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38087790
本馆由[ 玫瑰 ]创建于2010年11月12日

杨靖宇-艰苦抗战

发布时间:2011-02-25 16:28:40      发布人: 玫瑰

艰难中创造奇迹

  两次西征之后,由于部队损失较大,并且长时间得不到休整。1936年冬,杨靖宇带领部队到桓仁、宽甸两县之间的密林之中进行休整。当时是冬天,条件异常艰苦。战士们吃草根、嚼树皮、喝雪水,硬是挺过了漫漫寒冬。次年夏,第一路军结束整训,部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为牵制日本关东军入关,配合、支援全国抗战,杨靖宇率抗联第一路军主动出击,制定袭击奉海铁路(沈阳至梅河口)作战计划,进行了新宾黄土岗战斗;又在广大群众的配合和支持下,采取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在宽甸县双山子、四平街痛击日军守备队,毙伤日军水出、陆岛队长以下30余人,在本溪县碱厂沟与日军牛岛部队交战,击毙牛岛队长以下50余人。在本溪县大石湖、桓仁县大甸子、冷沟等地,多次与日伪军激战,有力地钳制了日本侵略军。
  日本帝国主义一直把东北作为征服中国的战略基地。东北抗联的存在,似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动摇了日伪反动统治,敌人称杨靖宇为“满洲治安之癌”。为此, 1938年起,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调动日伪军警6万余人,对杨靖宇及抗联一路军进行“大讨伐”,特别强调:“对于捕杀匪首杨靖宇等须全力以赴。”其行动策略是:“同时遇到抗联和抗日山林队,专打抗联,不打山林队;若是同时遇到杨靖宇和其他抗联部队,专打杨靖宇,不打其他抗联。”在军事讨伐的同时,日伪当局采取收买汉奸、政治诱降、组建叛徒武装等方式,对抗联进行分化瓦解。至此,东北抗日武装斗争进入了极端艰难的时期。在反“讨伐”斗争中,杨靖宇率部采取夜袭、伏击、迂回等游击战术,与敌周旋苦战。1938年,杨靖宇指挥所属部队开展一系列斗争:袭击老岭隧道工地敌人,取得蚊子沟、土口子、长岗、岔沟、木箕河、大蒲柴河战斗的胜利,击毙日本指挥官西田重隆,消灭了日伪称之为“剿匪之花”的伪满军“索旅”,粉碎了敌人策划的“东边道大讨伐”。进入冬季,斗争更加艰苦,抗联战士缺衣少食,经常十天半月吃不到粮食,常常是渴了抓把雪,饿了吃些树皮、野菜、草根。没有鞋穿,就用麻袋片或破布把脚包起来在雪地上行军,常常是空腹与敌军搏斗。由于敌人实
  

行了“梳篦式讨伐”和“狗蝇子战术”,战士们甩掉一股敌人不久又遇到一股敌人,体力消耗很大。加上长白山地冻天寒,气温经常是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不少战士都冻掉了手指和脚趾。由于缺医少药,不少战士为此献出了生命。 1938年夏,由于一师师长程斌叛变,一路军活动更加艰难。但杨靖宇领导抗联坚持斗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东北抗战史上的奇迹。

杀身成仁

  1939年是抗联一路军抗战以来最为艰苦的时期之一,部队伤亡很大。曾当过杨靖宇身边警卫战士的黄生发老人回忆道: “天气嘎嘎冷,我们的棉衣又不齐,有的同志手脚冻伤了。可是敌人的部队越
  
  

集越密,‘讨伐’越来越频繁。就在杨司令他们为解决棉衣问题召集各方面军负责人开会研究时,因叛徒出卖,在那尔轰的东北岔一带被岸谷隆一郎带领的日伪军层层包围,敌兵力达4万多人。天上有飞机,地上有机枪大炮,汽车来回运送粮食、弹药。在我们的正面,敌人满山满谷。为了掩护各部队分头转移,杨司令带领我们300多人在正面吸引住敌人,由机枪连开路,生生撕开一条口子。
  “但是,当我们经南泊子突围到了五金顶子时,敌人已经纠集了更多的兵力,我们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很难得到个休整的机会。雪地行军,裤子总是湿的,让寒风一吹,冻成冰甲,很难打弯,也不知有多沉,迈步都吃力。鞋子也都跑烂了,只好割下几根柔软的榆树条子,从头拧到尾儿,当作绳子把鞋绑在脚上。衣服,全叫树枝扯烂了,开着花,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浑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凉的。
  “这时候,多么需要火啊!生起一堆火,好好地烤一烤,把冻成冰的衣服烤化、烤干,把冷冰冰的身子烤暖。特别是夜里,气温降到摄氏零下40多度,冻得大树喀吧喀吧直响,粗大的树干冻裂了缝儿,人又怎能受得了啊!可是一生火,火光照出老远,青烟飘上林梢,敌人就会像一群绿头苍蝇一样扑上来。我们只得不停地在雪地上蹦高,生怕坐下来再也起不来。
  “更难的是没有吃的,不要说粮食啊,连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积雪里,没法找,没法挖,我们只好吃那难咽的树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层泛绿的嫩皮一片片削下来,放在嘴里嚼啊嚼啊,就是咽不下去。勉强吃下去了,肚子也不好受……”
  杨靖宇鼓励大家:“革命就像一堆火,看起来很小,可燃烧起来能烧红了天,照亮黑夜。革命,不管遇多大困难总会胜利的!”1940年2月,杨靖宇牺牲前夕,他和战士们同吃着一碗用雪水熬煮的糊糊,十分沉静地对警卫员说:“就是我们这些人都牺牲了,还会有人继承我们的事业,革命总是会成功的。”此后几天,他都没有吃到一粒粮食,饿了就以草根、棉絮充饥,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1940年2月23日下午,敌人在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包围了杨靖宇。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战场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手枪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因此,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下午4时30分,杨靖宇被敌弹射中胸膛,壮烈殉国,年仅35岁。杨靖宇为国捐躯后,日本侵略者剖开了他的遗体,发现他的胃饿得变了形,里面除了尚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连一粒粮食都没有!壮士喋血,为争民族之气,连残暴的侵略者也震惊和折服了。当年参与“围剿”的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都不得不承认:“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并特意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