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饶氏桃核雕传人饶亚西父亲饶煌荣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97678362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23年03月28日

54岁的饶亚西捡拾起桃核雕刻这项家传技艺

发布时间:2013-07-28 17:04:03      发布人: 孝行天下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明代著名散文作家魏学洢的名篇《核舟记》一直引发人们无限遐想,小小一枚果核上如何大作文章?在距离明朝500年后的现代南岸,就有这样一位艺术家,用巧手与妙思,再现天工之作。目前,该工艺正在申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能成功,将有更多的人了解、喜爱甚至学习这门技艺。

  传世技艺

  白炽灯灯光下,工作台前的饶亚西仿佛一位独自上台的演员,用一枚桃核、一把雕刀演一出默剧。这并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首先要选合用的桃核——质地不能太“泡”。然后剔除果肉,在水中浸泡、洗刷。为了防止长虫,还要用盐巴或碱将桃核煮几个小时,最后晒干。经过这几道工序,桃核的质地变得十分坚硬,成品更容易保存,但也增加了雕刻的难度。

  制好的桃核要动手雕刻,需先用锉刀将表面的粗皮磨掉,单这项工序就已经十分“吃手”。随后就是根据桃核的麻纹构思造型,每个桃核的纹路各不相同,匠人必须因势就形,边雕边想。这也意味着,世界上不会有一模一样的两个桃核雕作品。

  从一枚桃核到一个工艺品要经过选材、去肉、定型、雕刻、打磨、上油等十多道工序,简单的需要一两天时间,难一点的需要两三个月。这几个月来,始终握在饶亚西手上的,是一枚龙舟。这枚用桃核雕刻的双层龙舟长3.5厘米,高1厘米,船身是一条昂然挺立的中国龙,龙头上犄角、眼睛、龙须无不精巧分明。在两层船舷上还雕作了几个小人,一个低头抱着吉他;一个怀系腰鼓,双手高高扬起;一个裙角飞扬,正翩翩起舞……细数一数,船上小人竟有8个之多。

  这艘龙舟还未完工。今年54岁的饶亚西捡拾起桃核雕刻这项家传技艺,也不过是近五年的事,用桃核雕刻龙舟,更是两年前的一次“无心插柳”。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