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
民国24年2月,中共上海中央局机关遭到破坏,他不幸被捕,受尽酷刑,以“嫌疑犯”关入苏州反省院。在狱期间,坚贞不屈,与许涤新、王凌波等人一起团结难友,积极与敌人进行斗争。民国26年5月保释出狱,立即寻找党组织,参加文化界救亡协会工作。同年11月上海沦陷,参加中国红十字会上海市煤业救护队,曾先后任组长、中队长和中共支部委员等职。后奉命带队随国民革命军八十七、八十八师撤退到安徽屯溪。在撤退途中,因交通受阻,生活给养断绝,副大队长罗希三乘机同国民党第三战区勾结,企图把煤业救护队改称“国民革命军后方勤务部扬州救护处”,煽动队员投奔国民党。在此危急关头,他挺身而出,团结广大队员坚持斗争,使罗的阴谋破产。
民国27年1月,与叶进明等人从上海率领100多名爱国青年和10多辆汽车,辗转至江西南昌,加入新四军。同年4月,随军到皖南,任新四军总兵站岩寺派出所所长兼支部书记。次年5月,调任太平兵站派出所所长兼支部书记。任职期间,曾遭遇国民党五十军三次武装包围。他组织力量,短兵出击,并坚持党的战线政策,分化瓦解,迫使对方撤退。民国29年4月,在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前夕,调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第四兵站站长兼指导员。同年6月在安徽郎溪毕家桥镇的黄家墩宿营时,被国民党军队包围。他率领战友以仅有的16枝步枪和手榴弹,冲破敌人300枝步枪和3挺机枪的火力封锁,使兵站和郎(溪)广(德)中心县委机关70余人安全转移。次年7月,皖南事变后,调任新四军苏中中心兵站站长,奉命从苏北重返江南,依靠当地中共地下组织和群众,将军部从皖南撤退时隐藏在敌占区的1000余箱重要物资和秘密文件,冲破敌人封锁线,安全转运到苏北解放区,受到军部领导的表彰。
民国33年11月,调任新四军苏中军区司令部人事科长。次年10月,调任新四军华东军区司令部总兵站站长。民国35年7月,调任新四军华东军区内下河船舶管理处主任兼党委书记。同年12月,调任新四军华东军区第三荣誉军人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民国37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兵站部副部长、部长。民国38年3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后勤部运输部副部长、第一副部长。他精心策划,将大量军需物资运往前线,在淮海、渡江等战役中作出了贡献。同年5月,参加解放上海接管工作,任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第五军事接管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