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兰田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0706
本馆由[ 知己 ]创建于2009年12月11日

激战张家店

发布时间:2011-10-24 19:15:47      发布人: 知己
 

 三纵副司令郑国仲带领八旅,在皖西活动,他们很快盯上了敌嫡系整编八十八师师部率领的主力六十二旅。郑国仲和几个旅领导分析了一下,敌七师、四十师等部正集结在豫南,妄图寻我主力作战,原在皖西的敌四十八师又被抽调西援,六十二旅孤军深入,离它最近的只有在六安的敌四十六师,完全可以歼灭敌六十二旅。但他们也考虑到,要歼灭这股敌人,一个旅的兵力是不够的。于是,他们一面尾随侧击敌六十二旅,一面向野司和纵队建议:中三纵主力,抓住战机歼灭敌人。

  刘邓首长立即命令三纵:东敌西调,皖西空虚,迅速回师,寻机歼灭分散薄弱之敌。

  三纵七、九两旅此时尚在豫南,接到命令后,立即兼程东进。

  七旅经过7昼夜急行军,于107到达霍山、六安之间。

  根据情报显示,敌六十二旅就在附近。

  七旅快赶到张家店时,天已经黑了,到处一片寂静,但在张家店方向却隐隐传来了被惊动的狗叫声。旅长赵兰田警觉起来:敌人现在会不会在张家店?

  七旅曾经路过张家店,赵兰田有个习惯,部队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喜欢看看周围的地形,他早就注意到了张家店。张家店位于六安东南60里的公路旁,是个有着几百户人家和商店的集镇。周围广布着池塘、水沟、稻田,在四周较远的地方,则横亘着一些长满小松树的山冈。这种水田、山冈交织相间所组成的地形,一般来说是利守不利攻的。六十二旅如果晚上要宿营休息,这是一个不错的地方。

  这时,侦察员跑来报告:前面抓到一个俘虏,据俘虏供称,敌八十八师师部及六十二旅全部,正在张家店宿营,准备明天一早向合肥方向逃跑。

  敌情判断得到了证实,必须马上作出决策。但此时赵兰田对纵队和八、九两个旅的情况一无所知,架设电台与纵队联络,但大别山多是山地,电台信号不好,一直联络不上。此时的赵兰田几乎成了孤家寡人,十九团归纵队指挥尚未归建,二十一团奉纵队命令前往六安方向阻击敌四十六师了。他手边只有二十团和一个侦察连,敌我力量悬殊实在太大。赵兰田心急如焚,他匆匆把敌情简单写了几句交给骑兵通信员,让他赶快报告纵队,然后又命令二十团迅速把敌人逃路堵住,在纵队主力到来之前,决不能让敌人逃掉。

  正当赵兰田焦急地等待着纵队的指示时,有人报告:童旅长来了!

  赵兰田见到三纵九旅旅长童国贵,顾不得寒暄,开门见山地说:老童,你来得正好,咱们商量一下这仗怎么打。我手上只有一个二十团,十九团、二十一团都调去阻击援敌了。

  童国贵说:我也是为这事来找你,我现在身边也只有一个二十六团。

  两人商量了一下,决定九旅负责南面和西面,七旅绕到东面和北面,先把张家店围起来,做好攻击准备,同时继续和纵队联系。

  午夜时分,三纵队副司令郑国仲带领八旅赶到了,并占领了张家店东面的制高点,对张家店的包围圈已经形成。

  三纵紧张地调兵遣将,敌六十二旅却依旧毫无知觉,仍在呼呼大睡。

  天渐渐地亮了,敌人发现陷入解放军的重围后,立即开始突围。

  战斗整整地打了一个白天。

  三纵对第六十二旅并不陌生,1947年初曾经和它在巨(野)金(乡)鱼(台)战役中交过手,那次三纵把它打得七零八落,但经过重新补充训练,第六十二旅又调到了大别山区。第六十二旅大部是美式装备,有一定的战斗力,而且善于防御作战。

  三纵宣传部长明朗曾经在巨金鱼战役后写过一篇日记,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演了一幕舌战群俘,想不到这些下级军官们脑袋会如此顽固,当了俘虏不承认他们打败仗,还批评我们指挥不好,队形不好……这些死法西斯是根本不讲道理的,难怪他们能一连反扑七次,能和我们拼刺刀、拼手榴弹。

 被围困在张家店的第六十二旅虽说曾是解放军的手下败将,但依旧死不认输。三纵从早打到黄昏,敌人基本上都是主动进攻,拼命突围。

  在张家店北30多里外的槐树岗,也隐隐约约地传来了枪炮声,七旅二十一团正在与前来增援的敌四十六师三个团激战。二十一团啃的也是一块硬骨头。敌四十六师是桂军的一支劲旅,在抗战时期,国民党军中曾有个顺口溜:军队要学一八九、一八八,到处有人夸。其中一八八师就是现在四十六师的一八八旅。

  但三纵七旅二十一团也不是好惹的,这是一个红军团,它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总指挥部特务团,抗日战争时期改编为八路军特务团,因担负警卫八路军总部的任务,后改称朱德警卫团。在保卫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的战斗中,连续苦战88夜,以不及1500人的部队,抗击了5000多名日军的进攻。这场保卫战发生在1941年冬,抗战最为艰苦的阶段,他们把800多名敌人击毙在了黄崖洞山区,取得了敌我伤亡六比一的辉煌战果。战后,荣获了英雄团称号。延安《解放日报》曾称此战创造了模范战例,开中日战况上敌我伤亡对比空前未有之纪录。

  因此,对整四十六师来说,这也是一场不好打的仗。

  原七旅二十一团团长何志聪回忆说:

  我们一直打到下午,四十六师始终没有办法前进一步。事后我听说,当时在张家店的第八十八师副师长张世光还用明语在电台上呼救,要四十六师赶快靠拢,救兄弟一把。后来四十六师的进攻更猛了,空军也来了飞机助战。我们打得很艰苦,有一股敌人从右翼打到了我们团指挥所附近,机枪子弹把团指挥所里电台的天线杆子都打断了。

  这时真的是到了很危险的时候。我顺手抓起了一把步枪,喊道:给我狠狠打,打到最后一个人,也不能让敌人过去!

  我们指挥所所有人员都拿起枪,和敌人展开了激战。

  这时左翼也很危险,一小股敌人冲上了二连阵地,二连连长高有祥很能打仗,一打起仗来,眼睛都要鼓起来,杀气腾腾,样子很凶,他地打开了步枪刺刀,带领战士们冲向敌群,展开了白刃格斗。这股敌人被打退了,但更多的敌人接着又爬上了二连的阵地,二连寡不敌众,情况很紧急。

  三纵七旅向张家店村内猛攻,全歼守敌

  我这时刚带领团指挥所的人员击退敌人,就接到了一营的求援电话。我立即让作为预备队的七连、九连各抽出一个排支援二连。旁边的参谋还有点担心,问我:两个排够吗?够不够也只能去这两个排了,仗还要打下去,手里没有预备队可不行。

  其实仗打到这份上,任何一方突然有增援,都能扭转战场形势。七连、九连两个排的战士们端起明晃晃的刺刀冲过去,二连的战士身上也有劲了,他们一起把敌人赶下了阵地,逃不及的10多个敌人乖乖地举起了双手投降。阵地这才算稳住了。

  二十一团在苦苦地阻击着敌人。赵兰田心里有点着急,张家店的敌人十分顽固,二十一团又要抗击数倍于自己的敌人,这仗要是再拖下去,形势会越来越不利。他和战士们一样,已经有一天没吃饭了,警卫员趁着战斗间隙,赶紧端来了一碗南瓜粥,赵兰田一下子火了:扯淡!现在不是吃饭的时候!

  三纵副司令郑国仲也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敌四十六师三个团从六安前来增援,已经到达张家店北30里的中店、槐树岗一带,七旅二十一团正在顽强阻击;敌六十二旅困兽犹斗,如果总攻迟了,敌人可能突围跑掉,或者援兵赶来,这个仗就难打了,弄得不好,就打成了夹生饭;纵队的主要领导现在还没有赶来,电台又联络不上,这仗怎么打?最稳妥的当然是逐渐消耗敌人,最后一举拿下。但大别山是个特殊的地方,强敌环伺,时间耗不起。郑国仲考虑再三,决定速战速决。

  郑国仲立即把赵兰田、童国贵找来,和八旅旅长马忠全一起研究如何打好这一仗。三个旅长也很着急,一致建议赶快动手,晚上发起总攻。

郑国仲当机立断,决定趁敌援兵未到,一鼓作气把敌六十二旅吃掉。他命令道:九旅从西南担任主攻;八旅从东,七旅从北向张家店实施攻击,10日拂晓前全部肃清外围诸支点,尔后对村落施行全面突击。

  任务一明确,三个旅长都急着回去指挥部队。郑国仲又叫住他们:在无后方作战,解决战斗要快,但也要考虑到伤员安插困难,要讲战术,争取用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进攻比预想的还要顺利,只用了1个多小时,三纵就扫清了外围据点,直逼张家店前沿阵地。

  晚上10时,三纵发起总攻,集中各旅山炮、迫击炮向敌前沿和纵深猛烈射击1个多小时,炮弹呼啸着飞入敌群,弹片横飞,血肉四溅。纵队的化学迫击炮也大显身手,镇内茅屋被引燃,火光四起。解放军乘势猛攻,突入镇内,四面八方响起了喊杀声。

  敌人崩溃了,开始整连整营地放下武器投降。

  张家店战役,敌整编八十八师师部及六十二旅被三纵全歼,除敌副师长张世光逃脱外,俘敌少将副旅长唐家楫以下官兵4700余人,毙敌900余人。这是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在无后方依托条件下,首次歼灭国民党军1个正规旅的重大胜利,它大大振奋了全军士气,打开了皖西斗争的局面。

  在灿烂的晨辉里,七旅的战士押着俘虏开进了一个山沟里,他们看到旅长赵兰田正在狼吞虎咽地吃饭呢。战士们看着旅长慌不择食大口大口吃饭的样子,都笑了。赵兰田看看战士们说:别笑,我又不会把碗吃了!

  赵兰田,1918年生,四川平昌县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4年加入共青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侦察连政治指导员、教导团司令部参谋。19353月参加嘉陵江战役和长征。同年秋奉命参加南下川康边征战。1936年夏北上甘南,参加了岷洮西战役,10月参加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师。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兼政委,第二野战军军十二军三十一师师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军区空军政委、空军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