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疾控卫士胡晓云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79399947
本馆由[ 静界 ]创建于2012年05月24日

省疾控中心副主任胡晓云肝癌晚期医治无效英年早逝

发布时间:2012-05-24 15:20:59      发布人: 静界

       最近一个月,全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几乎每个人都在关注同一个人的健康。他们在荆楚大地的不同地方默默祈祷,希望他能够战胜病魔,重新回到疾控队伍中,同他们一道继续为守卫全省人民的健康贡献出光和热。然而,天妒英才,命运无情地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他,就是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胡晓云。
   
今年9月,他累倒在繁重的工作岗位上,医院检查结果为肝癌晚期。111,这位来自一线的优秀中青年干部,走完了他短暂而又忙碌的42年人生,永远地告别了亲人、朋友和同事,还有他挚爱的疾控事业!引来无数人的悲伤、哀叹和无奈。恰如追悼会上的挽联所述:晓风残月处精益求精诸多建树成就拔尖人才叹英年早逝,云海深山间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弘扬疾控精神思音容犹存。  

疾病控制战线上的拔尖人才

    胡晓云是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年轻的班子成员,也是全省卫生系统中难得的高学历卫生管理人才。他1992年毕业于原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并先后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成为武汉大学医学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硕士生导师和华中师范大学、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兼职教授。2008年被评为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青年拔尖人才,2009年被省委组织部提拔为湖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院长/副主任。

近几年,他担任多个国家级、省级学会、协会和专家组成员,包括Plan International(国际计划)中国总部WES项目专家组长,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办公室专家,科技部、国际科技计划评价专家库国际科技合作管理专家,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专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审稿专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杂志编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主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峡后续疾病与健康监测规划制定小组专家;湖北省预防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疾病控制工作规范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改中期评估专家组专家等。

胡晓云的专业专长在健康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管理方面。他业务精、专业强,成果也很丰厚:主持或参与申请到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卫生部、全球基金、省卫生厅等课题科研课题13项,第一负责人11项;多次获得湖北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新闻宣传报道奖和全国艾滋病预防控制信息报道工作贡献奖,多次被在汉媒体评为优秀通讯员;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主编或参与编写专业书籍18本(含高校教材6本)。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火者
   
胡晓云素以为人随和、睿智干练、有能力著称。平时看上去不愠不火,干起工作来却是一丝不苟、井然有序。哪里有严重的疫情,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
   2003
年,席卷全球的非典风生水起,到处肆虐,一度引起国人恐慌,使人谈“非”色变。湖北省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老百姓对该病知道甚少,一时谣言四起,危言耸听。是时,胡晓云作为一名健康教育专家,被紧急召入新成立的湖北省人民政府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主要负责全省的新闻宣传和健康教育。而他以极高的专业素养,与在汉大大小小的新闻媒体记者一道,打了一场场漂亮的媒体宣传战,及时控制了谣言的传播,迅速普及了健康知识,为全省取得防非工作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2009年,又一种新的、严重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在美洲暴发,并逐渐在全球蔓延,我国也没有幸免于难。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胡晓云这次是亲自奔赴一个个疫情暴发现场,指挥防控工作。20096月,正值我省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关键时刻,一支从上海飞到湖北的42名美国中学生及老师组成的旅行团队部分成员感染该病,而且疫情有不断扩散的危险。这件事情如果处置不好,即是影响国际形象的大事件,又是考验省委省政府执行国家政策处理疫情能力的试金石。这一次突发事件的处置责任重大,胡晓云作为省派驻宜昌现场处置技术小组的负责人,凭借精湛的防控技术和高度的使命感,与同事们一道,制定和组织实施防控策略,一场跨区域、跨部门、涉外的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战役从堵截、排查、救治、隔离、宣传等多个领域打响。经过7天的集中医学观察,81名密切接触者身体均无异常,全部解除隔离。累计确诊7例患者先后治愈。时任省长李鸿忠高度评价了宜昌市美国中学生旅游团甲型H1N1流感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的处置工作,认为赢得了相关国际组织和舆论的高度赞誉,为我省争得了荣誉。外籍人员多,隔离人数多,确诊病例多,在全省无先例可循。通过这次涉外输入性甲型 H1N1流感疫情战役,提升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锻炼了应急队伍,积累了经验,也给今后工作留下了许多启示。

在担任全球基金艾滋病防治项目官员的那段日子,胡晓云经常到艾滋病人较集中的农村去开展工作和慰问,也经常捐钱捐物给一些艾滋病人,不少艾滋病人跟他很熟。20087月,大冶市艾滋病人吴电宝种的上万斤西瓜丰收了却在当地卖不出去,他决定把瓜拖到武汉来卖。可是在武汉也卖不动,无奈之下,他只好找到熟识的胡晓云。胡晓云二话没说,赶紧去找工会主席和艾滋病防治中心的几个热心人。先是联系武汉的超市出售,但联系未果。最后还是发动单位职工献出爱心,买下了这一万多斤西瓜,解了吴电宝的燃眉之急。事后,吴电宝专门给胡晓云发来短信表示感谢。一次,某县开展慰问艾滋病人的活动,因为有当地政府官员参加,电视台制作新闻,未征得艾滋病人同意,将他们的影像未作任何处理播了出来。这些艾滋病人感到武汉围攻电视台,要求道歉和赔偿。双方无法达成协议,一度闹得很僵。胡晓云知道这件事后,立刻赶到现场。因为对部分艾滋病人比较熟悉,艾滋病人愿意听从他的协调,最后顺利达成协调,避免了一场可能出现的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心系疾控事业发展的奉献者
   
胡晓云作为一名年轻有为的单位领导和优秀共产党员,时刻想着疾控事业的发展大计,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

他时常说:“年轻人是疾控事业的未来,要多帮助他们,为他们创造尽可能好的条件,让他们迅速成长。”他对年轻人总是鼓励的多,批评得少。他分管团委工作,十分关心年轻人的成长。看到单位的年轻人因工作负担重,缺乏生气,团委开会更是缺乏年轻人的活跃气氛,他主动提前策划,将团委2010年工作总结讨论会拉到大冶召开。会议也是尽量务实高效,讲话突出重点和亮点。更多的时间是让年轻人交流、娱乐。结果一下子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年轻人终于露出活泼的本性。最后大家都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深受感动,表示一定要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

胡晓云对年轻人的发展也非常关注。只要不出差、不外出、工作不是特别忙时,他总会利用开始上班或准备下班的时间,去一些部门转转,了解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学习情况。只要有机会,他也会千方百计地帮助年轻人争取荣誉和成绩。2009年,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中,疾控中心的年轻人承担了主要工作,协调各部门、追踪密切接触者、排查疑似病人等等,加班是常态,熬夜时常有。胡晓云觉得年轻人十分辛苦,也十分敬业,总想给他们争取一些更高的荣誉。因2009年特殊事件,省卫生厅没有分配名额的情况下,胡晓云带领团委一班人,亲自去团省委争取,终于使张令要获得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血防所检验监测部获得湖北省“青年文明号”,团委被共青团湖北省委省直机关工作委员会授予“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2009年下半年,单位中层干部竞聘。胡晓云凭着对青年人的了解,以及其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主动找一些有能力的青年人谈心,鼓励他们上进,帮助他们寻找自身的优势,终于使一批年轻人得到提拔重用。信息所副所长徐静东对此深有感触,他还清楚地记得,那次竞聘报名截止时间的前一天,他收到了胡晓云通过QQ发来的关心,问他为什么还不报名?徐静东说:“当时我正在犹豫报不报名,因为只有非本专业的职位,担心竞争太激励,自己也看不出有什么优势,几乎已经决定不参加竞聘。正是胡院长及时主动的关心,并客观的分析我的优势和不足,鼓励我要有自信,勇敢地站出来接受挑选。”正是由于胡晓云的爱才之心,才使徐静东能够大胆地走出来,并最终竞聘上岗。年轻的团委书记宋毅,也是深受胡晓云的言传身教,这次也竞聘上了卫生检测检验所副所长一职,成为省疾控中心最年轻的中层干部。

在工作上,胡晓云的能力是大家所公认的。分管的慢病防治、疾控信息和团委的工作,在他的策划和领导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和疾控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等获得国家认可,成为示范;疫情信息工作参加接受国家督导检查,获得了综合成绩第二的好名次;在慢病管理和疾控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优化资源,争取到经费支持;团委的工作也书写了辉煌,取得了较大的荣誉。

 

胡晓云一心扑在工作上,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是越来越少,这也是他心里永远的痛。近几年,他喜欢在微博上记录自己的生活状态。微博上记得最多的是他行色匆匆的身影:

“上午接待江西卫生厅考察团,座谈到1030,现场我就没有陪同,直接回家拿行李,直奔恩施。在潜江服务区接另外2个同事,并让他们把盒饭带上给我们,时间已经是3点。一路没有歇气跑到夷陵大桥服务区,把2本研究生论文给我的一个学生。晚上7点多我们到达恩施,真是辛苦,当然更辛苦的是司机!”

“今早去了趟英山县,完成省长交办的基本公共卫生调研工作,晚上刚回。上周连续去了仙桃、天门、潜江督导应急工作。”

11日下午从恩施回,就陪同卫生部领导去潜江、汉川调研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一路大家都非常辛苦。”

“晚上飞机去北京,明天下午回。疾控人真辛苦!”

“前天从宜昌去来凤,一路颠簸到下午3点多才到,紧张工作到晚上7点。昨天早餐后又返回,到下午快7点到达潜江,司机也辛苦,就地在潜江休息。今早轻松回武汉了。明天晚上又要去北京,开个专家会。”

博客偶尔也流露出对家人的愧疚:

“本来说好,等孩子假期学习完,一家三口出去休假玩几天,可工作实在是太纠缠,走不开。旅游休假都是我们每年需要做的功课,去年因工作也没有出成,我真是对不起她们。每天孩子教养都是老婆管,我几乎是每天都有事,回家也晚,一年也有一半的时间是出差,心里总感觉对不起她们,很少有时间陪同她们。老婆说:‘连家庭吃饭,都约不到你!’”

“一个人在家,连个说话的都没有,难怪我爱人总说‘你每天出差,不知道我们多孤独’,想起这话,我深感内疚呀。”

其实,早在2010年,胡晓云参加单位的体检,就已经查出有肝癌的征兆。为此,单位领导亲自要求他去大医院复查。由于他坚持说已经复查,没有问题。大家都以为只是虚惊一场。很多人现在回想以前,映像深刻的是他的脸色经常比较灰暗,而且也有不少人提醒他,注意身体。
   
最近两个月,胡晓云一直在外面出差,四处奔波,症状越来越明显。在给妻子的短信中记载了他的病情。拉肚子“拉的厉害,难受极了。马上去机场。”,“中午只吃了碗白饭……到达机场了,吃了药,实在撑不住。”,“登机了。刚又去拉了,今天已经拉8次了。”,从来不晕车的他“刚晕车,吐了。”   

当胡晓云患上肝癌晚期的消息传回疾控中心,同事们都惊呆了,无法想象1025就满42岁的他怎么会被死神缠上?很多人都心生疑问,为什么在体检发现他可能患有肝癌需要复查的时候,他是那样的淡定。而在发病后面对无法忍受的疼痛和折磨时,他又是那样的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继续坚持出差在外的工作,直到国庆假期中实在无法忍受才到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可是一切来得那么匆匆,来不及寻找答案。

也许,你早也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不如就让自己一个人默默地承受这一切。可是呀,亲朋好友们都不理解,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机会?哪怕这个机会的机率只有万分之一!
    11月3武昌殡仪馆追悼会,同事们学友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很多市、州、县疾控系统的朋友也远
赶来送别。来自宜昌市夷陵区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的刘虹痛心地说:“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想起来就忍不住要掉眼泪。他是那么优秀的一个人,为人好,事业心强,家庭幸福,前途一片光明。老天爷怎么就忍心!在医院里没能看他最后一眼,今天一定要来送他最后一程。愿他一路走好!”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