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启典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706105057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7月21日

退休后

发布时间:2011-07-21 11:47:11      发布人: 一米阳光
 乍启典老师退休后,专心攻研大写意花鸟画,出现了一个创作高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秋

  

 

  乍启典作品鹭》、《中药花卉》、《遐龄》、《枣芽发》、《鹿鸣鹤伴山》、《五月榴花照眼明》先后参加了省内外展览。1980年《旭日东升》、《熊猫》赴日本展出。同年10月27日,省电台《今日山东》播出《功精力勤出佳作——记老画家乍启典》,山东画坛遂有“南王(小古)北乍(乍启典)”之称,足以说明乍启典的影响和在画坛中的地位.

  笔随时代、扬善刺恶是乍启典自学成才的途径之一。笔墨合为时而著,书画合为事而作。文学艺术工作者,在推进两个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建设中肩负着重大的职责,要歌颂善美,反对丑恶,他在默默地实践着这一新时代的文艺思想,以激越的笔墨参加各项有益的社会活动,反映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饱满的政治热情。这种时代情怀融入笔墨,又促进了他的艺术进步。他有不少作品以表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为主题,讴歌新风,针砭时弊,故能使人透过画面,体味其深藏的底蕴。画家把开口大笑的石榴和延安窑洞构入一图,歌颂延安精神光芒四射、硕果累累。1986年为四川宜宾赵一曼纪念馆作《松鹰》,1987年为新四军纪念馆作《双鹰图》。1988年建军节,他从沾化边防慰问子弟兵将士,有感而作《赤柽柳》图,一饱经风霜生长在盐碱地里的柽柳树桩坚韧的迎风而立,花繁叶茂,筋骨凛然,题诗曰:“身处盐碱地,荒寒乐自然。刀斧全无顾,春回我又还。”高度赞扬了保卫渤海边疆不畏艰苦的边防战士。画家的《铸剑斩暴》抒发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豪情壮志,痛斥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创作《苏武牧羊》时,他记起了青年时代被逼迫在魏家堡给日本人修炮楼的严寒与屈辱,他把苏武安排在羊群中,以屈蹲的姿势持节遥望南天,形象刚毅,表情深沉。威武不屈的气概,风雪交加的环境使画境更加动人,比历代画苏武昂首直立的形象更生活化,更有感染力。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