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昌认为,不轻易判一个人死刑,是对生命权的尊重
在中国的审判史上,“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被称为最高规格的审判;18名律师组成辩护组,中国刑法学界泰斗马克昌是其中一位。据节目报道,1980年他被急召进京,参与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起诉书的讨论;这时,距马克昌恢复工作不过2年,那年他已54岁。在这之前的20多年里,武大法律系被撤销,马克昌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农村劳动,后被安排到学校伙食科当出纳,再后来进校图书馆,当了17年图书管理员。
想想自己20多年的遭遇,为他们辩护,马克昌心中是否矛盾?面对主持人,马克昌说,“别人当然会说,他们那么坏,你们怎么还会替他们(反革命集团)辩护呢?”马克昌认为,要依法处理。他被指定为吴法宪的辩护律师,“他们再坏,他们有些权利也不知道如何维护”。
回忆第一次见吴法宪,他说,与外界说他为“草包”不同,吴法宪写得一手好字,“那绝不会是个草包”。根据调查,马克昌将起诉书上不属于吴法宪的罪行一一辩析。
当庭下有人发出呼声:“还真的是辩护!”马克昌说:“既然让我们来辩护,出庭就要像个律师,该辩的就要辩,要维护法律的尊严。”
“从历史的角度看”,马克昌说,“这是一个里程碑,过去一些政治案件很少公开审判,还让律师辩护,这是第一次。”
目前中国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条件
马克昌认为,不轻易判一个人死刑,是对生命权的尊重;但中国目前废除死刑,还不具备条件。“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老百姓的口头禅。杀人者死,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个观念,要改很难。”同时,他认为,目前死刑仍有威慑,“当文明达到一定程度,再逐步废除死刑”。
在马克昌推动下,“宽严相济”被贯彻到立法司法中。他说,希望我们的刑法,能逐渐“从国家刑法走向市民刑法”,这是他的一个理想,“我们国家应该是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并重,这样,这个国家才能逐渐走向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