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事迹之许包野
许包野回国不能随身携带组织介绍信,只记下了共产国际同中共中央约好的联络暗号,所以,他虽在厦门找到了党组织,却没有正式组织关系。直到厦门中心市委向党中央报告了许包野的情况,党中央才把许包野的组织关系转到厦门。而在这之前,许包野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服从中心市委的工作安排。5月,他接受中心市委派遣,巡视安溪。他认真听取安溪县委汇报,帮助整顿中心市委“马上离开安溪,并顺便到泉州、惠安一带巡视”的指示,先后到惠安、泉州、莆田检查工作。8月,许包野应召回到厦门。此时,中心市委决定许包野任宣传部长。10月,中共中央正式任命许包野为厦门中心市委书记。从此,他挑起了领导厦门和闽南10几个县开展革命斗争的重任。
在许包野的领导下,厦门中心市委所属闽南地区10多个县、市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党员发展到近1000人,厦门地区的“反帝大同盟”、“革命互济会”、“赤色工会”等群众组织纷纷建立,漳州、泉州、安溪的游击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1934年7月,江苏省委接连遭到敌人破坏,中共中央调许包野担任江苏省委书记,组建新的省委。10月,河南省委受到破坏,中央又把许包野从江苏调到河南任省委书记。
1935年2月,河南省委内部出了叛徒,许包野被捕,解往南京国民党监狱,备受酷刑,以一名知识分子的羸弱躯体抵抗国民党的各种刑具。不久被枪杀。时年三十五岁。
许包野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生命,然而半个世纪却无人知晓,在家等候丈夫归来的妻子叶雁蘋从一个青丝少妇一直等到满鬓白发。几十年来,她一直在寻找丈夫的下落,1982年,她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时,开始写信给党史部门寻找许包野的下落。党史部门通过她信中的线索,经过几年的努力,于1985年冬天才基本弄清了许包野的情况,此时,叶雁蘋已重病在床,听到丈夫革命的一生,在为自己感叹的同时也颇感欣慰,并献出许包野从苏联带回来的保存了50多年的遗物,之后她与世长辞。
1987年3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许包野同志为革命烈士。从此,一位湮没了50多年的为理想而献身的哲学博士——许包野的革命事迹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