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德永存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91641519
本馆由[ 永恒的思念 ]创建于2012年02月29日

中秋节的由来

发布时间:2012-09-27 15:42:28      发布人: 永恒的思念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的节令食品其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因此,又称八月十五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望月楼的古.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清朝杨光辅写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是夕,人家有赏月之燕,或携瞌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为何中秋月色倍于常时呢?据现代气象科学分析,中秋之时,多属高气压天气系统控制,大气层结稳定,空中微粒尘埃,杂质较少,视程良好,高气爽,因此,月色分外明亮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