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予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692443595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1年06月30日

浙江丝绸复产

发布时间:2011-06-30 08:46:07      发布人: 一米阳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发展丝绸生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950年8月,朱新予愉快地接受聘请,担任杭州市工商局副局长。一上任,他就一家一家地动员丝绸厂恢复生产,还针对丝绸行业工厂小、设备差的状况,组织生产联营,提高生产力。特别是丝绸印染作坊,原来大多是“一只缸、两根棒”,土法染色,既费工时,质量又差,只能小批量生产。实行联营后,经济实力增强,增添设备,改进工艺,提高技术水平,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产量和质量。1951年11月,朱新予调任杭州市工业局副局长。他为了改进小机户生产的丝绸质量,建立统一规格,实行检验、议价制度,以适应出口丝绸的要求。

  1955年3月,朱新予被任命为浙江省工业厅副厅长兼丝绸局局长。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抓丝绸教育和科学研究。在他的积极努力下,把前一年院系调整中迁并到苏州蚕丝专科学校的丝绸师资重新迁回杭州,并在杭州工业学校中恢复丝绸科,使杭州的丝绸教育得到继续;又在杭州缫丝厂内办起了纺织科学研究所,并兼任所长,亲自指导所内研究工作。该所是现在浙江省丝绸科学研究院的前身,也是中国最早的一个丝绸研究所。1956年10月,经他亲自筹划,创办了《浙江丝绸工业通讯》 ,以后,还经常关心指导,使这个通讯逐渐发展,成为目前全国丝绸界流行最广的、最受欢迎的兼科技和情报于一身的《丝绸》杂志。

  重视教育和科学研究,强调教育、科研和生产实践相结合,这是朱新予抓丝绸工业的指导思想。在生产管理上,朱新予认真贯彻纺织工业部关于提高质量、增加品种的要求,组织各厂试织新品种。1956年1—3季度浙江省丝绸行业已试织成新品种82只、新花样598只,其中19只新品种被外商接受采用,提前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朱新予还积极支持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筹建处(当时属中央国营企业)在杭州庆成丝厂进行自动缫丝机缫丝的试验。为了保证1958年丝绸工业生产大跃进的正常发展,朱新予于当年3月及时提出了14条意见,要求加强茧处理工作、选茧精选分档、改进煮茧技术、提高缫丝操作水平、大力注意机械改进、加强机械保养、加强经常性试验研究、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巩固和修订技术检查制和责任制等。他还亲自主持召开专业会议,总结推广缫丝操作和煮茧技术经验。在他的领导下,浙江省丝绸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产量与质量均有很大提高。1959年与1949年相比,总产量白厂丝增长4.75倍,绢丝增长2倍,绸缎增长4.2倍;生丝平均品位提高4.46级,绸缎正品率比1952年提高21%。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