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心植
翁心植教授于1949~1957年间,在著名热带病专家钟惠澜教授指导下,对黑热病、肺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血吸虫病的诊断治疗进行了研究,发表了40余篇论文。其中比较重要的成就是创制了黑热病补体结合试验用简制抗原,可使患者的阳性率达90%以上。1957年调中苏友谊医院后,开始把科研重点由寄生虫病转移到心血管疾病及普通内科方面,在国内首先报告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及“粘液性水肿与心包积液”等研究成果。过去,白塞病主要是眼科和皮肤科疾病,很少被内科医师重视,往往被误诊或漏诊。翁心植首先报告了“白塞病的内科表现”,并提出该病可能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再论白塞病的内科表现”,进一步证实了该病可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并提出结核病所致的自家免疫反应可能是白塞综合征的原因之一。这些观点后来被其他学者所证实。1965年调到北京朝阳医院任内科主任,开始组织对肺心病、冠心病的临床研究和高
血压的群防群治工作。1976年在全国较早地建立了冠心血监护病房,使心肌梗死的住院病死率由20%以上降到10%~12%。他和阜外医院蔡如升教授共同组织并领导了全国防治肺心病的研究工作,使全国住院肺心病的平均病死率由31.7%降至14.6%。1979年起他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聘为吸烟与健康专家顾问咨询组成员,并创立了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筹备组,于1984年主持召开了全国吸烟情况调查座谈会,组织了全国随机抽样50余万人群吸烟情况的调查。
翁教授从80年代以来,曾到德国、美国、菲律宾等国家考察心血管防治研究情况,参加学术会议,并作为临时顾问赴斯里兰卡出席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发展中国家控制吸烟工作会议和以咨询组专家身分参加在日内瓦召开的发展中国家制定控制吸烟策略的专家会议。他深感中国心血管病研究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虽已年逾花甲,但仍为赶超世界水平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