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培新纪念馆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62172338
本馆由[ 晓红 ]创建于2012年03月30日

迟到的怀念 季宇

发布时间:2013-03-20 15:55:45      发布人: 晓红

   

                     20130311      

 

               季宇

去年三月,正是早春时节,我在杭州开会,忽然接到电话,说是沈培新部长走了。听到这个消息,心头不禁一沉,感到非常突然。
  沈部长是我的老领导。他来文联任职是在1989年前后,当时他的职务是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联党组书记,大家都习惯地叫他沈部长。沈部长儒雅、智性,待人和蔼,平易近人。我那时调入文联没几年,年资较浅,只是一个普通编辑,自觉领导离我较远,可没想到的是,有一天,我正在家看书,忽然传来了敲门声。开门一看,是沈部长。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沈部长似乎看出了这一点,笑着说,我没事,就是来看看。我问他怎么找到的,沈部长说他从办公室问了我的住处,没想到找起来却费了一番周折。因为我住的房子是我爱人单位的,沈部长在院子里问了好几个人都不知道我的名字,正打算回去了,走到大门口又碰到一个人,还好这人知道我的名字,这才总算找到了。记得那天天很冷,风也很大。沈部长一没坐车,二未带陪同,就像一个朋友串门,完全不摆领导的架子,这让我感到很亲切。如今像他这样作风的领导已经不多见了。
  沈部长出身于干部家庭,父亲是个老革命,其本人的工作经历也很丰富,先后在合师院、省委组织部和省教委等部门担任过领导。在他身上有一种潜移默化、传承下来的优良素质和作风。和他接触过的人,都说他没有一点官架子。沈部长到文联后,我从未见他发过火、训过人,但他在干部群众中却有很高的威信。
  沈部长是个思想水平高,同时又非常讲究工作方法的领导。在我印象中,他特别关心人。他曾对我说过,领导干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别人解决问题,尤其是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在组织部工作时,正值拨乱反正时期,对于老干部的平反,初期还有相当阻力。沈部长和一些同志顶着压力,做了很多工作。有一次,他去京西宾馆参加会议,一位中央领导同志问起安徽某某同志的情况,沈部长做了汇报,认为应该给予平反,领导同志很满意,认为平反工作不能留死角,难度再大也要解决。有一次,我随沈部长下去调研,县教委的一位同志因孩子上学遇到困难,沈部长得知后,马上打电话给有关方面,请他们一定按照相关政策认真落实。他说,孩子的事是大事,解决不公,会影响一个家庭,甚至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沈部长不仅乐于助人,而且心很细。有一次在某县开会,当地组织部的几个老部下来看他,谈到县委将任命一批干部,但由于春节临近,工作很忙,来不及办理。沈部长得知后,便建议他们最好抓紧在春节前将文发下去。他说,早发晚发虽然只差几天,但却不一样。春节是家庭聚会的时间,这个文发下去会给整个家庭带来欢乐。我当时在一边听他这样说,心里颇受触动。虽然这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从中可见沈部长的为人以及善解人意。正因为如此,沈部长的人缘好,朋友多。每次下去,都会有很多人跑来看他,包括过去的一些老部下、老同事。大家都把他当作老领导、老朋友,彼此之间十分亲切。不像有些干部在台上时大家躲得远远的,调离后便骂声一片。
  沈部长是个爱思考、爱钻研的人。他干一行,精通一行。他在教委工作时,写过一些关于教育的文章,思考得很深,也很专业。虽然他过去没有从事过文艺工作,但他来文联不久便很快对文艺工作熟悉起来。他经常下去调研,每次调研回来总会写一些文章。这些文章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后来,他生病了,又结合自己的体会写出了一本养生的书。这本书他送了我一本,书中讲了许多修身养性的哲理,读后深受启迪。总之,他不论干什么,总能干得很好。
  1990年夏季,安徽发大水,阜阳地区灾情严重。为了反映当地干部群众抗洪救灾的先进事迹,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中央决定组织宣讲团到各地巡回宣讲。沈部长带队下去组织材料。我也随同前往。当时大水未退,天气很热。沈部长带着我们深入到受灾严重的村镇和农民家中了解情况。常常白天下去,晚上很晚才回来。有时饭吃不上,水也喝不到。晚上回到县里,县里的领导想安排好一点,沈部长坚决不同意。他说非常时期不能搞特殊,更不能给灾区添麻烦。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沈部长还带着我们坐船去了一些庄台子。那时的庄台不像现在修建得这样好,条件很差,就是一些土堆子。雨一下,满是泥泞。加上水位上升,一些老鼠被逼上庄台,公然摇晃着硕大的身躯在人眼皮子底下窜来窜去,那情景真是令人不堪!但是,就在这种极端恶劣的条件下,灾区的干部群众不惜牺牲小我,为了大局泄洪放水。这种奉献精神非常令人感动。沈部长在讨论如何写材料时,反复强调要把安徽人的这种奉献精神写出来,并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后来,据我所知,这个宣讲先在省内,后又到全国,取得很大成功,还受到了中央领导机关的表彰。
  沈部长在文联工作时间不长,约两三年时间,后来他调回宣传部,我们的联系渐渐少了。不过,有时开会、搞活动碰到了,都会打招呼,问候几句;过年时也会相互寄张贺年片。再后来,他从副部长的岗位退下来,但他退而不休,继续发挥余热,先后担任了老年大学校长和新四军研究会会长等职务,利用自己的影响,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就在这期间,传来消息,说他生病了,我们都想去看他,但文联办公室的同志带信说,沈部长在病中,不希望大家去,如果要去还是等他病好了再说。这一来,我们都不好去了,但心里却很牵挂。后来,听说他的病好了,治疗效果不错,我们都很高兴。
  回想起来,我最后一次见到沈部长是在温跃渊的新书座谈会上。那次会议是在文联四楼会议室举行的。在会上我又见到了沈部长。沈部长的状态看上去很好。他以一个老朋友的身份对跃渊的创作和新书给予了评述。发言不长,但都讲在点子上。讲话结束后,大家热烈鼓掌。当时我坐在他的身边,沈部长谦虚地对我说,我不是内行,只是谈一点感想。我打趣道,你不是内行,但是一个内行的领导。他听后笑了起来。散会后,我们挽留他一起吃饭,他说不了。送他走时,问及他的身体,他说很好。我们都相信,他已战胜了疾病,没想到无情的病魔最终还是夺走了他的生命……
  臧克家先生有诗云: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是的,一个人做过的好事,人们是不会忘记的。就像春风吹进人们的心田,化作一片葱绿,让人久久缅怀。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