨中央聯系,便匆匆辭別親人奔赴廈門。為瞞過敵人耳目,他在香港停留了一個多月,才化裝成海員乘船到新加坡,再從新加坡到達廈門。此時是 1932 年 3 月初(即農歷正月底)。

  許包野回國時不能隨身攜帶組織介紹信,隻記下共產國際同中共中央約好的聯絡暗號,所以,他雖在廈門找到了黨組織,卻沒有正式組織關系。直到廈門中心市委把許包野寫的回國詳情報告黨中央之后,黨中央才把許包野的組織關系轉到廈門。在這之前,許包野以一個普通黨員的身份,服從中心市委的工作安排。在廈門,他化名阿寶、寶霞。

  4 月,紅軍入漳前,中心市委原決定派他到漳州迎接紅軍。 20 日夜,當他要出發時,紅軍已於是日入漳,故取消此行。后中心市委計劃在漳州成立閩南蘇維埃,創辦工農大學,擬由他主持大學工作,又因當時交通斷絕和紅軍撤出漳州而未實現。

  5 月初,他接受中心市委派遣,巡視安溪。他認真聽取安溪縣委匯報,幫助整頓游擊隊,幫助建立農會、赤衛隊和少先隊等組織。 6 月中旬,中心市委來信,說中央電召他,要他馬上離開安溪,並順便到泉州、惠安一帶巡視。於是,他又先后到惠安、泉州、莆田等地檢查工作。在莆田,他幫助縣委端正指導思想,放手發動群眾,開展抗捐斗爭,還幫助他們建立了游擊隊和赤色根據地。

  8 月中旬,中心市委要他刻不容緩回廈。他匆匆趕回廈時,才知道中心市委書記王海萍不幸被捕犧牲,由宣傳部長許依華接任書記職務。中心市委要求中央將許包野留在廈門,並決定任他為中心市委宣傳部長。 9 月間,許依華也不幸被捕。中心市委決定許包野暫時代理書記職務。

  10 月初,中共中央正式任命許包野為廈門中心市委書記。從此,他卓有成效地領導廈門和閩南 10 幾個縣的革命活動。

  許包野著力整頓各級黨的組織,改組了惠安、泉州、漳州黨的領導機構,在很短的期間內使黨組織得到了鞏固與發展。他發起援助東北義勇軍運動,組織“東北義勇軍后援會”,發動募捐,並揭露國民黨反動派借機向群眾敲詐勒索的卑鄙行徑。

  1933 年初,他在廈門組織失業工人委員會,為這個委員會制定斗爭綱領,提出“要飯吃、要衣穿、要工做”的口號,迅速把失業工人組織和發動起來。年底,他領導廈門馬路工人、碼頭工人、海員和商學日報工人先后舉行罷工,取得了增加工薪的勝利。

  他還動員廈門數十位工人和 60 余名失業者到漳州和安溪參加紅軍和游擊隊,同時發動廈門互濟會募捐了 2000 塊銀元,買了 1 挺德國造的重機槍,命名“閩南號機關槍”,以武裝游擊隊。在閩南農村,他發動農民組織“農民委員會”、“農民協會”、“雇農工會”,發動赤衛隊隊員參加游擊隊。

  許包野重視黨的宣傳工作和理論建設,親自領導廈門文化協會,建立發行部、印刷機關,秘密出版《發動機》、《艦》、《戰斗》、《舵》、《實話報》、《青工畫報》、《街頭號外》和《鷺華》等刊物,恢復《群眾報》,把中央文件編成《革命叢書》,引導黨員群眾學習馬列主義理論。

  1934 年 5 月,叛徒周劍津(原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宣傳部長)從福州竄到廈門,聲稱尋找組織關系,要求與許包野會面。許感到周此時來廈事有蹊蹺,囑咐與周接觸的同志,要周詳細匯報福州地下黨被破壞的情況及其如何逃脫的經過,然后才與其見面。過了 3 天,周見誘捕不到許,迫不及待地帶領敵人破壞了地下團秘書處和印刷處,終於暴露其叛徒面目。由於許包野的警惕,使黨組織避免了一次大破壞。

  6 月,許包野為保護革命力量,把謝仰真、黃秀珍兩位已暴露身份的女同志送往中央蘇區。他還根據蘇區福建省委的要求,安排中心市委機要文書謝飛到中央蘇區工作,並親自送謝到碼頭交給秘密交通員。

  在許包野擔任中共廈門中心市委書記期間,中心市委所屬閩南地區 10 多個縣、市的革命運動蓬勃發展,黨員發展到近千人,廈門地區的“反帝大同盟”、“革命互濟會”、“赤色工會”等群眾組織紛紛建立,漳州、泉州、安溪的游擊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

  1934 年 7 月,在中共江蘇省委接連遭到敵人破壞之后,黨中央調許包野到上海擔任江蘇省委書記,化名寶爾。黨中央還派原江蘇省委常委、秘書長楊光華(化名子才)幫助許包野建立新的省委。新省委實行了“一個人隻知道一個地方”的組織方案,即楊光華知道宣傳部長的家,宣傳部長知道書記的家,書記知道組織部長的家,組織部長知道宣傳部長的家。新省委建立不久,敵人企圖通過叛徒龔某誘捕楊光華和許包野,作為破壞新省委的突破口。有豐富地下斗爭經驗的許包野,同楊光華互相關照,加倍警惕,機智地領導江蘇省委從內外兩個方面同敵人進行斗爭,並及時地配合黨中央處決了叛徒龔某,使敵人的陰謀不能得逞,隻好哀嘆“寶爾太機靈了”。

  10 月間,由於中共河南省委遭受破壞,黨中央又調許包野到河南任省委書記,化名老劉。他從上海到開封赴任,同行有小汪(陳綠漪,女)、小葉(往河南任團省委書記)。他到河南工作時,適逢中央紅軍開始長征,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紅軍也開始西征,白區地下黨的工作遇到更大的困難。在極其艱苦險惡的情況下,許包野不顧個人安危,天天早出晚歸,為著恢復發展黨的力量,發展武裝隊伍和建立革命群眾組織而奔忙。正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還在准備搞武裝暴動的時候,不幸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1935 年 2 月 19 日 ( 農 歷正月 16 日 )下午,許包野到省委宣傳部長張國誠(化名老王,同小葉 小汪住在一起)的住處等待黨中央派來接頭的交通員。當時,張發現接頭地點有陌生人,知情況有變,通知許趕快從后院走。許和小汪從后院走脫,張與小葉從前門出走時即被國民黨特務捕獲。許沒有返回原來住處,立即和小汪分頭通知有關同志轉移。由於叛徒出賣,第二天晚上,許在旅館被捕。

  許包野被捕后,敵人對他使用各種酷刑,但他始終堅貞不屈。不久,敵人將他同張國誠從開封解往南京國民黨特種監獄(注:可能后來又被轉到南京中央軍人監獄)。在監獄裡,敵人又對他採取了各種各樣的軟硬兼施的手段,先是用金錢美女勾引,后又用高官厚祿拉攏。當這些手段失敗后,敵人採取了法西斯最野蠻、最殘酷的刑罰,用竹針扎進他手指,用辣椒水灌進他鼻子、眼睛,用小刀割破他的耳朵,扎進他的大腿、小腿,一直扎到他皮開肉綻、頭破腿斷。而許包野則以最英勇最堅強的革命精神與敵人斗爭到最后一口氣。終因傷勢過重,於 1935 年春犧牲在南京監獄裡。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