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渝——突出贡献
丁渝作为中国波谱学科的带头人,深知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国家的昌盛、科学的发展仅靠几个人、少数人不行。因此,他非常注重培养人才。丁渝一回国就兼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开了波谱学和无线电两门课。他还被邀到中国科技大学讲课。由于他的知识渊博,实验经验丰富,深得学生的敬重和崇拜,激发了很多青年学生对波谱学和原子物理学的兴趣和热情,一些高材生甚至跑到所里请求报考丁渝的研究生。 丁渝对分到他身边工作的大学生要求非常严格,总以实验物理学家的高标准去锻炼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如要求他们焊电路、抽真空,洗真空泵、烧玻璃,绘图加工,将损坏的氦质谱探漏仪或真空压力计等修复,通过这些技术实践,让年轻人受到基本实验技术的训练,并锻炼他们作为一名实验工作者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使他们学到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实验物理知识,激发起学生改进原实验仪器的兴趣。丁渝常说:“实验物理学家必须在实验室里经常敲打”。对年轻一代如此,他自己也是如此。所里给他分配办公室,他都拒绝了,坚持实验室就是办公室,他的办公桌面向原子束仪。他常常在实验室里工作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除夕晚上的年饭他也会忘了。丁渝在每个星期一都要召开业务工作会,每个人都要汇报一周做了些什么,有何发现和体会。对实验数据“抠”得很严,不允许有半点含糊,更不允许弄虚作假,总要重复验证。他自己更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人们常说,跟着丁渝干有压力,有活力,有充实感。由于他的严格要求,诲人不倦,从而带出了一班好人马。他们具有实干精神,动手能力较强,大都成为高能物理所的科研骨干。
筹建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
1962年,国家着手筹建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要丁渝为这个所培训人才。他把几批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挑选出来的即将分到西南技术物理所工作的毕业生带在身边,进行基本实验技术训练,并给他们讲授了核磁共振、荧光晶体、荧光特性及晶体生长中的溶盐法等多种课程,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独立工作能力。这批人才来到西南后,立即把晶体生长搞了起来,1965年就搞出了很漂亮的红宝石、钇铵石榴石,得到国家的表扬。这年国家特在这个所召开了现场会。当年丁渝为这个所培训的人员,有的成了高级工程师,有的成了研究员、教授,为国防科研作出了很大贡献,人们都说丁渝是西南技术物理所的育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