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的饶亚西捡拾起桃核雕刻这项家传技艺
传世技艺
白炽灯灯光下,工作台前的饶亚西仿佛一位独自上台的演员,用一枚桃核、一把雕刀演一出默剧。这并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首先要选合用的桃核——质地不能太“泡”。然后剔除果肉,在水中浸泡、洗刷。为了防止长虫,还要用盐巴或碱将桃核煮几个小时,最后晒干。经过这几道工序,桃核的质地变得十分坚硬,成品更容易保存,但也增加了雕刻的难度。
制好的桃核要动手雕刻,需先用锉刀将表面的粗皮磨掉,单这项工序就已经十分“吃手”。随后就是根据桃核的麻纹构思造型,每个桃核的纹路各不相同,匠人必须因势就形,边雕边想。这也意味着,世界上不会有一模一样的两个桃核雕作品。
从一枚桃核到一个工艺品要经过选材、去肉、定型、雕刻、打磨、上油等十多道工序,简单的需要一两天时间,难一点的需要两三个月。这几个月来,始终握在饶亚西手上的,是一枚龙舟。这枚用桃核雕刻的双层龙舟长3.5厘米,高1厘米,船身是一条昂然挺立的中国龙,龙头上犄角、眼睛、龙须无不精巧分明。在两层船舷上还雕作了几个小人,一个低头抱着吉他;一个怀系腰鼓,双手高高扬起;一个裙角飞扬,正翩翩起舞……细数一数,船上小人竟有8个之多。
这艘龙舟还未完工。今年54岁的饶亚西捡拾起桃核雕刻这项家传技艺,也不过是近五年的事,用桃核雕刻龙舟,更是两年前的一次“无心插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