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昌先生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11916579
本馆由[ 马克昌法学基金会 ]创建于2013年03月20日

西湖的水啊,我的泪

发布时间:2013-03-27 23:34:35      发布人: 马克昌法学基金会

柯良栋

 

写完论文的最后一个字,我的内心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喜悦之情,亦没有如释重负之感,内心充盈的完全是思念我的恩师马克昌先生的无限悲苦和无尽伤痛!在这一刻,在静谧的西湖边,我独守孤灯夜影,任由怀念恩师的泪水模糊双眼、纵横流淌……因为,我的恩师再也无法审改我的论文了,再也无法对我耳提面命了;因为,我再也无法向恩师当面请教了,再也无法恭听恩师给我的教诲了;因为,我的恩师再也无法和我们这些弟子一起小酌几杯、高歌几曲了,我们这些弟子再也无法听到恩师讲的幽默小故事、睿智小段子而和恩师一起开怀大笑了;因为,我再也无法通过短信向恩师表达思念和敬意了,再也无法从恩师给我发送的短信中感受恩师给我的关爱和欢乐了;因为,我再也无法拉着恩师的手聆听恩师谈古论今了;因为,我再也无法达成请恩师来杭州休养的心愿了;因为,经过长达6年的坚守和煎熬,我完成了论文的写作,而恩师却再也看不到了!因为……西湖的水啊,我的泪!

2011622,得知恩师抛我仙去,本来就独自一人漂泊在外工作的我,突然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无家可归的弃儿,心痛欲裂,恨不得立即从出差地嘉兴赶往武汉,跪拜于恩师灵前。无奈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一夜,我辗转未眠,以泪洗面,于夜深人静之时匆匆草拟了一份吊唁电邮,通过互联网传送给武汉大学马克昌教授治丧委员会并马先生亲属:

惊悉恩师马先生驾鹤西去,学生良栋痛切之情难以言表!谨向马先生致以沉痛的哀悼和深切的哀思!

先生在法学理论研究、法学高等教育、民主法制建设、指导司法实践等方面的高深造诣和卓越贡献世所公认。先生的不幸逝世,是国家民主法制建设和法律界的重大损失!

回想30年前就读武汉大学法律系,是先生培养了学生对法学特别是刑法学的浓厚兴趣,以及对公平正义的孜孜追求。前不久,学生赶到武汉拜望先生时,先生虽卧病在床,但精神矍铄、乐观幽默、言谈睿智,对学生更是悉心指导、不遗余力。现如今,先生骤然谢世、阴阳两隔,而先生的音容笑貌犹历历在目,令学生悲痛难当!学生深深感到,先生的不幸逝世,不仅使学生痛失了一位敬畏、敬重、敬爱的师长,更使学生痛失了在刑法学界的精神领袖、司法实际工作的导师、社会公共道德的楷模、维护公平正义的典范!

值此哀痛之际,祈请先生亲属节哀保重!

祈愿自噱为“80后”的先生在天堂开心快乐!

623,我抓紧变更了由杭州直飞香港的航班,改由武汉去深圳再转香港。我一心只想能够为自己的恩师马先生守灵,送马先生最后一程,将马先生送上山。624,当我登上杭州到武汉的夜航班,我的心隐隐作痛,泪水无法止住,一个来小时的航程竟然是如此漫长,如此悲伤……抵达武汉后,在师兄的劝导下,我便直接入住了在武大附近的旅店,没能去为马先生彻夜守灵。一想到马先生一个人躺在殡仪馆,一想到马先生的灵堂设在偌大的宋卿体育馆会不会清冷、孤寂,我又是一夜辗转难寐……625一早,我赶到了宋卿体育馆。看着马先生用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我,用灿烂的笑容迎接我,我泪眼模糊,在马老师遗像前长跪难起……

2005年有幸被马先生收入门下至今已有6年。6年来,每次从北京或者从杭州到武汉大学,虽然我是一个人来来往往,但我的内心始终充实且充满期待和喜悦。因为,我能面见我敬爱的导师马先生给我传道、授业、解惑。无论是专业问题,还是工作难题,抑或是人生烦恼,我都能够向马先生提出,我都能够得到先生的及时辅导和悉心点拨……

其实,我认识先生,是在30年前。作为1981级武汉大学法律系的本科生,我们是十分幸运的。因为我们能够有机会直接面对面地接受先生他们一代大师的法学启蒙和教导。先生用“豫普话”、用文摘卡片、用自编讲义、用“犯罪构成”、用“牧野英一”、“木村龟二”为我们开启了进入法学特别是刑法学殿堂的大门……

而我内心追随先生,则是始于1984年。那时毕业分配在即,我面临何去何从的人生重大选择。当时大学生毕业由国家包分配,由不得自己选择,再加上我个人原因很难被分配到自己理想的地方和单位,于是我暗自规划报考硕士研究生。考哪位老师的呢?我毫不迟疑地选择了老师。然而,等到招生计划下达时我才知道1985老师不招生。就这样,我放弃了报考硕士,被分配到了最具挑战、最具活力的沿海地区——“福建前线”。

因我不甘于被二次分配,曾经长途跋涉返回学校寻求工作上重新分配的转机。毕竟当时刚刚步入社会,还不了解世事的复杂、人情的冷暖,碰了一鼻子灰。但是,我并没有灰溜溜地离开武大、离开武汉,而是浑身充满了战斗的激情,乐观豁达地返回“福建前线”,我下定决心要把福建当做建造幸福生活的起点。自己敬重的老师不就经历过坐21年冷板凳的磨难吗?而这些苦难的经历最终都成了人生宝贵的财富。

在福建期间,自己一边工作一边为改变自己的环境而准备、努力。欲调回湖北黄石工作不成,我决定重返武汉大学,报考老师的硕士研究生。因工作原因未能如愿,最后选择报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欧阳涛先生的硕士研究生。本以为工作繁杂、难以静心备考,考上的几率低,积累点经验教训以利来年再考,没想到的是一举成功,真叫人喜出望外。如果没有武大法律系以老师为代表的一代名师给我奠定的扎实法学知识功底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我是不可能“中举”进京的。

师从马先生,我愿意从1981年起算。因为,先生是直接给我们本科生讲刑法课的,是先生培养了我对刑法的浓厚兴趣,尽管那时候是80级、81级一起上大课,先生不可能认识我。还因为,我们师兄弟和马先生在一起时常要论及谁是师兄谁是师弟的问题。我主张以入武大门直接听先生讲课先后时间为起算标准,往往会惨遭先入师门的博士师兄们的一致反对,最终“报请”先生裁判。此时此刻,先生会用他那“豫普话”告诉我们这些吵吵闹闹的弟子:“怎么论都可以!”真所谓姜是老的辣!先生看到自己的弟子们如此友爱,脸上总是会露出灿烂而慈祥的笑容,兴之所至时还会给我们讲讲他听到、收到的幽默小故事,唱上几首怀旧的老歌……

在宋卿体育馆吊唁大厅,我和师兄弟们一起为先生守灵。看着先生遗像那灿烂、慈祥的笑容和期待目光,我的泪眼无法与先生对视,因为我还没有完成学业,我心中有愧;我没能请到先生到杭州休养,我心中有悔……

626上午,马先生的告别仪式在武昌殡仪馆隆重举行。从全国各地自发赶来给马先生送行的人流,一大早就在很短的时间内汇聚在吊唁大厅内外,汇聚在马先生一脸灿烂笑容的遗像前,汇聚在马先生慈祥安宁的遗体周围。何谓高山仰止?何谓一代宗师?何谓人格魅力?马先生以其治学严谨、学贯中西,著作等身、桃李天下,信仰法治、身体力行,刚直不阿、清正理性,博爱宽容、率真幽默……给出了标准答案。

……最后两批瞻仰马先生遗容的是先生的家人和弟子们。我和莫大姐洪宪老师泣拥在一起:“我对不起先生,我是他最不争气的学生,我到现在还没完成学业!我对不起先生啊!”在武昌殡仪馆,我是第一次见到自己至敬至爱的亲人被送入烈焰之中,我的心也随之被无情的火焰熔化成了灰烬,如翩飞的蝴蝶黯然远去……

在公安部法制局工作期间,先生对我的成长十分关心,为我的每一次进步感到欣慰。武汉大学法学院的师生都知道,先生把我们80级、81级的本科生是当着自己的嫡出弟子的。1996年修改刑法时,我有幸常常陪伴在先生左右。先生是全国人大法工委请来的专家,我则代表着公安部修改刑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个别问题上,我的观点有时会与先生的不一致。先生会很宽容地安慰我说:“屁股指挥脑袋嘛,可以理解。”2009年,我调任杭州公安局长,立足未稳,就遇到了所谓的“5·7飙车案”。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一时间各路人马摇唇鼓噪,一场舆论风暴迅即生成。我亲自听取案件调查情况汇报,审阅证据材料,研究法律条文,形成基本意见,并向马先生汇报请教。先生及时给我肯定和鼓励:一定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我以法律人的良知和品格坚守住了法律的底线,没有以公正的名义制造出新的不公正。从这起舆论事件中,我发现公众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文明素质亟待提高。于是,我们顺应民意、借助民力顺势而为,响亮提出了“文明出行,杭州先行”的行动口号,率先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整治酒后驾车、礼让斑马线上行人的专项行动……整治酒驾风暴以摧枯拉朽之势刮向全浙江省并席卷全国。经过两年多至今未停歇的努力,“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成了公众的口头禅和行为准则,机动车礼让斑马线上的行人已成为国内大城市率先出现的一道尊重生命、传递文明、温暖人心、感受幸福的亮丽风景线。这场发源于杭州的整治酒后驾车风暴,以及杭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扎实实施的打造全国交通文明示范城市3年规划,挽救了许许多多的生命和家庭,为全国交通文明建设以及培育广大民众的法治文化、提升文明素质起到了强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我登门看望先生时,作了比较详细的汇报,先生频频首肯……

在博士中期考试前,我曾以老学生的油滑让马先生透题,得到的却是他严肃的回答:你要对自己负责!想到先生2003年以年近80的高龄花4年时间“爬格子”撰写的80余万字的个人专著《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在病重住院期间还为《犯罪通论》、《刑罚通论》相配套的姊妹篇《百罪通论》撰写了5万余字的书稿,直至逝世前还时刻惦记着尚未完成的个人专著《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想到先生洋洋千万言的等身著作,都是他老人家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地爬出来的,治学之严谨、学术地位之高尚可见一斑。听了先生的教导,我不禁脸红耳热。先生对刑法理论、国家刑事立法和司法影响之深远,作为他老人家门下的学生,我不再敢有丝毫投机心理和懈怠情绪,鞭策自己甚至强迫自己以严谨负责的治学精神,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学业。既然我已经成为被海内外学者尊称为法学界的“马家军”中的一员,我应该做到的是至少不能给“马家军”抹黑。

从武汉经深圳,到香港返杭州,我回到了西子湖畔,要以实际行动化悲痛为力量,早日完成学业,以告慰先生在天之灵……。今天,我终于把博士论文的最后一个字写完了。老师啊,对您的感恩和敬爱,我觉得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

在职读博士是苦的,作为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公安局长在职读博士是苦上加苦、苦不堪言!今天,我终于写完了博士论文的最后一个字。

在边工作边攻博的过程中,一位有过在职读博经历的兄长感慨地对我说过:“全是虚荣心闹的啊!”相信他是经历了论文写作的艰难后才出此言的。其实,我报考博士的初衷是想尝试着走另一条人生道路,我的内心告诉我在三尺讲台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一样能够充分体现和实现人生的价值。先生的一生是何等辉煌而有价值的一生!他在中国法学教育、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等诸多方面给后人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在此,以我6年之久的煎熬,我忠告各位打算在职攻博的朋友,考前一定要看清前路的泥泞和荆棘,既然选择了这条并不好走的路,一定要坚定信心、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直至达到预定的目的地。

但愿先生在天堂上能看到自己的弟子作为法律人为守护和提升人间天堂杭州千万人民幸福、安宁、和谐的生活品质而辛勤劳作,能看到自己的弟子为治学效仿追随先生的踉跄步履和微薄成绩,能听到自己的弟子对恩师的无尽思念和内心的悔恨、挣扎、呼号……

(本文作者系杭州市公安局局长、法学博士)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