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农业实用科技书籍建起活动室
为了这条10公里的便道,马永俐把她实地调查和精心整理的有关数据、方案向公司领导进行了汇报。以当时培朵村民小组人口总数计算,人均78米,以至公司有人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修建这条路究竟有多大的经济价值?面对疑问,马永俐回答:“从当地人民经济社会发展来讲,从民族团结来讲,都迫切需要这条路。路要是不通,帮助他们脱贫发展成了一句空话。作为我们扶贫对口帮扶单位来讲,建国快60年了,还有这么贫困的群众,我们真是心有不忍呀!”。在马永俐和同事们的努力和坚持下,公司决定捐资20万元,修建一条宽1.2米,长10公里的水泥硬道。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一条水泥硬道从山脚修到了山顶,从此实现了培朵小组全体村民祖辈的心愿。峻工那天,培朵小组家家户户,身着盛装,敲着铓锣,从散居的各处沿着新路步行到公司新农村指导员驻扎的力透底村,以傈僳族传统的节日礼仪庆祝,马永俐和她的同事们,与村民一起,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用农业实用科技书籍建起活动室
贡山县普拉底乡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民族乡,这里同时是一个多宗教聚集的地区。在普拉底乡近7000多名各族群众中,就有基督教、天主教、喇嘛教、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并存。特别是基督教于十九世纪末由英国传教士传入怒江后,设计了一套老傈僳文,并办起教会学校,送药治病,因此很受村民欢迎。马永俐第一次到普拉底乡对口帮扶调查摸底时就看到这样一幕:一边是座落在村庄里的基督教堂和天主堂,建筑精美,设施齐备,一边是乡党支部活动室只有一间破旧的房间,连基本的书报都没有,更别提电视、电脑等现代设施了。
这种强烈对比,深深地刺痛了有近20年党龄的马永俐同志的心。她清楚地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基层党支部活动室的关心,在某种程度上,基层组织对群众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党组织在群众中的作用和地位。想到这些,马永俐几个晚上都睡不好觉,她回到昆明后,就立即向公司负责人汇报这一情况,并提出了专项对口帮扶的工作方案。很快,崭新的电视机、录音机和600余册各类农业实用科技等书籍连同每人一套的正品军大衣一起,由公司送往普拉底乡力措底村党支部。自从这个活动室建立起来,成了党员们和年轻人经常光顾的地方,成了村民们一处不错的“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