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陵追记
二〇〇五年清明节之前,经过我兄弟三人的齐心筹划,操办了先父母、先祖
父母陵墓的移葬。我们作后辈的人,劳碌奔波于尘世,常为无法对先人们奉养送
终而内疚。这次完成对他、她们的迁陵和合葬,也算稍得慰籍。特作此追记。
我家的祖籍是河北省藁城县南董镇南大章村。藁城古称廉镇,历来是南北争
战之地。有史记载,战国时蔺相如在这一带筑设了九门镇。明成祖定都北京后,
将众多山西百姓在洪同县大槐树下集聚后移民到这里,以补充因战乱、天灾而锐
减的人丁。南大章村位于滹沱河畔,一部分村宅甚至就座落在干涸的河床里面。
听乡亲们讲,当年一位戴姓书生赴京赶考,因病滞留而入赘定居下来。繁衍到我
们这一辈为第十三代。
戴家的祖坟当年选址在村东北约三公里,离阴湿较远的地方。随着当代土地
管辖权的变更,这片坟地划归了高庄村,上世纪五十年代被夷作农田,坟茔已然
不复存在。一些石质墓碑据说被高庄用做了一座小桥的基石。近年,附近砖场烧
砖取土作业的逼近,前前后后的墓穴已由事主做了动迁。迁陵、移葬故去亲人的
事宜对于我兄弟来说,实在是不得已而又不容推托的了。
恰巧,信息灵通的云武弟得知,太原市晋祠西南天龙山新置一座“仙居园”
陵园,靠山朝阳,环境幽雅,宜供先人们长远安息。我兄弟经与原籍乡亲电话联
系,决定二零零五年四月二日起陵、火化,三日入葬,赶在清明节(四日)之前
办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从上海出发的前夜,我梦见了祖母、爸爸和妈妈,
依稀是我最后见到时的面容。我对他(她)们说,今后您们可以得到一些安慰了。
四月一日,我和云武弟以及冬冬侄(其父因并未去)回老家,邀请乡亲们到
原戴家坟地准确地勘探出爸爸、妈妈和祖父的墓穴位置。爸爸去世时使用的是水
泥棺材,正是这口非凡的棺材为准确定位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据。承蒙乡亲们的支
持,次日的起灵、火化,一一顺当。走石太高速公路,当天下午就抵达太原天龙
山公墓--仙居园陵园。三日,爸爸、妈妈合葬在明璐苑15-A-35号墓穴。当年
祖母去世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运回原籍,而葬在太原双塔寺,这次终于同祖父
一起,合葬在明璐苑1-C-33号墓穴。爸爸笃孝,这样办理,也圆了他老人家生
前未了的心愿。
迁陵、祭奠事毕,一位亲戚提醒大家,回家路上径直走路,不要回头留连。
听了这话,我心里蓦然震动。子孙们如果不能安心走路,亲人在天之灵就不得安
生。呀!伟大的亲情!伟大的父母爱!
次日为清明节,我专程从太原到一九三七年十月忻口会战时爸爸率领三二二
团同日寇激烈战斗的地方――南怀化村。一九九七年忻口市政府在会战原址筑立
了一个很壮观的“忻口会战纪念墙”,撰文介绍了会战总的情况。其中特别说到,
该“会战以南怀化村激战尤为惨烈,一昼夜双方交错阵地13次,迫使日军接连三
次更换前线指挥官(联队,可能相当于师、团长)。至今,当地有些老年人居然
还知道当年”南军“(即国军)的戴团长。
当年激战的南怀化村二〇四高地古称烽火台。我在高地上徘徊,捡到一块胡
罗卜状的黄土釉。凭我的科技知识判断,这是炮火炸焚的痕迹。大地在燃烧,血
肉筑长城。伟大的中国抗日军人!常言道,慷慨就义易,忍辱负重难。父亲一生,
体行复加。有这样的英雄父亲,我感到自豪。
不知何故,南怀化村现改称河南村。在忻口镇火车站附近,遇到一位当地人。
他讲,包括二〇四高地在内的15顷山地由他承包,15年的承包费一共是****元。
我听后,默然无言。
求神不如祭祖。此行使我感受到非于平常的激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铭记
先人的事迹,感谢先人的恩德,努力把我们各自应做的事情做好。太原仙居园陵
园的开拓了网上纪念馆,为祭怀先人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通道。我家网上纪念馆的
名称是:愛國將領戴慕真,网址是http://www.tyxjyly.com/ShowPost.asp?id=1784,
当然,在我有生之年,会尽可能直接到墓前祭扫,跪拜。
(次子)云江记于2005年4月12日
改于2008年4月24日
附记(先人的生、卒)
祖父戴歧昌,1886年生。粗通文墨的农民,在村里能吃苦出了名。1940年
春,他锯伐自家的一棵榆树时,攀到树上锯分枝,不慎被断开的枝干撞落,跌
伤左颊部,不治而亡。
祖母刘仁爱,1883年生。家庭妇女,信基督教,60岁后读经识字。1960年
冬肾炎病重,自缢身亡。
父亲戴慕真,1904年2月2日(农历)生。国民党爱国将领,后无业,信基
督教。1972年12月10日(阳历)病故于石家庄第二监狱。病因不详。
母亲蒋懿真,1902年正月25日(农历)生。家庭妇女,信基督教,40岁后
读经识字。1970年12月18日(阳历)冬因胃癌病重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