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大人安息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72711712
本馆由[ 寒山晚秋 ]创建于2013年06月05日

妈妈也有过的一段种植耕作经历

发布时间:2013-10-17 15:49:04      发布人: 金雷
 

 

妈妈也有过的一段种植耕作经历

金雷

金秋十月,是妈妈离我们而去的第五个月份,也是秋收秋种最繁忙的月份。每每听到或是看到有关丰收的消息时,我总会触景生情,不由地想起了妈妈也有过的一段种植耕作经历。

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1961年,饥饿正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妈妈的工作单位——济南化肥厂从拖儿带女职工的实际生活困难出发,从周边生产大队借用了一批耕地,分给他们耕种,以解决食品供给不足而带来的营养缺乏问题。

那一年,我和大哥正跟着妈妈住在化肥厂里,在子弟小学上学,于是我们也有幸分到了耕地。但我们秋收前种的地是在厂小合成一车间的北边,属裴家营大队的地,约有2分的样子;秋种的地则移到了济南市立第三医院南、工业北路北,属王舍人庄的地,面积也较前一块小多了。

这次种地,由于距离远、交通不方便等原因,爸爸以及家中的保姆只能在农忙的时候过来帮一下忙。于是,妈妈便成了这次种植耕作的主将,我和大哥(后也离开到市里上中学了)自然也就成了紧跟其后、“冲杀”在一线的小兵了。

种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妈妈这样一个从小生长在大城市、从来没有从事过农业劳作的知识女性来说,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她不会种地,便比着葫芦画瓢、照着别人的耕作方法去做;她不懂田间管理,便虚心到那些来自农村的学员中去请教;她没有合手的劳作工具,便用借来的铁锨去翻地,用双手去拔草……总之,她是在干中学、学中干和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中度过的这一段时光。

记得那年春天老天爷一直不下雨,妈妈带着我们在地里栽地瓜,硬是靠她的双手从地头的井里一筲筲地往上水,竟然将秧苗全都栽活了——至今,她站在井口,从井里左右摆筲、向下松绳、向上提水的姿态,还在我的脑海里历历在目。

记得那年夏天的天气特别热,别人下班后都会找个阴凉处歇息了,但妈妈却仍要头戴草帽、在太阳底下继续从事间苗、除草之类的田间管理工作——不会干,效率低,再加上下班后的时间短,所以在我的印象中她经常要这样去干活。

记得那年秋天种小麦,我们先于周边种上了,结果发现别人都是畦种,我们仍像栽地瓜那样起垄种在了垄沟里。从小麦种植间距上来说,我们这种种法太浪费土地了。但没想到的却是歪打正着——那年冬天的风雪特别多、特别大,别人麦田里的雪都被风刮跑了;而我们那东西方向的垄沟里,却是满满的雪,将小麦盖了个严严实实。第二年,我们的小麦自然也就比周边的小麦要好得多了。

记得过来那一年我们的小麦收割后没有地方打场,妈妈和来帮助麦收的保姆便在她工作的化验室旁边收拾干净了一间空房,然后头包毛巾,嘴戴口罩,在里边采取向一根条凳摔打麦把子的方式打麦子。她们两个人的身体,被横飞的麦粒和飞扬的尘土包围着,再加上天热而出现的汗流浃背,除了眼睛很快就找不到一顶点儿干净的地方了。

……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一年的秋天,我们收获了地瓜、芝麻、花生、胡萝卜、蓖麻等作物。第二年,又收获了小麦。尽管收获的数量都不多,但它却是在生活最困难的时期、人人都在忍受饥饿煎熬的情况下、妈妈用自己辛劳的汗水换回来的最珍贵的东西。这里面的意义,对我们这个家庭和我们这些做儿女的来说,是绝对非同一般的。

“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段种植耕作经历尽管已过去了52年,但妈妈从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无所畏惧和吃苦耐劳精神,却让我永志不忘。她在我的心目中,永远都是一个充满了母爱的人,一个能文能武的人,一个最了不起的人。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