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仿效刘备三顾彭玉麟
咸丰三年(1853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支新式地主武装湘军在衡州府(衡阳)产生了。按最初的计划,只想编练一只万人的部队,但因曾国藩的号召力很强,军饷发的也高,很快便超过这个数字。 陆师的编制是:塔齐布、罗泽南、邹寿章、周凤山、储玫躬、曾国葆、朱孙诒、邹士琦、杨名声、林源恩各领一营,每营500人,共是5000人。王錱一人原领6营,约2400余人,曾国藩命其缩编为3营、1500人统带,王錱不服,乃率军投湖南巡抚骆秉章而去。
水师的筹建稍晚于陆师。1852年底,太平军进攻益阳、岳州,得到大批船只,遂建水师。后由武汉攻南京,千船万舸,蔽江而下,控制了千里江面。迫于应付太平军的水师攻击,咸丰三年(1853年),清政府饬令湖南、湖北、四川造船练兵。湖南巡抚骆秉章自认建水师困难,没有进行。而郭嵩焘亲见太平军的水上作战,往来迅捷,遂建议江忠源再度上书,要求清廷拨款、造船,实力编练水师。咸丰准奏,命令广东购置洋炮,两湖、四川造战船,建立水师,对抗太平军。
咸丰三年(1853年)冬初,曾国藩奏请拨款4万两,在衡州建立造船厂,日夜赶造战船。他请来广西同知褚汝航、岳州守备成名标督造船只,从广西速购大批木材。到咸丰四年初(1854年),湘军水师成军,共有战船361号,有拖罟(ɡǔ,音古,大纲)大船1号、快蟹40号、长龙50号、舢板150号、改装渔船120号。船上共装大炮470门,新式洋炮320门。
水师成军之初,人数与陆师相等,亦编为10营,营官由褚汝航、夏銮、胡嘉垣、胡作霖、成名标、彭玉麟、杨载福、龙献深、邹汉章、诸殿元10人担任。水营的招募从时间上看虽不太迟,但招募过程却很曲折。本来衡永郴桂道之衡州、郴州、桂阳、永州一带多有习水性之人,也乐于应募,但曾国藩却不愿在那里招募,其原因一是陆师多在湘乡一带招募,水师也想在那里招募;另一原因是湘南一带多次发生起义,会党势力很大,曾国藩也不敢在那里招募。湘乡的壮丁多已参加了湘军和地方团练,又不习水性,所以不愿受招。但曾国藩利用各种关系,日夜说服动员,正好湘乡一带发生旱灾,百姓受灾生活困难,湘军的待遇又好,所以才纷纷投军,使水营也较快成军。
水师的营官招募也很困难,幸赖彭玉麟出为营官,才使水师成军,终成湘军首领、一代名将。
彭玉麟仅在十几岁时中了秀才,以后再未赴考。开始在衡阳绿营副将手下充掌书记,又为一富商看守仓库。有空即读《公瑾水战法》,又最爱画梅,几案箱笼,所处皆满。 咸丰二年(1852年),耒阳地区发生武装暴动,急迫时,守城官募兵无以应,当时彭玉麟仍在耒阳富商家受雇,当机立断,发主人库存募勇守城。事息,城官保为绿营把总,彭玉麟一笑置之,并不受赏,被传为士林中少见之英杰。
曾国藩打听到彭玉麟的为人处世,尤其是此人熟读《公瑾水战法》,生在蒸水之滨,水性好,跑马射箭、枪法、拳术也都有功底,曾临战之功而不受奖赏。于是派人请他参加湘军,做水师将领。几次派人去请,彭玉麟也不受命。后曾国藩仿效刘备三顾诸葛的故事,亲往彭玉麟处相请,曾国藩见这位年近40的汉子,依然长身玉立,英迈娴雅,十分敬佩。乃温言相劝,多方激励,方请得彭玉麟出山,做了水师统帅,并自领一营。
彭玉麟入水师,为湘军水师的建设大出其力,成为湘军水师统领。彭玉麟率领水师营官每日抓紧指挥练习水战,至咸丰四年一月(1854年2月),湘军水师终于练成,出师衡州。
中国近代海军的奠基人
彭玉麟对湘军所作出的贡献并不亚于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彭玉麟不仅是湘军水师的创建者,还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奠基人。秀才出身的他早年贫苦,当过学徒、帐房先生,但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才智,彭玉麟加入曾国藩的阵营,统领湘军水师,并在镇压太平天国的几大战役中,靠着一股“不要命”的霸蛮狠劲成就非凡战功。他一生与水师打交道,内乱平息后,又奉命创建长江水师,晚年更是抱病以钦差大臣身份坐镇广东海防最前线,并大胆启用老将冯子材,在中法之战中取得著名的“镇南关大捷”。
清朝最有名的“辞官专业户” 不过奇怪的是,与很多靠杀人起家的湘军将领不同,彭玉麟对升官发财兴趣不大,他一生多次辞谢高官厚禄,譬如相当于“副省级”的安徽巡抚、“省部级”的两江总督、令无数人垂涎三尺的肥缺漕运总督、“部长级”的兵部尚书,堪称清朝最有名的“辞官专业户”。彭玉麟生性不爱浮华,自奉甚俭,平日布衣蔬食,自律甚严,但对他人却十分阔绰,几千几万两的俸银和赏银,随手而尽,一部分用于周济穷困的亲友,赠予凯旋的部下,另一部分则用于赞助公益事业,现在衡阳城内的船山书院就是他一手捐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