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会计老师——许家林(作者杨良成,写于2013-8-20)
严谨务实的学风
大学毕业,我能从事会计专业,和我大学的会计老师许家林先生有莫大的关系。我就读的是一所农业院校,学的是经济管理专业,里面有会计课程。许老师虽然讲的是枯燥无味的专业课,但他引经据典,让刻板沉闷的会计课生动了起来,而且他中气充足,讲课时声震屋宇气势如虹,记忆力惊人,口若悬河地将所引用的资料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年代在哪一本书,哪一章节,哪一页甚至第几行说得清清楚楚。如果认真对照检查,竟然分毫不差。他严谨务实的学风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言传身教也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从此对会计有了浓厚的兴趣,立志毕业以后从事会计工作。
2013年《财会通讯》刊登专门介绍西方著名会计学家的系列文章,许老师是主笔。对所介绍的会计学家,何年何月就读于哪所大学,学的什么专业;何年何月供职于哪个单位,担任何种职务;何年何月出版学术专著,专著中的主要观点一二三四,对现代会计的贡献ABCD;甚至参考文献的甲乙丙丁,哪个人,哪本书或哪个杂志,什么出版社,哪个年代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读罢介绍文章,不仅对西方著名的会计学家有了深刻的印象,也对严谨务实的许老师多了一份敬重。
许老师的博客也是我长期学习的内容。在他的“会计加油站”里,他将他的博客分类为:传播会计、感悟会计、人文会计、会计人生、百味会计、我与会计、会计文化、初识会计、会计知识、会计名家、会计名作、会游天下、会闻会评等。在会计文化栏目中,他已经发表了十余篇博文,分别是当年画中会计人、文学书丛现会计、文艺节目颂会计、雕塑群里识会计、方寸之间藏会计、题词书法赞会计、金珠银档显玄机等。每篇文章他都以严谨务实的态度,搜寻相关文化的原始图文,使得他的博文图文并茂,异彩纷呈。他的“会计加油站”,不仅是他的“会计加油站”,也成了我们学习会计知识的“加油站”。
诲人不倦的师风
1994年已经毕业3年当了一名小会计的我到学校里去看望许老师时,满腹牢骚地跟他说自己这个小会计毫无前途,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导我,敦敦教诲我不要妄自菲薄,不能自惭形秽。他1972年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务农,曾经担任多年的大队会计,1977年和1978年均因母亲生病而错过了高考,直到1979年才考取中南财经大学,现在奋斗到大学讲师,考研究生外语基础薄弱,还是向自己的学生学外语,从最简单的字母ABC开始学起的。
许老师通过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会计不可能在工作中不遇到麻烦和挫折,但我们会计人就是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他说只要你有顽强的意志,坚韧的品格,小会计一样可以有大作为。
2009年我参加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举办的后续教育培训,去看望许老师。其时,他已是中南财大会计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我们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他知道我爱好文学,结合我的特长,他说会计也有文化,并当场吟诵起了黄庭坚的《赠李辅圣》。
交盖相逢水急流,八年今复会荆州。
已回青眼追鸿翼,肯使黄尘没马头。
旧管新收几妆镜,流行坎止一虚舟。
相看绝叹女博士,笔研管弦成古丘。
他说黄庭坚用会计的语言很流畅很自然很贴切地询问他的朋友李辅圣,你原来的夫人小妾(即诗中所说“旧管”)和新娶的新买的(即诗中所说的“新收”)总共有了几个女人(即诗中所说“几妆镜”)?语气中充满了幽默和诙谐,化俗为雅。可惜按四注清算法还要开除一个,因为那个精通笔研管弦的女博士,已经成了古丘。许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鼓励我说,小会计里也有大学问,大文化,你要利用自己的特长,学习会计文化,研究会计文化,写会计文化,写会计人和会计事,并向我推荐了郭道扬先生的《中国会计史稿》,这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他将我引入了人文会计的新领域。
2012年财政部举办会计文化的征文,我尝试写了几篇,发给许老师,请他修改,提意见。他很快反馈:专业味浓了,文学味淡了。不妨看看张连起先生的书,或许有帮助。于是我购买了张连起先生的《左数字右人文》、《非常起发》等书籍,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开启了思路,有了巨大的收获。许老师专门建了一个文件夹,收存我的文章,并一一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比如在写数字三时,他说会计不能当小三,不能当三陪会计。在写数字八时,他说会计要坚持原则,不能八面玲珑。
2012年11月,许老师到安徽阜阳师范学院讲课,其时我正在阜阳,有幸当面聆听他的教诲。他对我前期的学习和钻研给予了肯定,鼓励我走自己的路。我跟他提起自己只有半部《中国会计史稿》时,他说学生学习知识,我一定支持。回去后,他将《中国会计史稿》的下册复印后邮寄给我,上面有他的亲笔签字“学好会计史,弘扬中华会计文化”。他打电话说市场上很难买到,他也只有一本,只好复印了,让我见谅。收到厚厚的两本会计史的复印稿,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2013年3月,许老师和唐伟杰在《财会通讯》上发表文章《会计文化理念首倡者:戴维.罗纳德.斯科特》,文章详细介绍了20世纪初期美国知名会计学家戴维.罗纳德.斯科特的生平、主要事迹和对会计文化的贡献。他知道我爱好会计文化,向我进行了推荐。从古代的到现代的,从国内的到国外的,许老师在我研究会计文化的路上,一直是我的指路人。许老师诲人不倦的师风深深地感动了我,更让人感动的是他在诲人不倦的过程中,还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我的亲身经历就是最好的实例。
许老师现已年近六十,可谓桃李满天下,在他笔下受诲的同学聚在一起时,谈起许老师来,都是感慨万千,交相称赞。我不知道他们在许老师那里学到了什么,但我想他们肯定也是受益匪浅。
谦虚谨慎的作风
2012年许老师到安徽阜阳师范学院举办讲座时,联系讲座的是在学院财务处的方国玉,许老师曾经的研究生学生。方国玉不好意思地说:许老师,不好意思,我们学院比不得著名的大院校,讲座的费用不高。许老师坦诚地说:我不是为钱来的,我只希望我的讲座能给听讲座的人带来一定的收获就心满意足了。讲座开始时,许老师介绍自己时说,他也是会计的学习者、实务者和教学者,还曾当过多年的大队会计。实际上谦虚的许老师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项,主持省部级课题共15项,已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7部,主(参)编并已公开出版会计类论著和教材20余部,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和荣誉称号。而这一切,他在介绍时却只字未提。
《财务与会计》举办“讲述感动——记我身边的会计人”征文,我写了这篇文章,发给许老师征求意见。许老师回信谦虚地说:最好不要写我,如要写,可将我的行政职务去掉,这样才符合事实。实际上许老师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会计学会副秘书长。这就是谦虚谨慎不慕虚荣的许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