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校长比我们还爱这些孩子”
“你觉得何校长对你好吗?”孩子点点头。“她对你好在哪里?”孩子用右手拍了拍胸脯,家长解释说,这意思是“好在心里”。昨天,陈女士和丈夫、孩子一同来到卢湾辅读学校。在校长办公室,陈女士止不住地流泪。“我在朋友圈里看到这个消息后,不能接受,一夜没睡。”陈女士说,自己的孩子从7岁到19岁在辅读学校就读,收获很大。“是何校长让我们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这对一个家庭来说受益太多。我们全家一定要到学校来表达哀思。”
华东师大特殊教育系首任系主任杜晓新回忆说,每天早晨,何校长都亲自在校门口迎接每一个孩子的到来。一进校门,何校长就蹲下来,几个孩子立刻跑过来拥抱她、拉拉她的手。“我看到真是非常感动,她对每个特殊儿童都是发自内心真挚的爱,这个绝对不是表面可以做出来的。”
“何校长对这些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般疼爱,甚至胜过我们爱自己的孩子。”陪读罗阿姨这样说。
罗阿姨陪读的孩子,初来学校时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吃饭的时候甚至不会咀嚼,家长们不得不把食物剪碎喂给他吃。一次午饭后,孩子因为食物消化不好肚子疼得哭了起来。何金娣听到后马上跑到教室,把孩子抱到怀里。她一边安抚一边伸手摸孩子的额头:“宝贝你怎么了? 哎呀,都是汗,赶紧送到医院去。”
休养的几天里,何金娣每天给家长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孩子回到学校后,她连续三天中午都到班级里看孩子的吃饭情况。罗阿姨说:“她对这里的每个孩子都是这样的,她为孩子付出得太多太多。因为有了何校长,这里的孩子都很幸福!”
何金娣生病期间,还惦念着校园里的孩子们。每次回到校园,看到曾经不会说话的孩子呼唤她“校长、校长”,何金娣发自心底地高兴。“我希望孩子们进步更快一些,也希望他们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希望国家有更多的政策落实在他们身上——任何政策都不为过,因为他们是我们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