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笑容化作星光,照亮了8人生命
她的笑容化作星光,照亮了8人生命
政务:中国人体器官捐献 2025-05-01 16:12
4月27日凌晨3时15分 三亚中心医院手术室灯光亮起 海南大学南繁学院(三亚南繁研究院) 23岁的2024级作物学专业研究生 王安念 完成器官捐献 她捐献的心脏、肝脏 肺脏、肾脏、眼角膜 将挽救至少8人 生前热爱育种科研工作的安念 以这种特殊方式延续着生命热度 播撒了生命种子 她是科研新星,也是人间月光 在王安念的日常里,藏着无数温暖的注脚。 这是王安念生前最喜欢的图书馆一角。她是图书馆的常客,她最爱坐在图书馆的角落,手捧《红楼梦》一读就是一下午,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满了科研笔记与人生憧憬。 她是海边的追光者,唯一一次冲浪时开怀的笑容,被闺蜜用镜头定格,那是她对世界热爱的缩影。 她是家人的小太阳,会给小外甥们讲睡前故事,会替朋友咨询体检报告,会在姐姐工作录取时发去满屏祝福,手机备忘录里写满“毕业后带爸妈去看海”的计划…… 导师张义教授说:“她总说‘科研能改变世界’,如今她用另一种方式播种希望。”那些留在实验室的种子已被家人带回,将种在故乡的土地上,如同她未曾凋零的理想,在春风中继续生长。“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学子的担当,如今以另一种方式‘播种’希望,这是对科研精神的最美传承。”张义说。 那些未说完的话,都成了爱的延续 王安念,有三姐妹是从医的,对生命的敬畏早已融入血脉。 大姐回忆,妹妹乐观开朗,热衷科研,常与家人分享实验室里研究进展。“决定捐献时,我们虽痛苦挣扎,但深知这是她心之所向。”作为医护人员家庭,她们认为器官捐献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是医者精神跨越生死的托举。 王安念的姐姐在《致我散落人间的月亮》中写道:“每当遇见穿同款衣服的女孩,我总会追上去,直到发现那不是你,但我知道,你的爱早已种在更多人心里……” 第一个陪她到医院的男同学在抢救室外哭到颤抖,“她总是帮大家解答科研难题,那么乐观的一个人……” 挚友刘雨晨用三个词形容安念,“阳光、坚韧、热心肠。”她透露,安念生前最大的心愿是“看看世界能变得多好”。如今,看到捐献让他人重获新生,刘雨晨感慨:“她的笑容化作星光,照亮了更多生命。” 生命接力:12小时见证大爱抉择 三亚红十字会协调员杨亚锋和海南省人民医院器官获取组织协调员陈柊任全程参与了这场生命接力。从首次接触到完成捐献决定仅用12小时。王安念捐献的器官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分配到五个城市六家医院。她的器官挽救了6个人的生命,眼角膜至少能帮助2到4人重见光明。 未来,她的名字将镌刻在三亚捐献者纪念园纪念碑上。 器官捐献是生命的重生,当自贸港的阳光掠过椰林,她的爱已在他人生命里扎根。从此,我的头顶多了一颗星星,那是她在人间撒下的光。 愿更多“王安念”的故事成为永恒的春天,致敬每一位用爱延续生命的人,愿星光长明,爱潮永驻。 责任编辑 | 张珊珊 编辑 | 顾若彤 资料来源 | 三亚市红十字会 三亚广电天涯之声 海南日报 原标题:《她的笑容化作星光,照亮了8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