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为父亲设计灵堂
马克昌教授是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去年入选我省首届“荆楚社科名家”。他广泛涉猎中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刑事政策学、犯罪学等研究领域,其主编和独著的多部著作都被视作我国刑法学研究中的典籍性文献。2003年,他以78岁高龄完成了80余万字的个人专著《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是当年我国法学界唯一获奖的书籍。
马老始终积极关心国家重大刑事立法活动,为国家立法建言献策,住院期间仍高度关注着《刑法修正案(八)》的修订工作,针对修订应当坚持的指导思想、刑罚结构调整、具体罪名修改与完善等10多个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病榻上,马老仍坚持写作《百罪通论》。即使重病在身,他依旧坚持学术著作不能口述代笔的原则,整整齐齐地写出厚厚的一摞手稿。同时,还为博士生修改论文、批阅申请答辩的博士论文。这种精神令师生们深受感动。
犹记一辩明三尺再无“南马”震惊雷
法学泰斗、新中国刑法学主要开拓者马克昌驾鹤西去
写文章要厚积薄发。文章写得又多又快,最后往往让人记不住。我主张多读一些书,多写出一些精品来,像我的《比较刑法原理》作品,就整整用了八年的时间。——马克昌谈做学问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徐啸寒范宁通讯员张全友)6月22日19时16分,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马克昌先生,在武汉因病逝世,享年85岁。
马克昌生于河南省西华县,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律系,1952年读研归来回武大任教。十年浩劫之后,马克昌参与了武汉大学法律系重建工作,后成为重建后法学院首任院长。
1980年,马克昌受委托担任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主犯吴法宪的辩护人,他的辩护公正、秉直,由此一辩成名。在我国刑法学界,他与人民大学高铭暄教授被合称为“北高南马”。
在刑法学领域,马克昌可谓著作等身。他主编了大陆第一部研究刑事政策的专著《中国刑事政策学》,填补了大陆刑事政策学研究的空白;迄今为止我国最权威的一部刑法学巨型工具书《刑法学全书》出版,马克昌任第一主编;他还参与了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修订;他主编的多部学术著作都获全国性大奖。
马克昌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将于6月26日上午9时在武昌殡仪馆天元厅举行。
各界追忆
女儿:我来为父亲设计灵堂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徐啸寒)“我是做美术编辑的,晚上我还要设计一下灵堂的布置。”昨晚临近11时,马克昌的大女儿马老师才从省人民医院回到家里。
马克昌育有三个子女,大女儿马老师在武汉大学出版社担任美术编辑。弟弟和三妹都在武汉。马老师介绍,父亲身体一直不错,但一年前,查出患有白血病,一直在住院。前晚,父亲病情加重,子女们赶到医院,马老已经进入昏迷状态,进入重症监护室。母亲已经86岁高龄,目前知道了马去世的消息,心情十分沉痛。
学子:马老住院期间笔耕不辍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高家龙)武大法学院刑法教研室主任陈家林教授,是马克昌2000级的博士生。他说,马老就像一位严师慈父。“马老去世之前还带着近10名博士生,住院期间仍然坚持亲自写著作、指导批改博士生论文,并关心国家法制建设,案头经常放着报纸。今年,他还为全国人大法工委提了十几条建议。”陈家林教授说,有时候他实在体力不支,才叫学校的老师帮忙。
马克昌的严格要求和精心指导,给武大刑法学研究团队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陈家林教授说,日本一名大学校长曾说,武大刑法学学术团队是中国刑法学界的“马家军”。
护士:他非常为我们着想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高家龙)湖北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万慧芳说,马老是6月初被转到重症监护室的,他为人和蔼,性格坚强,心态很积极,非常配合治疗。“马爷爷非常为我们着想,他记性特别好,每个护士他都叫得出名字。”万慧芳说,马老有时胃口不好,别人问他为什么没吃饭,他主动说不怪护士,是他自己不想吃。尽管身体虚弱,但他给护士添麻烦,执意自己解小便。他有空常常翻书,挂念着他的法学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