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38087790
本馆由[ 玫瑰 ]创建于2010年11月12日

杨靖宇-举旗抗日

发布时间:2011-02-25 16:26:39      发布人: 玫瑰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2年11月杨靖宇被派往南满,到吉林磐石一带视察。他按照中国工农红军的经验整顿当地游击队,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委。杨靖宇领导游击队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在根据地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粉碎了敌人4次围攻,并主动出击,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进行大小战斗60余次,打死打伤日伪军130余人,缴获许多武器弹药。游击队在战斗中越战越强,由建队时的不足百人,扩大到250余人,声威遍及南满。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救亡图存、抗击侵略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中共中央《一二六指示信》关于建立东北抗日统一战线的精神传达到南满后,杨靖宇从南满实际出发,立即把这一指示精神贯彻到实际斗争中去,明确提出动员一切力量,联合抗日。当时,南满磐石地区有许多股各种报号的反日义勇军、山林队。其中主要有“老长青”、“朱司令”、“云中飞”、“青林”、“毛团”、“殿臣”、“赵团”、“马团”、“三江好”、“曹团”等队。杨靖宇采取写信、发传单、派人主动联系等办法,做团结争取工作,共同抗日。特别是在“马团”、“赵团”受日伪军进攻、处境困难的情况下,他立即带队去解围。这两支队伍后来和南满游击队团结战斗。杨靖宇曾亲自出面去做多次围攻过抗日部队的“毛团”的工作,最后,经过争取,该团首领毛作彬同意与游击队联合作战。这对其他反日义勇军、山林队产生了很大影响。 他团结各路抗日武装,创建了以罄石县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随后,杨靖宇联合这些反日义勇军、山林队,发动了围攻大兴川、攻克伊通县营城子镇、进攻八道河子、破坏吉海铁路、攻打东集场子等战斗,使反日部队逐渐团结在游击队周围,进而要求在组织上实行联合。在这种形势下,1933年7月,抗日军联合参谋部成立。杨靖宇任政治委员。1934年2月21日,在临江县三岔子城墙砬子附近山林中,杨靖宇和其他16支抗日部队的首领共同商量,成立抗日联军总指挥部。杨靖宇被推为总指挥。除东北人民革命军一军独立师所属部队外,其他各抗日部队共编成8个支队,并且划分了活动区域,统一调动。杨靖宇指挥这些队伍和日伪军进行多次战斗,取得了1934年反“讨伐”的胜利。
  根据满洲省委的决定,杨靖宇于1933年9月18日,在中国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基础上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独立师下辖两个团。全师共有300余人,杨靖宇任师长兼政治委员。此时,杨靖宇根据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采用避实击虚,积极防御作战方针,联合其他抗日义勇军伺机打击敌人。他带领司令部直属部队往返于沈海铁路东西、梅河口至集安公路两侧,连续进行了通化水曲柳、临江三岔子、金川大荒沟等一系列战斗,狠狠打击了敌人。到1934年8月,独立师已发展到800余人,团结了一大批各种抗日部队。所属部队活动区域已扩展到辉发江南北两岸10余县,给日伪在南满的反动统治造成了极大威胁。
  杨靖宇在作战中制定了士兵优待条例、作战奖励条例等,使部队在打击日伪军的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于1934年11月7日,宣告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下辖两个师,杨靖宇任军长和政委。1935年3月,杨靖宇率领部队,开辟了清原、新宾、桓仁等游击区。到1935年底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总人数比1934年增长1倍。
  1936年春,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鼓舞下,为了配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杨靖宇率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在辽宁与吉林毗连的东部地区主动出击,积极打击日伪军。从2月至4月,第一军与日伪军作战11次,歼灭日军60人,伪军382人。1936年7月初,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军部下辖教导团和3个师,全军共有3000人。

南满大迂回

  1935年秋,河里根据地已成了敌人的重点“讨伐”地区。一军司令部所在地临江板石沟周围,每一座村庄,每一条要道口,都密密麻麻地驻满了日伪军。为突破敌人重围,重新掌握战争的主动,杨靖宇决定先给敌人一个“声东击西”。8月中旬,杨靖宇率军部教导团一百五十人开始行动。他不走大路,专走林间小路,穿山越岭,向西行进,进入柳河境内,寻找敌人包围圈的薄弱环节。20日,杨靖宇突然率部向驻守柳河黑石头大道的伪军三百余人发起了猛攻。我军指战员从山林中冲出,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白刃战,一次毙伤敌人六十余名,俘虏十余名,缴枪一百五十支,迫击炮一门,胜利突出重围。杨靖宇早已料到敌人肯定会大兵云集柳河“围堵”我军,西进一段路后,突然掉头向东,重回出发地,寻找出山的机会。敌人发现杨靖宇在柳河“破”了他们的包围圈,大为惊慌,急令万余“讨伐”大军西移,给我军留下了一个“裂口”。杨靖宇再次悄悄出发,一路东南,穿越莽莽苍苍的长白山密林,大踏步行进数百公里,离开河里山区,进入通化、浑江境内,将敌人的“讨伐”大军全部甩在身后。 10月中旬,杨靖宇开始实行他调动敌人、为河里根据地解围的计划。他将军部教导团一分为二,一部以急行军速度向东直插,进至位于中朝边境上的辑安,突然攻克防御松懈的敌伪据点榆树林子,毙伤俘敌二十多人,缴获步枪二十五支和一大批棉布,解决了部队的冬装。他自己率领少数部队,西进桓仁,找到了失利的一师部队,与其合兵一处。不久,东出辑安的部队按照他的命令,有意“暴露”一军军部的番号,然后火速赶至桓仁,与一师部队会合。然后,杨靖宇让部队休息,派出许多侦察员,严密监视敌人的动静。
  杨靖宇先是在柳河“突出”了重围,然后又突然出现在几百里外的辑安,让指挥“大讨伐”的伪第一军管区司令官于芷山一时如坠五里雾中。于芷山毕竟是杨靖宇的老对手了,冷静下来后,他突然意识到这两处出现的杨靖宇都可能不是真的杨靖宇,而只是杨靖宇派出的小部队,目的仍是要借此弄昏他的头脑。于芷山对自己在这次“大讨伐”中使用的新战术深为自信,坚决不相信杨靖宇真能突出重围。他决心对这两处出现的“杨靖宇部队”置之不理,“以静制动”,看看杨靖宇“还会耍什么花招”。
  于芷山的“老谋深算”让杨靖宇颇感意外,但他很快就为自己突然发现的更大战机激动起来:为进行这次大“讨伐”,伪奉天军全部出动,整个辽南地区防御空虚。于芷山做梦也不会想到,杨靖宇敢于远离自己的根据地,向千里之外的辽南地区进行长途“游击”。他想不到的事情,正是杨靖宇要做的事情!杨靖宇当下决定:率部向敌人大后方长途出击!你打我的后方,我打你的后方!
  11月下旬,杨靖宇率领军部教导团和一师一部出发,一路专拣山路、险路、小路行进,昼夜兼程,大踏步地向南跃进了二百公里,进入宽甸境内,很快就联系上了当地的一些抗日山林队,组成了一支五百余人的队伍,于28日大白天,突然攻下了距河里已有千里之遥的宽甸县步达远街。该镇是进入辽东半岛的门户,距离敌伪统治的心脏城市之一奉天也不过数百里,杨靖宇的突然出现,立即引起了整个南满震动。大连、奉天等地的日伪政权紧急“询问”奉天的于芷山,刚刚打下步达远街的是不是杨靖宇?如果真是杨靖宇,奉天军将采取何种措施,以维护辽南的治安?这时杨靖宇正站在步达远街头,向群众进行抗日宣传,他说:同胞们,我就是杨靖宇,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就要分兵西进和南下,解放辽东半岛,光复沈阳!群众一片欢呼声。于芷山接到所有这些“询问”和报告,急得热汗直流,面呈菜色,急调驻防奉天的伪军前去“讨伐”,此时他不能不相信这支千里南下的抗日军就是杨靖宇的部队了!开完群众抗日大会,杨靖宇率部“南下”,一路急行,给当地的汉奸造成了一种他真要南下辽东半岛的强烈印象。汉奸们立马将事情报告给奉天和大连,于芷山和大连日军空前紧张起来。杨靖宇南进了数十里,突然掉头进入山林,折向西北,两天一夜行进了三百里,悄悄到达本溪城外。12月未的一天深夜,一军远征部队联合当地的多支山林队,对本溪郊外的日本碱厂发起了突袭。一时本溪城里城外,枪声响成一片。本溪是辽东重镇,与奉天近在咫尺,奉天的城防军已被于芷山派往辽南,城中除了伪警察就再没有了别的兵力。于芷山再也“镇静”不下去了,杨靖宇敢打本溪,就有可能出奇兵突袭奉天!他当即急令“讨伐”东边道的敌军回师辽南、本溪、奉天各地,布署防御,不让杨靖宇再“有机可乘”。至此,伪奉天、安东两省1935年度的“秋季大讨伐”再次以失败告终。1936年1月上旬,杨靖宇率部胜利返回河里根据地。
  从1935年的8月到12月,不到五个月内,杨靖宇孤军南征,在敌人统治严密的地区迂回行进两千多里,东至中朝边境,南到辽南,西到本溪,到处开花,创造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史上极为光辉的一章。

痛击邵本良

  1936年初,日军为了彻底消灭活动在抚顺地区的抗日联军,调集了一个师团的兵力,在汉奸邵本良一群土匪的配合下,开始大举向抚顺地区进攻。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杨靖宇采取牵“牛鼻子”的办法,迂回作战。为粉碎敌人这次“大讨伐”的阴谋,杨靖宇带领军部和一师部分指战员担当了牵“牛鼻子”的任务。他们从清原向新宾方向转移,再从新宾向桓仁转移,然后再回到清原。经过几次的长途急行军,拖得敌人筋疲力尽,失去了刚开始时的嚣张气焰。
  杨靖宇部队分成几个小分队,分散敌人的兵力,然后采取麻雀战术,用各个击破的办法歼灭了许多敌人。一日,杨靖宇率领的小分队走到新宾的大琵琶岭时,被敌人发现,杨靖宇集中火力歼灭了60多名伪军。一天,杨靖宇他们在鸡房子岭吃饭,邵本良得知后,派200名骑兵追来,杨靖宇便让战士们用轻机枪扫射,敌人丢下50多具尸体狼狈逃窜。气急败坏的敌人吃了几次败仗之后,便集中兵力,在三木指挥下,想找机会与杨靖宇决战。杨靖宇看透了敌人的阴谋,便将计就计,让战士们一路上丢弃一些没有用的东西,制造逃跑的迹象,敌人信以为真,派邵本良余部紧追不舍。而我军在杨靖宇的率领下,风雨不误,日夜兼 程,长途跋涉千余里,迂回到凤城县的梨树甸子。杨靖宇布置好埋伏圈,待邵本良残部完全进入伏击圈内后,一声令下,全体指战员一齐开火。经4个多小时的激战,歼灭了几乎所有的残敌。邵本良仅带着7名土匪逃掉。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粉碎了敌人的这次“大讨伐”。
  杨靖宇痛击邵本良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抚顺地区人民的抗日决心和战士们的斗志。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