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群英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48156624
本馆由[ 爱无止境 ]创建于2012年07月04日

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唐群英

发布时间:2012-07-30 19:35:17      发布人: 爱无止境

 
           唐群英是中国同盟会第一位女会员,被孙中山先生赞誉为“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也是我国女权运动的领袖人物,近代著名的女报人、女诗人、女教育家,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将其列为中华百年八大女杰之一。她被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康克清尊称为“一代女魂”。
 
  唐群英,字希陶,号恭懿,1871年12月8日出生于湖南省衡山县新桥黄泥町一武将门第。
 
  20岁时,唐群英遵母命嫁与湘乡荷叶(今双峰)曾国藩堂弟传纲为妻,结识秋瑾、葛健豪。27岁,因女夭、夫丧,她毅然摆脱封建礼教束缚,回归娘家,深居“是吾家”书屋,博览群书,深感天下兴亡,不仅匹夫有责,匹妇也应责无旁贷,而提出了“国家兴亡,人皆有责”的论点。
 
  1904年秋,唐群英冲破封建阻力,与秋瑾相约,赴日求学,探索救国之道。
 
  1905年5月加入华兴会,是唯一的女会员。7月,经黄兴引荐,认识了孙中山。8月,华兴会与兴中会等合并为中国同盟会,她成为同盟会的第一个女会员。
 
  1906年7月,唐群英与王昌国发起组织的留日女学生会成立,她当选为书记。
 
  1908年2月,唐群英自日本学成回国,按照孙中山的部署,相继在湘乡、衡山、醴陵及赣西等地策划武装起义,并于次年先后组织了湘乡永丰和湘潭花石两处武装起义,但不幸均告失败。
 
  1910年6月,她再次赴日,以考入东京音乐专科学校作掩护,深入开展留日女学生运动,动员女界投身反清斗争。
 
  1911年秋,她奉命回国,与张汉英在上海筹建女子北伐队。10月10日,武昌首先响起起义枪声,她与张汉英立即组织了“女子后援会”。继而又亲率“女子北伐队”,投入到光复南京的战斗中。
 
  1912年初,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1日,在临时政府召开的庆功会上,唐群英等女界代表受到孙总统接见,孙中山赞誉唐群英“不愧是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并授予她“二等嘉禾章”。
 
  1912年2月初,临时参议院在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不承认女子的平等地位。唐群英等闻讯,联络各地女子团体,于4月8日,在南京正式成立女子参政同盟会,唐群英被选为会长。大会通过了由她起草的《女子参政同盟会简章》。会后,发表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宣言书》。此时,孙中山已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位于袁世凯,袁乃决定改定北京为首都。接着,同盟会总部亦迁往北京,唐群英也与王昌国、沈佩贞等“联袂北上”,继续要求参议院承认女子参政权。6月以后,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商议合并为国民党。同盟会内的改组派屈从他党意见,将原同盟会政纲中“主张男女平权”的内容删掉。唐群英等闻讯,冲进改组会议会场,提出强烈抗议。8月25日,国民党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仍坚持排斥女性,唐群英为女子参政同盟会起草《驳诘同盟会传单》。并于9月1日召开女界联合会,号召大家“切勿动摇……必达男女平权,女子参政而后已”。女子参政同盟会还于10月22日在北京设立本部,各地设支部,唐群英被举为本部总理,并创办《女子白话报》和《亚东丛报》,复刊《神州女报》,宣传争取男女平等的正义性和紧迫性。12月9日,唐群英得知参议院否决了她们递交的要求补订《女子选举法》的意见,仍然维持国会参众两院议员选举法中只有男子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规定,便又一次到参议院与议长吴景濂激烈争辩,后又在《女子白话报》上发表文章,公开抨击袁氏政府。袁世凯遂于1913年11月13日下令取缔女子参政同盟会,查封《女子白话报》,并悬赏一万银元通缉唐群英,因事先得悉内部情报,她得以提前脱逃才幸免于难。
 
  1924年,在湖南主政的赵恒惕推行“立宪自治”,唐群英又与王昌国、葛健豪等首倡恢复了湖南女界联合会,继续为争取女权而斗争,终于使湖南省宪政委员会同意在省宪法条文中载明了“无论男女,人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二十一岁以上男女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有受义务教育以上的各级教育权”。
 
  当为争取女子参政权的斗争遇到挫折时,唐群英决定以“使女界知识普及”为己任,她在女子参政同盟会本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至若我们的参政权,想完全达到目的,也是预备实力,一件是要有参政的知识,一件是要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两件事便是从教育上着手。”从1912年10月至1930年的十八年间,她单独或与友人合作,先后在北京、长沙、衡山等地创办了中央女学校、长沙女子法政学校、自强女子职业学校、女子美术学校、衡山白果红茶亭女校、湖南女子法政专门学校、衡山女子高级小学、长沙复陶女子中学、岳北女子实业学校、“云在庐”课堂等10所学校,其办学热情之高,办校数量之多,在中国女子教育史上堪称首屈一指。
 
  1936年,时值日寇进犯华北,国难深重,唐群英忧愤成疾,于次年6月3日病逝于家乡。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