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瓒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76074893
本馆由[ 长安野人 ]创建于2011年02月09日

化作绿荫佑后人——追忆农工党党员、西北大学教授李继瓒 各界新闻网 2011-04-15 11:42:53 作者:通讯员郁春红记者刘杰

发布时间:2011-06-01 22:00:34      发布人: 长安野人
化作绿荫佑后人
各界新闻网   2011-04-15 11:42:53 作者:通讯员郁春红记者刘杰 来源:各界导报 文字大小:[][][]

 

——追忆农工党党员、西北大学教授李继瓒

   
   2008年10月25日,李继瓒教授(右二)与参加“中国环境与健康宣传周”活动的同学们在一起。(资料照片)

□通讯员郁春红记者刘杰
  清明来临,追怀与思念之情袭上心头,他的音容与笑貌,他的风骨与持守,他的呼吁与奔走,一幅幅画面,走马灯般不停在眼前闪过。
  今年2月7日,李继瓒教授匆匆地离开了我们。泪水打湿了我的眼帘,渐渐模糊了我的视线,那个昔日精神矍烁、乐观豁达、满腹经纶、视环保如生命的李教授仿佛就站在我们的面前……
  生态文化的传播者
  “环保需要传播,需要公众参与。”这是李继瓒教授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李继瓒是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1994年李继瓒教授退休后,关注生态建设的脚步并没有停歇。十几年来,他奔走于城乡、社区、学校等地,四处传播生态文化。
  “他走到哪就把环保知识宣传到哪!”一位熟悉他的人说。
  退而不休,情系环保,是李继瓒教授退休生活的真实写照。走到哪里讲到哪里,不厌其烦,不管别人爱不爱听,能不能听到心里,他对环保生态文化的近乎“偏执”,令人敬佩他的执着和勇气。
  2010年5月7日,香港环境保护协会、中国高校环境保护协会等组织在西安工程大学举行全国绿色领袖营结营仪式。当时进入癌症晚期的李教授不顾病痛,毅然到会为获奖大学生颁奖。会议结束后,李继瓒教授与来自全国各地大学环境社团负责人交流气候变暖、青年人环保理念等热点问题。而这些交流对象,却不知道他已进入生命的“倒计时”。
  对生态文化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生态文化知识的传播,是他毕生的追求。据他身边同志介绍,临终前,他还在策划并协助有关单位筹建“陕西省青少年生态文化教育基地”。
  有人说,李继瓒是一位环保卫士。的确,他生前非常关注生活中环保问题。每当看到哪里的树被砍了,哪些规划不符合环保要求,李继瓒不仅会发脾气,还一次次向媒体呼吁。在环保问题上,他敢于说真话不怕得罪人。
  他又是个见解独到的智者。早在2002年,李继瓒教授就提出建议恢复“八水绕长安”。“西安之所以成为千年古都,是因为它是‘水掩神韵的智慧之都’,西安历史文化的开发离不开好的水环境。”
  李继瓒教授特别关心西安的城市绿化,西门环城公园的建设就有他的功劳。以前护城河旁有很多门面房,有关部门曾提出要在环城公园搞地下商业街,他坚决反对。“一是会污染护城河的水质,二是不利于保护古城墙的历史和文化。”
  情系华山倾情“申遗”
  华山,不会忘记这位老人。华山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使这座名山蕴藏的许多世界珍稀物种濒临灭绝,李继瓒忧心忡忡寝食难安。他晚年最上心的事,就是为华山申报世界遗产鼓与呼。“华山申报世界遗产不力,主要是认识问题,关键是要做好环境保护。”这是他留给后人的告诫。
  李继瓒华山“申遗”结缘,始于一件小事——
  1993年,李继瓒教授去华山考察。途中他了解到,由于保护不力,一棵距今1700多年的古树枯死。这件事让他痛心不已。
  身为一名学者,他身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重“思”敏“行”。考察结束后,他立即写下了5万字考察报告,并开始为华山申报世界遗产而四处奔走、呼吁。
  为了给申报工作提供真实科学依据,李继瓒教授组织西北大学30余名师生与华山管理局合作,自1994年开始,对华山地质地貌、动物、古树名木等进行科学普查和研究,编纂了百万字《西岳华山志》。
  2002年4月,李继瓒教授带领农工党陕西省委会机关同志赴华山考察。尽管年近古稀身体消瘦,但一进入山区开始考察研究,面对一座座崎岖险峰,他浑身上下散发出的精气神,连同行的年轻人都自愧不如。
  一路上,李继瓒在前面带路,年轻人在后面紧追。登山过程中,他还不忘给大家讲华山山石为何那么白。他说:“如果景区宾馆、度假山庄生活污水能处理达标后排放,华山西峰北侧雪白的花岗岩就不会污染成刺目的黑色。看看,索道运行后,有多少植被遭到破坏!”
  如今斯人已去,每每思来,其音犹在,其声聩耳。
  为农工党事业不遗余力
  作为一名农工党党员,在李继瓒教授身上,对组织用两个字可以浓缩他的情感——热爱。
  李继瓒退休后担任农工党西北大学支部副主任,每当农工陕西省委会或支部有事找他,尽管年事已高,他却热情不减。退休后他经常来到省委会机关,每年都要提交有关环保方面的调研报告和提案。他撰写的《华山申报世界遗产应下大力气》、《加强行道树管理与保护的建议》等提案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关于我省开展野生植物保护几点意见》获得省政协优秀提案,省政府据此出台了《陕西省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陕西省地方重点保护植物名录》。
  2008年是个有着特殊纪念意义的年份。这一年,农工党中央、教育部、环保部、水利部、卫生部、广电局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启动“中国环境与健康宣传周活动”。李继瓒找到农工党陕西省委会社会服务部,商谈有关事宜。
  这一年10月25日,由农工党陕西省委会、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绿色环保协会联合组织学生,在西安兴庆宫公园举行“首届中国环境与健康宣传周”活动。那天正值双休日,在农工党陕西省委会和李教授的组织下,100多名绿色环保协会的同学们参加了环保行动,学生们张贴宣传画、散发宣传单,向游人宣传环保知识。
  李继瓒教授在现场讲课中,通过宣讲“水是生命的源泉”、“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等内容,让大批群众从日常生活小节中感悟环保的重要性。陕西日报、中国环境报、西安电视台等媒体对活动进行了系列报道。这次环保行动,不仅宣传了环保理念,也扩大了农工党的社会影响力。
  科学家是人民的“叶子”
  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或灰色衣服,野外考察吃块馍喝杯水就算一餐,外出参加活动总是坐公交车拒绝别人接送……这就是李继瓒,一生生活检朴,堪称低碳生活的楷模。
  李继瓒教授的家,位于西北大学一个普通家属院,两居室的房间里,几乎找不到什么值钱的家当,四处摆满了他一生的最爱——书籍。
  30多年来,李继瓒教授在西北大学从事植物生态学教学研究,他的足迹踏遍了秦岭及陕西境内山山水水,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在景观生态、环境评价、生物多样性保护、园林绿化设计和药用植物栽培等方面取得的多项专题研究成果,可以说是用脚“丈量”出来的。精湛的学识,高尚的品格,他多次受邀参加了《中国植被》、《中国珍稀濒危植物》、《陕西植物志》等大型专著编撰;出版了《百花苑》、《植物—生命的绿色旋律》等多部著作;发表了250余篇科普文章,在《植被》杂志、《中国花卉报》上常年连载《植物王国趣谈》和《花卉的美学鉴赏》等系列文章,荣获中国植物学会“全国科普积极分子”称号。他撰写的《生态学对话》系列文章,荣获“陕西省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2000年陕西省科普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授予他“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称号。陕西省老年科学家联合会授予他“2000年科普耆老”称号。他还荣获山西省人民政府科技三等奖、第四届陕西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和省教委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项。
  面对等身荣誉,李继瓒看得很淡。他说:“我最热爱的,就是把环保理念灌输到每个人头脑中,让他们从点滴做起,保护和净化我们的地球家园。”
  2011年世园会在西安召开。为了编写好世园会献礼丛书,从2009年开始,李继瓒教授一直在与死神赛跑。
  去年腊月二十九,他参加完丛书编写会议,大年三十开始忙着修改书稿。那时他仿佛忘记了病痛的折磨,忘记了那是新春佳节亲人团聚的日子,工作——陪伴他走到生命最后一刻。
  李继瓒教授就这样悄悄地走了,案头上放着尚未审阅完的书稿……
  生前,李继瓒教授说过:“叶绿素是生命之源,科学家是人民的‘叶子’。我愿做一片常青的绿叶,尽力繁殖绿荫造福人类,奉献和给予是我的心声。”
  春蚕到死丝方尽。这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大美之声!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