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们“织围脖”缅怀马克昌教授
前来吊唁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为马克昌教授灵前献上一枝菊花,缅怀这位著名刑法学家的传奇人生:他将一生献给了祖国的法学事业,即使受到20多年的不公平待遇,也始终不曾改变信仰;53岁时,受命协助法学泰斗韩德培教授共同重建武大法律系;1980年10月,受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的邀请,参加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起诉书的讨论,随后受司法部的委派,担任该案被告人吴法宪的辩护人……“马克昌先生的去世,是中国法学界特别是刑法学界的一大损失。”武大法学院资深教授李龙回忆,他是马克昌担任助教后的第一批本科生,文革期间两人还一起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农场,互相鼓励和打气。文革结束后,李龙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回到武大,去了湖北师院。马克昌任武大法律系主任后,想方设法把他调回了武大。
马克昌教授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深深感染着后学。武大法学院刑法教研室主任陈家林教授说:“先生一直说想干到95岁。我想,对先生而言,最大的遗憾是《刑法总论》无法再下笔。他原本想以历史为鉴,将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沿革脉络写一本有特色的刑法著作。”
病榻上,马克昌教授一直坚持写作,按时完成了全国统编教材《刑法学》新版中由自己负责的部分,还亲自查阅第一手的资料。马老去世前不久,住在重症病房里,陈家林教授还通过视频见到了他,此时马老谈起的仍是写作的事。
马克昌教授的3名子女没有一人接过法学衣钵。然而父亲也给他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做人做事要正直,不能圆滑。儿子马霄汉告诉记者:“父亲的生活很简单,甚至不会生活,平时连皮鞋都不会擦,由母亲或他们这些儿女代劳。父亲将所有心血都倾注在学术研究上了。”
昨日早上,马霄汉布置悼念厅时,特意布置得有棱有角,因为父亲不喜欢“圆滑”。
网友们“织围脖”缅怀马克昌教授
湖北日报讯 (记者韩晓玲)“法理人生,微火烛明。85岁武大马克昌教授仙逝,殊感悲悼。家父在世时与马老等合作写作《刑法学》,其景在目。书犹在,人已去。”这是本埠一位资深媒体人昨日写下的微博。
马克昌教授溘然辞世后,各界人士纷纷在网上纪念这位尊敬的长者。许多人通过微博回忆与先生交往的三两往事,表达哀思。他们之中,既有中青年学者,也有年轻学子。
有位青年学者在微博上写道:“先生从教61年,桃李满天下。记得8年前我曾代表《法学家茶座》向先生约稿,听其弟子叙说马老轶事,为其真性情感动。”
一名学子刚听完校园里的学术讲座,便惊闻马克昌教授因病逝世的消息,当即写下微博:“一场精彩的讲座让人难以平复心情,台湾学者讲演不仅予以启迪,更予以振奋,两岸血脉相连文化共通不容置疑!可是,还没来得及再次回味,就听到马克昌爷爷去世的消息。我国法律界再失一名治学严谨、笔耕不辍、受人敬仰的先生!”
网友们还在微博中抒发了感奋之情:“历史会记住他们的铁骨丹心,和对中国法治的巨大贡献。”“他是真正的具有良知、正义和责任感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是所有特别是年轻一代法律工作者的永远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