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澄宇(1882.2.18——1955.4.4),又名李洞庭。诗人、文史学大家、国学大师、楹联大家。他的家谱名叫昌旦,字吉初,学名叫李寰,号瀛北,笔名李洞庭。今湖南岳阳筻口镇潼溪乡山上村周家岭人。著名文学团体南社社员,船山学社董事,东池印社社员。民国初期陆军少将,后来弃武从文。从名儒吴獬,致力诗文联对,兼各家之长,而自成家数,与当时的傅熊湘、谢晋、姚大慈、姚大愿称为“湘中五子”名扬湖湘,斐声海内外。曾任湖南省政府秘书、秘书长、美立湖滨大学教授、国学馆教授、私立民国大学教授、国立湖南大学教授、湖南省文史馆馆员等等。李澄宇生于清光绪八年壬午正月初一(1882年2月18日)亥时,共和国乙末年三月十二寒食节这天(1955年4月4日,清明节的前一天)病逝于湖南长沙李公馆,归葬故里周家岭。李澄宇著有:万桑园诗、万桑园诗存、万桑园联语、万桑园游记、未晚楼诗稿、未晚楼联稿、未晚楼联后稿、未晚楼日记、未晚楼联话、未晚楼诗话、未晚楼诗衡、未晚楼词、未晚楼词话、未晚楼曲、未晚楼曲话、未晚楼杂记、未晚楼文存及别卷、未晚楼书牍及牍存、未晚楼诗韵、未晚楼续文存、未晚楼续书牍、洞庭南阁诗稿、南阁诗、赤帜馆诗、短文八十首、雨窗杂记、荒村奇遇、香云绮恨录、易义释要、哲言韵编、渐暨楼诗稿、陟屺录、春秋三传、读十三经折中、读史蠡述(《读史蠡述》含:读春秋蠡述、读国语蠡述、读二十五史蠡述含:读史记蠡述、读汉书蠡述、读后汉书蠡述、读三国志蠡述、读晋书蠡述、读宋书蠡述、读南齐书蠡述、读梁书蠡述、读陈书蠡述、读魏书蠡述、读北齐书蠡述、读周书蠡述、读隋书蠡述、读南史蠡述、读北史蠡述、读旧唐书蠡述、读新唐书蠡述、读旧五代史蠡述、读新五代史蠡述、读宋史蠡述、读辽史蠡述、读金史蠡述、读元史蠡述、读新元史蠡述、读明史蠡述 共27种77卷) …………
2.霍晋即谢晋(1883一1956)。谢晋,字霍晋,清泉县京山利家皂(今衡南县谭子山镇杨湖村)人。著名文学团体南社社员。1906年,谢晋参加萍浏醴起义。1907年,谢晋加入了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任湖南省都督府参议及南路筹饷总局局长。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和护国、护法诸役。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称帝,他集结党人200余人,袭击湖南督军府,支持护国军攻下湘西。后遭到袁世凯的缉捕,逃往日本。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军政府,号召南下护法。他任湖南护法军秘书长,宣布湖南独立。曾任建国军北伐总司令部党务处长、第2军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广州国民政府参事,军事委员会经理处处长。1927年在中共中央决定发动南昌起义时,他甘冒风险,以发军饷为名,提取20万块银元巨款给刘伯承部,促使南昌起义顺利进行。南昌起义失败后,他接受中共中央安排去苏联养病。1933年,党中央紧急迁往苏区,他因重病缠身,失掉了与党组织的联系。因蒋介石的通缉而被迫流亡日本。1938年抱病回到家乡。1946年秋,他身处逆境,写下诗句“相期莫负平生意,须看黄花久耐霜”,以明心志。1948年冬,他组织“湘赣南区人民动员委员会”,任主任委员,策划湘南武装起义,迎接解放。1950年6月,他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二次会议,毛泽东设宴欢迎他,并留宿促膝长谈,称赞这位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一直不懈奋斗的革命老人为“湖南的一面旗帜”。他当选为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团结、教育、改造原国民党中上层人士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谢晋不但是一位革命家,同时也是湖南著名诗人,与傅熊湘、李澄宇(李洞庭)、姚大慈、姚大愿并称“湘中五子”。今残留诗稿《屡劫余集》两卷,《蓬莱词》一卷,共260余首。文集《齐州外室札记》两卷,《榖音集》二卷,《蒙言》十四卷,共约20万字。1956年8月4日在长沙病逝,终年73岁。
3.云庄麓山指李澄宇隐居的麓山云庄,在岳麓山。岳麓山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湖南著名的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