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怒江 深山里的无私扶贫者马永俐
马永俐,一位行走于怒江大山里的扶贫者,一位傈僳族孩子们心中的“马阿马”(傈僳语:妈妈),用她43岁的短暂一生,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作为一位风华正茂的转业军官,马永俐在人生最辉煌的季节献身于扶贫事业,但是一次意外的交通事故,马永俐连同她人生的许多梦想,消逝于惊涛骇浪的怒江。噩耗传来,无数的人为之扼腕痛惜。经历过这场突然发生而又惊心动魄的变故之后,她周围的同事、战友、同学和所有知晓这件事情的人常常追问自己人生的意义。很多时候意义不在于总结,而在于行动。马永俐用一次意外的陨落,彰显了另一种崇高;别去问老天公不公平,因为天堂里也需要这种乐于奉献的人。她在冰冷的怒江中轮回,却给世人一个温暖的启示。
为扶贫早出晚归
2003 年,而立之年的马永俐从部队转业到太平洋证券公司,2007年底,太平洋证券挂钩扶贫贡山县普拉底乡,担任公司党群部总经理的马永俐在部门工作任务已十分饱和的情况下,主动请缨承担扶贫任务。亲人和朋友知道马永俐是个干活拼命的人,都劝她,扶贫工作在云南是个艰巨的工作,你可要悠着点,见好就收。但她却说:“扶贫既是丰富我人生经历的一次机会,也能了却多年以来我心头想为贫困地区做一点实事的心愿” 。
贡山县是云南最为艰苦最为贫穷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村民居住分散,许多村落需要2、3个小时才能走到,马永俐却坚持尽可能的走遍每一个村,走到每一户,她带着公司的新农村指导员早出晚归,常常是一身泥一身汗,其艰苦程度对于一个女同志来讲可想而知。马永俐想,自己来了就要为老百姓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不能辜负贫困村民的期盼。为了这份心底的诺言,马永俐三年来8次进出贡山,把此生最后的情和爱都留在了那里。
在大山深处修通一条公路
2009年初,马永俐与公司第二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来到贡山县普拉底乡力透底村。力透底村共有9个自然小组,一半以上小组的村民们都居住在怒江峡谷两岸的山坡和平台上,来往道路大多是人畜共用驿路,很多地方在是近70度的陡坡上蜿蜒,当地村民生产、生活行路难的问题极其突出。特别是从力透底小组到培朵小组的山路有10公里,要从山脚一直走到山顶,由于山高坡陡,行人雨天便是一身泥,晴天便是一层灰,雨天经常发人畜坠崖的事,49户129个村民日盼夜盼都想把山路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