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麟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64291147
本馆由[ 爱无止境 ]创建于2012年06月17日

彭玉麟雪帅彭玉麟

发布时间:2012-06-17 15:43:07      发布人: 爱无止境

 在晚清政治人物中,彭玉麟是非常特殊的一位,与之并称“大清三杰”的曾国藩、左宗棠虽然也被称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刽子手”,中学历史课本上毕竟还提到他们兴办洋务、抗击外侮,尤其左宗棠以垂暮之年收复新疆,至今“左公柳”余荫犹存,而曾国藩更是为后世读书人所称道,据说国共两党的领袖毛泽东、蒋介石对他都有很高的评价。而彭玉麟的事迹却很少流传,原因大概两方面,其一,熟悉太平天国战史的人都知道,湘军陆战方面对太平军负面居多,而水战胜率则超过七成,其人在镇压太平天国时期任湘军水师统领,手上只怕“沾满了太平军将士的鲜血”;其二,其人风骨刚介,在湘军内部也不为同僚所喜,与曾国藩胞弟曾国荃、晚清另一位重臣李鸿章等人颇多抵牾,功成名就后多次辞官不就,于污浊不堪的晚清官场中独树一帜,时人多讥之“孤洁自矜”。但综观其人其事,无论是军事才能还是文采人品,彭玉麟都足为一时翘楚,完全值得吾等后辈研究学习。

   彭玉麟字雪琴,人称雪帅,自号退庵堂主人。他的父亲彭鸣九做过“合肥梁园镇巡检”,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乡镇派出所长,但就是这么一个品级很低的武官,却得到当时的安徽巡抚李翰章(李鸿章之兄)极高的推许,于彭鸣九死后亲自做传,“推为皖中循吏之最”。然而彭鸣九英年早逝,加之为官清廉也没有留下多少遗产,而族中一些坏人又对孤儿寡母横加欺凌,所以彭玉麟在故乡湖南衡阳度过了自己悲惨的少年时代。彭玉麟就读于衡阳城中石鼓书院时,“旧袍敝冠、三餐不继,然介然自守,未尝有饥寒之叹”,他的弟弟彭玉麒则尚未成年就跟别人去远方学做生意,多年不通音讯。面对窘境彭玉麟只得放弃学业,在军营中谋了一份相当于文书的职业,聊以奉养寡母。然而美玉始终不同于砾石,在这期间,彭玉麟遇上了他生命中第一位伯乐——时任衡阳知府的高人鉴,一个偶然的机会,高人鉴在军营中看到了彭玉麟写的一份文书,对他的文才与书法大加赞赏,后来又招揽为门下弟子,自此,彭玉麟的人生路途才算顺畅了许多。但如果止于此,彭玉麟最多只能是衡阳城中一介名士,通过科举之路谋一份官职,像父亲一样尽管贤能干练却只能终老乡间。但历史就是这么奇妙,一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起义,把湖南的一群优秀知识分子推上了历史的前台,曾左彭胡,晚清的“中兴四大名臣”全部出自湘军,所以,乱世对于他们来说,更相当于一场机遇,尽管对于芸芸众生来说,战争永远过于残酷。

   彭玉麟参与的第一战却不是对阵太平天国,而是对付湖南新宁的李沅法,一场不过几百人的小暴乱,很快被平息,彭玉麟在此战中崭露头角,被授予蓝翎顶戴,却辞官不就,去湖南耒阳的一家当铺做了管账先生。恐怕此时,知识分子的那份傲气依然在他心里根深蒂固,对靠杀人来博取功名的武将行径显然不屑一顾。只是他自己也想不到,几年之后,他还是会走上这条路。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天国锋芒正盛,腐朽不堪的八旗兵节节败退,曾国藩回乡筹办团练,有人举荐彭玉麟,彭玉麟正居母丧,不应。曾国藩书曰:“乡里藉藉,父子且不相保,能长守丘墓乎?”这话说得很有水平,彭玉麟慨然应征,43岁的曾国藩与38岁的彭玉麟这次相遇对风雨飘摇的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恐怕他们自己也预料不到。

   彭玉麟治军极严,湘军水师中,他的坐船是一条插着红旗的快艇,巡视各处,来去如风,营中三不准“斗殴、赌博、抽鸦片”,如有违者,轻则笞杖数十,重则人头落地,因此彭玉麟治下,军纪在湘军中堪称第一,远胜于以金钱醇酒美人为饵诱部卒死战的曾国荃所部。虽然兵者诡道,胜无常法,但高下优劣,一目了然。曾国荃破安庆,诱杀太平军降卒万余人(《投名状》中庞青云之举便由此演义而来),次破江宁,再演屠城一幕,人送外号“曾屠夫”。彭玉麟忍无可忍,致函曾国藩,“为公千秋清誉计,当大义灭亲耳!”曾国藩无奈,虽回书口气颇硬,“阁下于十一年(1861年)冬间及此次(1864年)皆劝鄙人大义灭亲。舍弟并无管、蔡叛逆之迹,不知何以应诛,不知舍弟何处开罪,阁下憾之若是?”,私下里,也很把他那钱胆包天的九弟一通狠训。连顶头上司的老弟也不放过,雪帅之刚直可见一斑。

   后彭玉麟以古稀之年应张之洞之邀出山,主抓两广军事,却完全因为忧于国事——其时法国侵越,虎视我国广西边境,雪帅筹划经年,所部原湘军名将冯子材不辱使命,镇南关大捷中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在晚清对外战事中,恐怕也只有左宗棠收复新疆可与之媲美。可叹的是,主掌朝政的李鸿章等人急于媾和,于形势大好之时与法方签订条约,事实上承认了法方对于越南的占领,创造了世界外交史上的奇闻。彭玉麟忧愤不已,终于一病不起,于光绪15年(1890年)去世。

   彭玉麟工书善画,尤精于画梅,所画梅花风骨凛然,虬枝如龙,花似血溅,人誉之为“兵家梅花”,时人多以为神品。传说彭玉麟困居衡阳之时,邻家有女名梅仙,是远近闻名的美人,她爱慕雪帅的才华人品,便托媒致意,愿执帚以从。所谓英雄美人,相得益彰,彭玉麟自然感佩不尽。可当时雪帅家徒四壁,求一饱而不可得,只好将婚事延后,以图来日下聘。可恨老天爷不肯成人之美,没多时,梅仙病逝,雪帅直欲泣血,遂发誓一生画梅一万本,以报答梅仙厚爱。其诗也多慷慨沉郁之作,以其为人之孤拔,当多四顾茫然知音难觅之感,故以诗画寄托内心,抒发英雄难挽国之将倾之愤懑,也属真情流露。

   雪帅行事,大抵如此,使人追慕之余,直想浮三大白。斯人已去,空留绝响,不知后世诸生,有几人能钩沉历史长河,沿袭雪帅之铮铮铁骨?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