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李中庸提出用网络清除招投标黑幕
目前仍然存在的建筑市场招投标不透明的情况,中铁四局集团总经理李中庸代表指出,可以用已经在全国普及的互联网来解决。
中铁四局集团的前身是共和国建筑史上有名的“铁军”,在炮火连天的鸭绿江上,曾建立起让世界为之惊叹“打不垮、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名列全国500家最大经营规模建筑企业第二位。
李中庸认为在建筑市场的招投标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招投标上的地方保护主义。虽说现在提倡公平、公正、公开竞争,但做得好的(地方)不是很多。写条子、打招呼,招投标上不规范、权力网关系网的渗透埋下隐患。
其次是中介机构,我看那是产生腐败的根源。中介机构中介人光拿钱不负责任,既不对施工单位负责,也不对业主负责。说只要通过我,给我多少钱,我保证你中标。为什么他那么牛?建筑单位与业主直接对话不存在技术、操作难题,要中介机构干什么?
第三个,要确定合理标价,给条件、加压力让工程队伍提高自身素质。施工企业除了自己要端正态度,还要不断提高施工工艺、装备质量。国家应当反对不正当竞争,应确定合理标底,过去国家对施工企业,一直沿袭50年代、60年代自己不能多留利的老框框,赚钱都得上交,拿什么来扩充优化装备、积蓄后劲?虽说目前国家新规定企业可留7%的利,可现在竞相杀价,有些企业甚至打着先以最低价投标,然后通过索赔来提高工程造价的歪算盘来竞标。这样哪能保证施工队伍素质的提高?
他表示,招投标上的不透明,不但是建筑质量、“豆腐渣”工程的源头,也给企业带来巨大负担。
“现在的投标,一套标书就是10多万,加上差旅费,资质审查费用,多则几十万,加上评标不合理,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负担。”李中庸感叹,作为国内位居前列的建筑企业,中铁四局的感叹是沉重的。
李代表透露,目前在互联网上招投标的技术已经成熟,有一家豪力(音)集团,其设计的管理软件“设了很多防火墙,可以有效地防止别人窃取机密”。
李中庸去看过那家公司的演示,他认为当前的软件界,技术已经不是招投标网络化的障碍。
“这也符合朱总理整顿建筑市场,搞信息化建设的讲话精神,”他说,“施工单位很赞成。”
中铁四局集团是去年完成改制的,李中庸感到改制后效益的目标凸显了,压力大了,可能部分是因为职工具体入股的原因,职工的积极性也明显增强了。
“现在在合肥,谁都知道,中铁四局活的挺好。”
李中庸表示,活得好取决于内部、外部两方面原因。就内部来讲,领导班子团结是第一位的。这里面可能有李中庸的个人人格魅力在起作用。因为改制前,他是局长,中铁四局是“局长负责制”,他是一把手;改制后,他是老二了。而且背后监督的也多了。但是我们的李代表心情很平和。
“集团成立后,公司运作规范多了,风险防范能力明显增强了。”李中庸认为一个规范的运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牺牲一点效率,“但是面临加入WTO,不这么干不行,就像建筑市场的规范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