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澄宇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843284138
本馆由[ 李斌彪 ]创建于2011年02月05日

李澄宇 撰 沈宗畸传

发布时间:2011-11-29 20:19:42      发布人: 李斌彪

沈宗畸传


李澄宇 撰文      李斌彪 校点
1927年


       沈宗畸字太侔,一字南野,广东番禺人也。其先乃江西人,既宅番禺,有遐龄者,以女兄子郑某嗣,命名承德。承德生锡晋,锡晋清扬州知府,有廉称。锡晋者,宗畸父也。宗畸倚父京兆时,从迁安郑杲受毛诗。年二十五,与弟宗疄中京兆举人。越二年,侍父扬州。又八年,父卒。既卒,服仕光禄寺。寺裁,以主事候补礼部。礼部又裁,于是客吉林。明年,所居火,狼狈入关。其秋,革命军起,清社屋。越四年,袁世凯藉筹安会谋帝位,某甲故宗畸旧交,以宗畸尝典民主、亚东二报事,又喜结社,餂入会,宗畸则走汉口,赋诗顾曲靡它志。袁败,宗畸卖文京兆,兼厕名部局取微禄,鬱鬱殆十载。甚好客,重听,风朝雪夜,纸笔相问答, 绎如也。著有《东华琐录》、《便佳簃杂钞》、《南雅楼诗文》,各若干卷。民国十五年卒京兆寓馆,寿六十二岁。子一,曰能任。
       李澄宇曰:柳下惠不卑小官,而孟子以为圣盖富贵不苟取,抱关撃柝以免死。古人处乱世往往贵此也。大党某氏与宗畸同乡,稍与追逐俯仰焉,贵且富久矣,而宗畸不然,岂独不入筹安会,为能矫然自胜哉!噫!

①沈宗畸(1857—1926),字孝耕,号太侔、南雅,广东番禺人。南社社员。与李澄宇是至交,两人有许多书信来往。清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官至礼部祠祭司。因有妾名“拜鸳”,故名其室曰“拜鸳楼”。少年时才藻已称冠艺林,有《落花诗》“一桁汀帘三月雨,数声风笛六时更”传唱一时,人称沈落花。在京三十余年,寄兴诗词,“好为花月冶游”,对同治、光绪间梨园的遗闻逸事,了解颇详。辛亥前后甚为活跃。著有《东华琐录》、《繁霜词》》、《便佳簃杂钞》、《南雅楼诗文》等。沈宗畸收编校刻 《晨风阁丛书》二十二种。

②锡晋:即沈锡晋,字笔香,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同治十三年甲戌科翰林,散馆改吏部主事,升郎中,外官江苏扬州知府,沈宗畸之父。
③筹安会:民国初年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制造舆论的政治团体。 1915年下半年,袁世凯加快了复辟帝制的步伐,8月授意其亲信杨度出面,拉拢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1915年8月14日,杨度串联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及严复,联名发起成立“筹安会”。孙、李、胡、刘4人都曾参加过同盟会,是名噪一时的革命党。杨度用了许多手段把严复列为发起人,使袁世凯”极为欢悦”。8月23日,由杨度亲自起草的筹安会宣言在北京石附马大街公开发表,筹安会宣布正式成立。杨度为理事长,孙毓筠为副理事长,严、刘、李、胡4人为理事。8月23日发表成立宣言,并决定以杨度、孙毓筠任正副理事长,其余4人为理事。他们打着“学术团体”的招牌,宣称其宗旨是“筹一国之治安”,“研究君主、民主国体何者适于中国”。实则是伪造民意,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制造舆论。曾通电各省军民两长及各政治团体派代表来京讨论国体问题。6天后宣布各省代表“一致主张君主立宪”,“废民主而立君主”。9月1日,组织各省旅京人士以“公民请愿团”的名义,向参政院请愿,并为各“请愿团”代拟要求变更国体的请愿书。时人曾指斥他们“乱政灭国”,要求将其“明正法典”。1916年7月讨袁护国战争后,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六君子”以帝制祸首罪,或被通缉,或避居家中。1918年3月获特赦。
郑杲
,字东甫,迁安人。父鸣冈,为即墨令,卒於官。贫不能归,因家焉。杲事母孝。光绪五年,举山东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肆力於学,以读经为正课,旁及朝章国故,矻矻终日,视仕进泊如也。尝谓:“治经在信古传,经者渊海,传其航也。汉代诸儒,主乎此者不能通乎彼;唐、宋而降,能观其通矣,乃举古说而悉排之,惟断以己意。若是者,皆非善治经者也。”杲以母忧归,主讲泺源书院。服阕,迁员外。时朝政维新,两宫已积疑衅,杲独惓惓言天子当竭诚以尽孝道。具疏草,莫敢为言者。二十六年夏,荧惑入南斗,复上书请修省,不报。未几,卒。
杲之学深於春秋,其言曰:“左氏明鲁史旧章,二传则孔、孟推广新意,口授传指。公羊明鲁道者也,谷梁明王道者也,左氏则备载当时行用之道。当时行用之道,霸道也。所以必明鲁道者,为人子孙,道在法其祖也。谷梁则损益四代之趣咸在焉。惟圣人蹶起在帝位者,乃能用之也。”其为说兼综三传,而尤致严於事天、事君、事亲之辨。谓:“春秋首致谨於元年正月,正月者,正即位也。正月谨始也,必能为父之子,然后能为天之子矣。春秋之有三正,由其有天、君、父之三命也。春者天也,王者君也,正月者父也,将以备责三正,而单举正月,何也?事天、事君,皆以事亲为始也。”凡杲所论著如此。
袁世凯(1859—1916),(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故又称袁项城,清末民初的军事和政治人物,北洋系统的领袖。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代表人物,一个伪装维新的封建专制主义者,一个自以为是想当皇帝的人物。袁家在清道光年间开始兴盛,袁世凯的从叔祖父袁甲三曾署理漕运总督,并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为淮军重要将领,为其家族成员如袁世凯等人进入仕途打下良好的人脉基础。袁世凯于清季投身行伍,襄赞洋务运动及新政,自道员、督抚累升,至入值军机,甚至内阁总理大臣,成为清末头号权臣。在袁世凯的襄助下, 中华民国成立。袁氏当选首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甚至于1916年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自立中华帝国皇帝,但终归失败。

李澄宇(1882.2.18——1955.4.4),又名李洞庭。诗人、文史学大家、国学大师、楹联大家。生于1882年2月18日(清光绪八年壬午正月初一)亥时,因生在正月初一(那时叫正月初一为元旦),所以他的家谱名叫昌旦,字吉初,学名叫李寰,号瀛北,笔名李洞庭。今湖南岳阳筻口镇潼溪乡山上村周家岭人。著名文学团体南社社员,船山学社董事,东池印社社员。民国初期陆军少将,后来弃武从文。从名儒吴獬,致力诗文联对,兼各家之长,而自成家数,与当时的傅熊湘、谢晋、姚大慈、姚大愿称为“湘中五子”名扬湖湘,斐声海内外。曾任湖南省政府秘书、秘书长、美立湖滨大学教授、国学馆教授、私立民国大学教授、国立湖南大学教授、湖南省文史馆馆员等等。1955年4月4日,寒食节这天(共和国乙末年三月十二,清明节的前一天)病逝于湖南长沙李公馆,归葬故里周家岭。李澄宇著有:万桑园诗、万桑园诗存、万桑园联语、万桑园游记、未晚楼诗稿、未晚楼联稿、未晚楼联后稿、未晚楼日记、未晚楼联话、未晚楼诗话、未晚楼诗衡、未晚楼词、未晚楼词话、未晚楼曲、未晚楼曲话、未晚楼杂记、未晚楼文存及别卷、未晚楼书牍及牍存、未晚楼诗韵、未晚楼续文存、未晚楼续书牍、洞庭南阁诗稿、南阁诗、赤帜馆诗、短文八十首、雨窗杂记、荒村奇遇、香云绮恨录、易义释要、哲言韵编、渐暨楼诗稿、陟屺录、春秋三传、读十三经折中、读史蠡述(《读史蠡述》含:读春秋蠡述、读国语蠡述、读二十五史蠡述含:读史记蠡述、读汉书蠡述、读后汉书蠡述、读三国志蠡述、读晋书蠡述、读宋书蠡述、读南齐书蠡述、读梁书蠡述、读陈书蠡述、读魏书蠡述、读北齐书蠡述、读周书蠡述、读隋书蠡述、读南史蠡述、读北史蠡述、读旧唐书蠡述、读新唐书蠡述、读旧五代史蠡述、读新五代史蠡述、读宋史蠡述、读辽史蠡述、读金史蠡述、读元史蠡述、读新元史蠡述、读明史蠡述  共27种77卷) …………

柳下惠(前720—前621)展氏,名获,字禽,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据说他又字“季”,所以有时也称“柳下季”。他做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民”。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中国历代广为传颂。《孟子》中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圣”之称。柳下惠还是中国柳姓的得姓始祖。

 

 

李斌彪注: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