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的《哥伦比亚的倒影》
□余毛毛
木心的《哥伦比亚的倒影》是我从网上购得的,随书还寄来一份小册子,是一些大腕作家对木心作品的评论和对其人的介绍,可那本小册子被淹没在文件堆里,我怎么找也找不到,后来索性不找了。什么样的背景都不知道,不受任何影响,这样我或许可以更直接更敏锐地感受木心。
这本书我是读几页就拍下桌子,叫一声好。因为我真的没见过如此充满动感而又华美的文字,看多了四平八稳的文字,看多了老气横秋的文字,看多了愁眉苦脸的文字,看多了肉麻造作的文字,再看木心,就觉得别的人写文章就像在做广播体操,而木心是在跳舞,在灵性上,他胜了别人一筹。
比如他的《遗狂篇》就让人感觉他是在跳西班牙的弗拉明戈舞,俊美、热情、华丽,他以现代人的身份,穿越了时空,潇潇洒洒地与波斯王斗智,与希腊的伯律柯斯王夜行,目睹罗马的宰相奢华诗意的死亡,亲历华夏魏晋时期“干戈四起群星灿烂不胜玄妙之至的时代”;而他的《上海赋》则如爱尔兰的大河舞蹈,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篇幅虽然只有几万字,但他却再造了一个往日的大上海,那不是平面混沌的描绘,而是连骨带血的重塑,笔法虽精微,气象却宏大;而他的《论美貌》如同先锋舞,光怪、诡异、冰冷但却令人震撼,“美貌是一种表情”,有谁曾这样冷冷地叙说美貌;“光荣销歇,美貌的废墟不及石头的废墟,罗马夕照供人凭吊,美貌的残局不忍卒睹。”又有谁这样尖锐地道出美貌的结局?而《童年随之而去》、《竹秀》却像一个人的芭蕾,安静的叙说中有着忧伤的跳荡,回忆着昨日的向往,更有着令人弥漫于心的惆怅;而《林肯中心的鼓声》、《哥伦比亚的倒影》却像纽约街头的街舞,随意的、活泼的、翻转的、无拘束的挥洒与展现。“鼓声,单是鼓声,由徐而疾,疾更疾,忽沉忽昂,渐渐消失,突然又起翻腾,恣肆癫狂。破石天惊,戛然而止。”有谁不想随着这样的鼓声跳下去,一路地跳下去呢?
粗略地翻完这本书,整体的感受是木心其实是在跳冰上的舞蹈,他有着更快的语速,更强的语言劲道,他滑行、旋转、跳跃,他摆脱了生命的滞与缓、省略了疲与累,他那卓越的文字舞让我们张口结舌,目醉神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