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青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0865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15日

张治国:穆老,请您一路走好

发布时间:2010-10-07 14:43:41      发布人: 天堂天使

        10月11日中午,北京传来噩耗,穆青老人病逝,我为失去这位令人钦仰、和蔼可亲的老朋友而深感痛惜,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穆青老人是我交往较深也是最钦敬的我国新闻界老前辈。我对他一直怀有崇高的敬仰之情。他塑造的一系列优秀共产党员形象,还有他那些具有前瞻性的新闻名篇,对我的人生和工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在中学时代读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有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深受感动。走上工作岗位,先后又读了几十篇,每读一遍都受到一次深刻教育,心灵就受到一次净化。他一生写了许多先进人物,都有很强的感染力和人民性,他对人民群众他对人民群众的脉搏把握的很准,“勿忘人民”是他的基本观点,心系农民是他一生的情怀。他虽身居高位,但生活简朴,未变农民本色。穆着自1982年担任新华通讯社社长之后,曾八下扶沟,其中我陪他在扶沟座谈采访就有两次,他对扶沟有着深厚的特殊感情。他每一次来,都对扶沟的农村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十分关心,并对走在河南农业前列的扶沟农民的科学种植、
 
  养殖、农业结构调整等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多次顶风冒雨或脚踏冰雪,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促膝交谈,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与农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也结交了何长义、高喜、陈立志等这样注重农业科学技术的学习、研究、开发、应用的“种田状元”。扶沟人也尊称他为老朋友。
 
  我与穆者的首次接触,是1997年3月28日穆老七下扶沟。那天大约晚七点多钟,我与有关同志一块去接穆老一行,在鄢扶交界处相见握手问好,随后上车回到县委小所。穆老身体硬朗、精神矍烁,头带一顶灰色压舌帽,身穿一件黑夹克,看上去象一个纯朴善良的老人。晚八点二十分,穆老在县委三号会议室同县四大班子领导以及各乡镇党委书记进行座谈。他很关心扶沟农业,多次问到扶沟县的养牛、科技推广以及农业结构调整情况,在县乡负责同志汇报中,他还不时插话说:“你们种棉不能少啊!扶沟的棉花生产基地县还是我向国务院争取的,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垮,包屯泡桐怎么样了?长大了吧?”当县政府调研员刘宪章汇报科技应用,说到扶沟农民科技意识十分强烈,群众争先掌握实用技术的积极性很高,在汴岗镇大礼堂内举办的科技讲座,整个会场座无虚席时,穆老说:“当年‘抢财神’时抢来抢去,没有财神,现在技术员多了,农民愿出去吗?收入多少?”接着他又说:“现在扶沟再不是麦棉牛树,还有养鸭、蔬菜、烟叶,你们还有什么新玩艺、新情况、新成绩,都给我说说。”这时新华社河南分社社长赵德润说:“天晚了,已经10点多了,让穆老休息吧。”穆老这时仍非常兴奋:我明天在这里一个上午,看几个地方,
 
  城郊乡的何长义还在搞科研吗?他的旱稻推广没有?高喜那里明天也要去看看,他搞多熟套种多年了。
 
  穆青是河南杞县人,中学时代就读于开封市第一高中,在往返求学和早期革命生涯中,经常涉足扶沟,曾经目睹了黄泛区人民的贫困生活,他说:“我是在黄泛区这一带长大的,青年时在这里生活很长时间,走过很多村庄,别时是满目疮痍,老百姓穷的很,现在真是翻了个。”是啊!穆青不仅是一位享有盛名的老记者,更是一位黄泛区沧桑巨变的亲历者和见证人,黄泛区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次发展,以及农业政策的落实情况、农民的思想变化情况、农民的生活改善情况,都被他清晰的尽收眼底。这里的粮食、蔬菜和副食品的价格,甚至一条路的修筑情况,都是他关注的对象。他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都象一个地道的豫东农民。作为党的一名高级干部,他随身携带的茶杯,却是一个杯盖上清晰地印着“杞县酱红萝卜”字样的咸菜瓶子,里面总是漂着几片清茶叶。
 
  1999年,穆老第八次来扶沟,他看到扶沟的三熟、四熟套种模式已基本在全县大面积推广,了解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发展了“订单农业”,有的农民亩均收入能达20000元左右,他由衷地赞叹:“扶沟农民真不简单,简直把地给种神了,像绣花一样,我每次来扶沟,都会发现一些新事物、新变化、新成就、一些令人满意的东西。”
 
  最近几年,由于穆老年事已高,很少到基层来了。我和县里的几个同志曾几次到北京看望他,听听他对扶沟的看法,因为他毕竟站得高看得远,一生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想从他那里了解一些新东西,再看看他对农村改革、农业结构调整有何见解。我记得第一次看他是在1997年4月,一打电话穆老非常热情,听说我们要去看望,他很高兴,一见面他就亲切地问这问那,话题一直离不开对扶沟农民的创造精神和勤劳朴实的民风的赞叹,他把高喜、何长义等农民朋友问个遍,对农民收入、农村改革、黄泛区的变迁都很关心,他说:我从上学到工作,在几十年的艰苦生活中,家乡的许多情景都记忆犹新,所以,我一直对黄泛区有着深厚的感情。临别时,我请穆老写几句话,他当即应允,挥笔写下了“向农业产业化进军”八个字。
 
  1999年国庆节前夕,我又一次到北京看望穆老。那次我把扶沟近两年的农村经济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企业改制和汴岗冬枣等给穆老作了详细汇报,他一直都很认真地边听边点头。最后他又问到我个人的情况。我请他再写点东西,他再次欣然命笔,在我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扉页上写下了“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两句话。接着,穆老又给我讲了扶沟农业生产要上新台阶,扶沟的蔬菜要上新品种,要形成规模。又讲了为官之道、做人之道等,肺腑之言,语重心长,令人深思。我记得那次在他的客厅谈话时,朝他的书房看了一眼,里面都是书籍和资料,特别是西南角小柜上放着焦裕禄塑像,使我印象最深,当时我就感受到一名老共产党员,一个延安时期就出名的记者,我国新闻界泰斗的高尚情怀,体现到他对人民群众、对基层干部的特殊感情。
 
  穆老是从河南农村走出来的优秀记者,由于他比较了解河南,就写下了许多河南农村见闻,同时由于他八下扶沟也写下了反映扶沟农民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巨大变迁的《抢财神》、《光棍村的笑声》、《赶着黄牛奔小康》、《谁有远见谁养牛》、《扶沟新事》等新闻名篇。从这些优秀作品里可以看出,穆老总能站在历史的高度,关注扶沟人民,及时为扶沟人民吹响向现代化进军的号角,指明前进的方向,也为扶沟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今年7月,穆老病中还安排秘书陈二厚来扶沟,了解全县的经济发展情况。
 
  穆老,您虽离开了我们,但您的音容笑貌,将永远留在扶沟人民心中,您与扶沟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高尚品格,将长时期激励扶沟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并将在扶沟这块热土上永远发扬光大。
 
  穆老,请您放心,扶沟县委、县政府一定会不辜负您的殷切期望,带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奋力拼搏,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战略。目前,县委县政府首先提出了依靠项目支撑、依靠工业兴县,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思路。其次,以园区建设为重点,推进城镇化进程。按照拉大框架、开发新区,改造旧城、规范管理的滚动发展思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鼓励多渠道、多形式投资兴办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积极引导和促进生产要素向城镇和园区聚集,以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市场竞争和县域产业升级。同时我们还要坚持继续以农业结构调整为立足点,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以精品农业、标准化农业和高效农业为重点,打响无公害蔬菜基地县品牌,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进一步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
 
  可亲可敬,时时牵挂扶沟的穆老,扶沟县人民挥泪为你送行,请您一路走好。 
  作者: 张治国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